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开园10天 40万游客热捧园博园

2007-10-09 08:00:00         来源:福建省旅游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
    10月5日晚园博园游人如织,游客们既可欣赏园博园美丽的夜景,又可观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

    从9月23日开园到10月4日,厦门园博园共接待中外游客40万左右,创下厦门旅游景点接待游客数量的历史新记录。园博园这张厦门新的城市名片正在不断显示出她的辐射力和聚合力。

    辐射作用正在渐渐凸显

    据了解,开园以来,特别是国庆黄金周期间,园博园游园场面火爆,10月1日至3日,每天的游客数量都在7万以上,10月4日略有回落,也达到了6万多人,车辆最高峰时,园博园外共停了8000多辆车辆。随着“园博园游”的持续升温,集美区的各大酒店、餐饮店都出现了爆满的局面,也创下了历史记录。园博会吉祥物晶晶、印有园博园标记的旅游纪念品,以及园博园的邮资封和园博园旅游纪念册等旅游纪念品热卖。此外,漆线雕、红木雕、惠安影雕以及金门的风狮爷饰品等特色手工艺品也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

    省委副书记王三运在黄金周期间也以一名普通游客的身份进园游玩。在兴致勃勃地游览完园区后,王三运说,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成果与人民共享。园博园现在已经成为福建旅游的新景点、文化传播的新亮点、厦门经济新的增长点,园博园对厦门,乃至闽南的辐射作用正在渐渐凸显。

    根据统计,入园游客中本地游客占了一半左右,外地游客中又以省内游客,特别是漳州、泉州等闽南地区的游客居多。专家认为,园博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新的休闲娱乐场所,她还将加快集美区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提升厦门的知名度,带动旅游、商贸业的发展,促进我市第三产业健康发展,随着园博园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和景点的不断美化,她将是国内外全面了解厦门,感受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新平台和新载体。

    景色文化处处动人

    10月5日上午,晴日高悬,北风吹拂,园博园大门和西门附近人流如潮。记者随着人流步入园中,每个园区都可以见到兴高采烈的游客,他们三三两两或拍照留念,或悠闲散步,或在树阴下休憩,身上、眸中、心里在城市中沾染的尘垢被无边的绿意涤荡一空。

    海风中传来清脆悦耳的风铃声,循声向东寻去,只见一座如群笋破土状的白塔庄严兀立,塔身洁白如雪,塔尖金光熠熠,让人心生肃穆之念。塔基呈多瓣形莲花状,八座小塔,分布八角,金色的风铃随风摇动,发出悦耳的声响。这分明是昆明的曼飞龙白塔,最能体现傣族风格和宗教习俗的南传佛教古建筑,原来已不知不觉置身民族风情园中。在曼飞龙白塔边,记者遇到了小陈,他是翔安隧道的一名普通工人,厦门市重点办组织厦门市重点工程的一线工人免费进园博园游玩。

    小陈说,园里景色太迷人了,给他很大的震撼,特别是从一个园区进入另一个园区,可以明显感受到园林景观发生了变化,让人领略到各地不同的园林魅力,他和同事都玩得非常开心。他说,这次游园活动后,相信回到工地上他的干劲更足了。

    杏林阁底层的闽台民间传统艺术也吸引来如织的游人。一进门就见两个造型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的雕塑立在门旁。这是老公婆俩,老公公手执橘木长烟管,老婆婆手执大圆蒲扇。两个人都是一脸喜气,肩挑一根长竹竿,上面架着一个铁器,里面是“火焰熊熊”的木炭,红红火火的喜庆气氛顿时扑面而来。熟悉闽南民俗的人一定能认出,这描述的是流行于闽南泉州、厦门等地的民间民俗舞蹈??火鼎公婆,公与婆用民间曲艺“答嘴鼓”的形式,随音乐节奏舞动,步履矫健,神态风趣,时而摇摇晃晃,时而插科打诨,高抬旺盛的鼎火,给人暖烘烘,喜洋洋之感,象征兴旺发达,吉祥如意。

    “唱歌仔、弄车鼓、搬嘉礼”的闽台民间传统艺术遗产、“进同一座祠堂,分同一炉香”的闽台风俗文化遗产、“吃番薯粥配菜脯,住土楼红砖厝”的闽台物质生活文化遗产,以及“造的都是福船,种的都是乌龙”的闽台生产技术文化遗产,无不让人感受到,自古以来闽台两地血缘相承,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两地民众共同创造和继承了闽台文化,留存了无数珍贵而独特的文化遗产,共同的文化是一股潜在的、巨大的力量,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是维系两岸密不可分的精神支柱。

    漳州来的赵先生说,他觉得这次来园博园收获很大,不仅观赏到了各种园林艺术,还领略到了各地历史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园博园对闽台文化的展示,更是让他流连忘返。

    进一步美化完善园博园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郑树波说,园博园开园以来虽然接待了数十万的客流量,但游客普遍反映良好,交通组织到位,没有出现大的安全事故,总体运行良好。由于园博园建设的时间紧、任务重,园区内的一些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绿化景观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个精品园林需要几十年、几代人不断努力,细心打造。接下来,市市政园林局将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美化、完善园博园。

    首先,绿化将进一步补强,在规划建设中,绿化植物就配合了各园林流派进行选取和栽种,今后将更加凸显这一特点,让游客进入园区后,不但能欣赏到当地的特色园林建筑,还能观赏到当地的特色植物;还将在园内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百竹园”、“柏树园”等植物专类园,引进名贵树种,增加新景点、补充新景观。

    其次,园区内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善黄金周期间出现的公厕、餐饮点、电瓶车数量不足等问题,一切以满足游客需要为目标。此外,音乐喷泉、电路、水系等设施也将不断优化调整。

编辑:adm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