《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导读”读后感
从18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园林营建的形式和范畴发生了很大变化。英国在30年代出现了自然式风景园,以后这种形式传播到整个欧洲,并随着欧洲殖民者的足迹传播到美洲、南非、大洋洲等地。18世纪70年代以后,以英国为主的欧洲一些研究机构和种苗商人竞相从美洲、南非、印度、中国、日本、大洋洲等地引种植物并开展观赏植物育种事业,为造园提供丰富多彩的植物种和园艺品种,促使园林造景成为自然景观中优美部分的提炼与艺术再现;从而也使园林设计工作从由建筑师主持转变为由园艺师主导。
1853年,在主张以慈善行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倡导下,英国建起了第一座有公园、绿地、体育场和儿童游戏场的锡尔泰(Seltalre)新城镇。以后又陆续建起了伯恩威利(Bournville)和阳光港镇(Port Sunlight)。
1832年,美国人对阿肯色州的一处大温泉及其外围地带立法保护(后来定为国家公园)。1836年,设计纽约中央公园的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把自己的职业称为景观营造师(Landscape architect,而不是景观设计师)。1872年,面积7770km2的黄石国家公园依法确立。以后在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大量保护大面积自然景观的国家公园。这些都标志着人类对待自然景观的态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898年,英国的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发表了建设田园城市的主张(Garden City Of Tomorrow)。人们对城市公害的认识日益加深。自那以后,在欧美的城市规划中,园林的概念从一个个孤立的封闭境域中解放出来,形成布满整个城市及其外围的绿地系统,承担起改善城市环境的任务。“园林”一词所代表的内容也从造园扩展到城市绿化领域。
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愈演愈烈,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日益加剧。与此同时,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理论不断进步。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迫切性。于是大地景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起来。
以上就是“园林”这一名词所涵盖的内容。270多年来,从造园扩展到城市绿化,再扩展到大地景观规划,不断扩大工作和研究对象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前面的阶段是后续阶段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基础,而不是以后的阶段取代前面的阶段;更不是彼此相互抵触或排斥。在理论、技术和艺术创造方面,优秀的传统经验和精髓还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
每样事物都要有个名称,作为它全部内容的代称。事物的内容往往在不断变化、发展;而名称却不能天天更改。名称还必须简短,不可能反映所代表的全部内容实质。有些人不认真去了解各个名称所代表的内容实质,却习惯于“顾名思义”。这样只通过名称去推断内容涵义的人,所设想的事物与真正的事物有时会相差万里。为了尽可能名实相符,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已经习惯于把“园林”一词改称为“风景园林”。“风景园林”和“导读”中所称的“景观设计”都是对英语中Landscape architecture(意为景观营造或风景营造)的中译。还有人把此词译作“景观建筑”,以显示自己更为洋化。 对一个英语名词做出不同的翻译也许能迷惑那些不愿深究其内容实质而习惯于“顾名思义”,不求甚解的先生大人们,却不可能改变它所代表的内容实质。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些从业者们是否确实掌握了风景园林(或称景观设计、景观建筑)所涵盖的全部知识。用旧瓶装上新酒,如果酒是好酒,还不影响饮用;但是如果把黄酒装到烧酒的瓶子里去卖,反把别人的烧酒诬陷为假酒,那就是既欺骗顾客又违背广告法的行为了。
今天风景园林学科所包含的理论、技术和艺术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建立在植物科学、农学、林学、气候学、土木建筑工程和社会学、美学、文学艺术的基础上,而且涉及生态科学、环境科学、地理、水文乃至航空遥感、卫星定位等诸多领域。而且风景园林建设不仅需要规划、设计,还需要施工、养护、植物培育等各个环节。这些工作缺一不可,同等重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人要把这样广泛的知识掌握得既博且精,大概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职业分工和人才培养方面,也需要统筹协调,不要赶时尚,图虚名,热衷于一隅。如果大家蜂拥去搞规划设计,而弃施工、养护、植物培育等方面于不顾,风景园林(叫它景观建筑也罢)事业还是繁荣不起来的。
摘自 景观中国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