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建筑
2008-04-14 19:53:24 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浏览次数:
建筑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具有使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它常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在局部景区中,还可构成风景的主题。山池是园林的骨干,但欣赏山池风景的位置,常设在建筑物内,因此建筑不仅是休息场所,也是风景的观赏点。建筑的类型及组合方式与当时园主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园林建筑以其数量之多与比重之大形成为一种突出的现象。一般中小型园林的建筑密度可高达30%以上,如壶园、畅园,拥翠山庄;大型园林的建筑密度也多在15%以上,如沧浪亭、留园,狮子林等。正因为如此,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与建筑群的组合方式,对于整个园林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位置、形体与疏密不相雷同,而且种类颇多,布置方式亦因地制宜,灵活变化。建筑类型常见的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等。其中除少数亭阁外,多围绕山池布置,房屋之间常用走廊串通,组成观赏路线。各类建筑除满足功能要求外,还与周围景物和谐统一,造型参差错落,虚实相间,富有变化。
由于使用性质的不同,建筑处理也有不同。厅堂多位于园内适中地点,周围绕以墙垣廊屋,前后构成庭院,是园林建筑的主体。厅堂造型比较高大宏敞,装修精美,家具陈设富丽,在反映园主奢靡生活方面,具有典型性。留园五峰仙馆、狮子林燕誉堂均为这类例子。可观赏周围景物的四面厅,多建于环境开阔和风景富于变化的地点,四周门窗开朗,并绕以檐廊,既可在厅内坐观,又便于沿廊浏览,如拙政园远香堂。书斋,花厅,环境要求安静,常与主要景区隔离,自成院落,在建筑处理上则另有一种格调。如留园的还我读书处,拙政园玉兰堂,前面都有小庭院,虽无山池之胜,但几株花木,散点石峰,也堪构成小景。至于亭、榭,曲廊,主要供休憩、眺望或观赏游览之用,同时又可以点缀风景,所以此类建筑多设于山巅,水边或园林四周,所谓“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就是这种手法的表述。
园林建筑的造型与组合,都求其轻巧玲珑,富有变化,建筑形式亦无定制,普通住宅房屋,多用三间五间,惟有园林建筑,一室半室,随宜布置,结构采用斗拱的极少,装修亦不雕鸾贴金,力求朴素大方。
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大都开敞流通。尤其是各种院落的灵活处理,以及空廊、洞门、空窗、漏窗、透空屏风、桶扇等手法的应用,使园内各建筑之间,建筑与景物之间,既有分割,又达到有机联系,融为一体。例如留园古木交柯与石林小院二处,内外空间穿插,景深不尽。
园林建筑的色彩,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瓦顶,栗壳色的梁柱,栏杆、挂落,内部装修则多用淡褐色或木纹本色,衬以白墙与水磨砖所制灰色门框窗框,组成比较素净明快的色彩。而且白墙既可作为衬托花木的背景,同时花木随着日照位置和阳光强弱投影于白墙上,可造成无数活动景面。
园林建筑还可以作为造景的手段。不论是对景、借景、或景物的变换与联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筑用于对景,方式多种多样,如拙政园远香堂北面正对雪香云蔚亭,东面正对绣绮亭,反之,从雪香云蔚亭南望可畅览远香堂与倚玉轩一带。这种把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景物交织起来融为一体的处理是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一种优秀手法。
建筑用于借景的有远借、邻借、俯借、应时而借等方式。建筑的门窗、廊柱之间,也可作为取景框,其中不乏构图的佳例。
季节气候与房屋处理亦有关系。如拙政园的三十六鸳鸯馆即为考虑冬夏二季不同的应用,听雨轩则以观赏雨景为主题。
建筑在园林中与山、池、花木的有机配合,是造园艺术手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山上设亭阁,体形宜小巧玲珑,加上树木陪衬,形象自然生动。同时,又因其位于园中制高点上,无论俯瞰园景或眺望园外景色,都是重要的观赏点。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绣绮亭可作为此类建筑的代表。这几座山亭不但本身形体优美,造型各异,而且与环境配合恰当,为园景增色不少。以建筑为主体,山石为辅的处理手法,有厅山(如留园五峰仙馆前后院)、?楼山(如留园冠云楼东侧),书房山(如王洗马巷七号某宅庭院)等。
临水建筑为取得与水面调和,建筑造型多平缓开朗,配以白墙,漏窗及大树一、二株,能使池中产生生动的倒影。建筑与水面配合的方式,可分为几种类型:一种是凌跨水上,如拙政园的小沧浪。网师园的濯缨水阁,耦园的山水间;一种为紧邻水边,如拙政园的香洲、倚玉轩、留园的绿荫轩、清风池馆;另一种与水面之间有平台过渡,如拙政园的远香堂,留园的涵碧山房、怡园的藕香榭等。后者往往由于平台过于高大与水面不能有机结合,显得不够自然。
建筑在园林中与花木的配合也极为密切。不仅花木配置可以构成庭院小景,而且花木形态、位置对建筑的构图也起很大作用。从现存的园林里,可以看到许多建筑与花木配合恰当,组成优美园景构图的实例,尤其建筑与生长多年的大树有机配合,是一种传统手法:注如留园、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等处都有不少此类例子。
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虽有不少传统艺术手法可供借鉴,但其类型与性质都是为了适应当时园主剥削阶级奢靡生活的需要,以致建筑物过于密集,对于园林再现自然的意趣终有矛盾;加上当时建筑艺术受到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造成有的建筑装修雕饰繁琐,费工费料。
(一) 院 落
院落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一种建筑组合形式。由于当地园林面积不大,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许多幽静的环境,或在连续的建筑之间插入不同景色的过渡空间,增加园景的变化,因而以院落来划分空间与景区,成为常用的手法。
按组合形式的不同,院落大致可分三种类型,即:庭院、小院和大型院落。
(1)庭院多位于厅堂前后,以墙垣,房屋构成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平面。院内常设花台、树木、峰石,在白墙的衬托下,成为主要建筑的前景。如拙政园玉兰堂、狮子林燕誉堂,留园五峰仙馆的前院等。
(2)小院多布置在房屋左右或走廊一侧,面积较小,构图形式灵活多样。它的作用可使个体建筑或连续的房屋走廊获得通风、采光和美化,也可减少走廊的单调,同时并可作为次要部位的对景或衬托。小院内的布置,通常只植乔木一、二株,或栽天竹,蜡梅、芭蕉,竹丛,配以少数湖石,无异大型盆景。这种小院在园林中极为普遍,如留园的古木交柯、华步小筑,网师园小山丛桂轩侧院以及其他各园曲廊转折处都可见到。
(3)大型院落多自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常用围墙,房屋、走廊、山石、花木等共同组成不规则的复杂空间。这种院子在空间上与外界有所划分,又可使内外空间互相穿插,增加了风景的层次和变化。如拙政园以玲珑馆为主体而组成的枇杷园可为代表,其空间变化与景物处理丰富谐调,清新有致,北部以土山为屏障,又和其他部分相互衔接,障而不隔,手法颇为自然。
院落的空间处理一般有封闭、开敞二种形式。
封闭式庭院可以造成一种安静的气氛,自成一区独立的环境。如留园还我读书处、耦园的西园藏书楼前的庭院,四面用房屋与走廊封闭,或用粉墙包围,给主要建筑前景造成静谧的环境。
开敞式院落在园林中也相当普遍,不论庭院、小院或大型院落均多采用。开敞式院落可以利用空廊或院墙上的洞门,空窗、漏窗与外界沟通,取得空间的联系。这种院落不仅可使空间互相流通,避免小空间造景的窒息,而且还能使院落内外相互借景,增加园景展开的效果。如拙政园小沧浪水院就是开敞式院落较好的例子。
以几个院子组成的院落群,是院落组合的进一步发展。有些园林,以一个主要庭院为中心,周围配以若干小院,使空间划分与景面开展更为丰富,留园石林小院是这类院落群组合的典型例子。它在主要空间的周围,布置六个形状、大小不同的小院,每个小院的处理手法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为了突出石林小院的景物主题??石峰,各小院中亦以湖石作陪衬。拙政园海棠春坞一组空间,以厅前庭院为主题,厅两侧各配有一个小院,不仅使厅的四面有景可观,而且通过两侧小院衬出前院空间比较宽大,也是处理得较为成功的例子。
(二) 建 筑 类 型
园林建筑的类型,根据功能与形式,虽有各种名称,但具体建筑物的名称也常混用,不甚严格。现选择常见的几种主要建筑物说明如下。
1.厅、堂、轩、馆
园林中的厅堂过去是园主进行各种享乐活动的主要场所,名称有大厅、四面厅,鸳鸯厅、花厅,荷花厅、花篮厅等等,但也有一厅兼有几种用途而不能明确区分的。厅堂按构造分,用扁作者(长方形木料做梁架)叫厅,用圆料者称堂。
大厅是园林建筑的主体,面阔三间五间不等,面临庭院一边于柱间安连续长窗(?扇)两侧山墙亦间或开窗,供通风采光之用。典型的例子如留园五峰仙馆。
大厅也可作四面厅形式,便于四面观景,面阔亦三间五间,四周绕以回廊,长窗则装于步柱之间,不做墙壁,廊柱间多在檐枋下饰以挂落,下设半栏坐槛,可供坐憩之用,实例以拙政园远香堂为代表。
鸳鸯厅是另一种大厅形式,厅内以屏风、罩、纱?将厅等分为前后两部分,梁架一面用扁作,一面用圆料,似两进厅堂合并而成,故有此名。它的作用是南半部宜于冬春,北半部宜于夏秋,留园林泉耆硕之馆、狮子林燕誉堂等都采用这种形式。拙政园三十六鸳鸯馆平面为鸳鸯厅形式,但其梁架是连四轩而成,称为满轩。
花厅主要供生活起居兼作会客之用,位置多接近住宅,厅前庭院往往布置花木,石峰,构成幽静的环境,拙政园玉兰堂即一例。
荷花厅为,临水建筑,为便于观赏水景,厅前常有宽敞的平台,如怡园藕香榭、留
园涵碧山房等。
花厅和荷花厅梁架多用回顶(卷棚),也有少数花厅作成花篮厅或贡式梁架的。回顶深三界(即三步架)的,称三界回顶,五界的称五界回顶。花篮厅是当心步柱不落地,代以垂莲柱,柱端雕花篮。花篮厅梁架形式不拘,但不用圆料而用扁作,王洗马巷七号某宅花篮厅即为此例。贡式梁架是用扁方料仿圆料做法,挖梁底使曲成软带形,如铁瓶巷某宅西花厅。
厅堂内的天花普遍用轩,也是一个特点。它用椽子作成各种形状,有茶壶档轩,弓形轩,一枝香轩、船篷轩、菱角轩、鹤胫轩等。轩上梁架即可作草架,草架做法不拘桁柱,可使天花随室内平面布局作成各种轩的形式。
厅堂的屋顶常用歇山与硬山两种形式。歇山顶用于四面厅,间亦用于鸳鸯厅,硬山顶除四面厅外均可应用。厅堂的檐高一般为明间面阔十分之八,次间面阔一般等于檐高。
厅堂为满足过去剥削阶级豪华奢侈的生活要求,常于周围建若干附属房屋,使空间组合比较复杂,留园的五峰仙馆即是典型例子。此厅西北角与汲古得绠处相连,东南接鹤所,西南与清风池馆及西楼相通,这些都可作为厅堂的辅助面积而相互联系,功能上明显地反映了过去园主的生活方式。拙政园三十六鸳鸯馆的四个耳室也是这类辅助用房。
轩与馆亦属厅堂类型,但有时用于次要部位,或作为观赏性的小建筑,如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留园的清风池馆。
2.楼、阁
楼,阁位置多设于园的四周,或半山半水之间,一般作二层,上层高度为下层十分之七左右。楼阁如在园林中作为重要对景,位置应显明突出;如作为配景,则位于隐僻处居多。前者可以拙政园的见山楼与浮翠阁为例;后者见于沧浪亭的看山楼与留园远翠阁,西楼、还我读书处等。
楼的面阔多作三间或五间,偶有四间,三间半或一间带走廊的。进深可至六界,屋顶常作歇山或硬山式。园林中的楼,造型多富有变化,半槛、挂落随意设计。楼的向园一面,往往装长窗,外绕栏杆,但也有装地坪窗的。两侧多砌山墙或辟洞门、空窗、砖框花窗。楼梯可设于室内,或由室外假山上至二楼。前者如网师园的集虚斋、五峰书屋等,后者如拙政园的见山楼、留园的明瑟楼、冠云楼等。临池建楼,体量应与水面相称,如留园的曲溪楼与拙政园西部的倒影楼,一大一小,是较好例证。此外,为了使形体和池面调和,上层每.较下层略为收进,其间施以水平砖制挂落板。下层往往用白粉墙,上层为木构,或一部分用木构,使外观轻快活泼。
阁与楼相似,重檐四面开窗,造型较楼更为轻盈。平面常作方形或多边形。屋顶作歇山式或攒尖顶,构造与亭相仿。阁也可建于山上或水边,虽只一层,也用此名。拙政园的浮翠阁、留园的远翠阁均为二层例子,狮子林的修竹阁、拙政园的留听阁则为依山临水的一层建筑。
3.榭,舫
榭与舫多属,临水建筑。其形体为了与水面调和,从整个形体轮廓到门窗栏槛与鹅颈椅,每以水平线条为主。榭常为水阁,置于池畔,体态随环境而异。建筑基部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池岸,跨水部分常做成石梁柱结构,临水立面开敞,设有栏杆,屋顶多为歇山回顶式,如网师园的濯缨水阁、拙政园的芙蓉榭,耦园的山水间等。
舫又称旱船,是一种船形建筑,多建于水边。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的一侧每设有平桥与岸相连,仿跳板之意。舫的平面分前,中,后三段。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尾舱则多为二楼, 以便眺望,与苏州画舫相似。舫内楼梯均设于尾舱与中舱之间,下层入口处设有舱门。舫首正面开敞,前舱、中舱两侧筑矮墙,其上为连续长窗,尾舱常以粉墙与前舱、中舱作虚实对比。屋顶式样通常是前,后二部分采用歇山顶,中部用两披式。典型的例子为拙政园的香洲和怡园的画舫斋,不但比例造型较好,而且装修也颇精美。
旱船不位于池侧的称船厅,平面作长方形,多在短边两面设长窗,长边两面装半窗,屋
顶用卷棚歇山式,其中无楼层的如畅园的桐华书屋即是一例。有的船厅后舱楼上,以阁道与附近楼房相连属,但一般不常用,现存的仅南石子街某宅花园一处。 4.亭
亭为休憩凭眺之处,也是园林风景中的重要点缀。亭的位置可设于山上,林中、路旁、水际,式样和大小因地制宜。亭有半亭和独立亭的区别。前者多半与走廊联系,依墙而建,故称半亭,如拙政园东半亭(倚虹亭)西半亭(别有洞天)。后者每建于池侧、山巅或花木丛中,因而它的位置形体须与环境相配合。如拙政园中部的雪香云蔚亭建于山上,因山形扁平,故采取长方形平面;该园西部的扇面亭位于池岸向外弯曲处,因而以凸面向外;狮子林的扇子亭建于西南角地势略高处,为了便于凭栏眺望,亦采用凸面向外的形式。
亭的平面有方、长方、六角、八角、圆形,梅花、海棠、扇形等类。方形亭如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怡园的金粟亭等。长方形平面的如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绣绮亭。六角亭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留园的可亭、怡园的小沧浪亭等。八角亭如拙政园的塔影亭、西园的湖心亭等。圆形亭如拙政园的笠亭。留园的舒啸亭则为六角平面园顶的例子。圭角平面的如留园的至乐亭、天平山的四仙亭。扇形平面的如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狮子林的扇子亭。海棠形平面的有环秀山庄新迁建的海棠亭。此外,还有用两个方形平面组成一亭的,如天平山的白云亭。
亭的立面有单檐重檐之分,其中以单檐居多。亭顶式样多采用歇山式或攒尖顶;宝顶式样也颇多。亭的构造随平面立面而定。单檐方亭通常为四柱或十二柱,六角亭为六柱,八角亭为八柱;重檐方亭可多至十六柱,六角、八角亭的柱数为单檐加倍。方亭柱高,按亭面阔的十分之八,柱径按柱高的十分之一;六角亭柱高按面宽的十分之十五;八角亭柱高可占面宽的十分之十六。柱间多不设门窗,柱间下部设半墙或平栏,半墙高约五十厘米,上敷坐槛或鹅颈椅,用以坐憩,上部悬挂落。
5.廊
廊在园林中是联系建筑物的脉络,又常是风景的导游线。它的布置往往随形而弯,依势而曲,蜿蜒逶迤,富有变化,而且可以划分空间,增加风景深度。
廊按形式分有直廊、曲廊、波形廊、复廊四种;按位置分有沿墙走廊、空廊、回廊、楼廊、爬山廊、水廊等。廊不但环绕池沼山林,有时竟跨越山坡,或通过树丛,或翼然水上,将房屋山池等联系成统一的整体。
曲廊多迤逦曲折,仅一部分依墙而建,其他部分则转折向外,因而在廊与墙之间构成若干不同形状的小院,栽花布石,添加无数小景,这是当地园林常用的手法之一。
复廊即两廊并为一体,中间隔一道墙,墙上可设漏窗,两面都可通行。这种形式在园林中的应用,既可分隔景区,又可通过漏窗使一景区和另一景区,互相联系,增加景深,还能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此类复廊作为内外景色的过渡,尤觉自然,如怡园的复廊、沧浪亭的复廊,狮子林的复廊。
楼廊又称边楼,有上下两层走廊,多用于楼厅附近,亦有从假山通过边楼而与楼厅相联系的做法,如拙政园见山楼侧楼廊、耦园的西园藏书楼东部边楼、南石子街某宅的边楼等。 爬山廊建于地势起伏的山坡上,不仅可以把山坡上下的建筑联系起来,而且廊子的造型高低起伏,丰富了园景。如留园涵碧山房西面至闻木樨香轩一段,拙政园见山楼西面爬山廊等。
水廊跨凌于水面之上,能使水面上的空间半通半隔,增加水源深度和水面的辽阔,所谓“浮廊可渡”即象征廊与水的关系,拙政园西部波形廊即水廊一例。
廊的造型以轻巧玲珑为上,忌太高与开间过大,一般净宽为1.2米至1.5米左右,柱距3米上下,柱径约15厘米,柱高2.5米左右。立面多为开敞式结构,亦有用漏明墙的,墙上设空窗或漏窗。廊柱之间有的在下部用水磨砖做成空格,或迳砌以矮墙,上部覆以砖板,可供坐憩。廊的梁架均较简单,常作三界回顶或二界。沿墙走廊的屋顶皆采用单面坡式,厅堂周围回廊的屋顶则和厅堂为一整体,而在内部做轩。复廊屋顶皆用两坡顶式,以正中隔墙为分界,内部天花亦做成各种轩式。楼廊、水廊、爬山廊,波形廊等因位置不同,其构造方式根据不同的要求灵活处理,但基本上不超出以上几种范围。
(三) 建 筑 构 造
1.屋顶
屋顶是古典园林建筑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部分,造型多变,翼角轻盈,成为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玲珑秀丽风格的因素之一。
屋顶常见的式样有硬山、歇山、攒尖数种,而以卷棚歇山顶尤多。不过为了配合环境,有些仅正面屋角反翘,而背面不反翘,也有东端反翘而西端不反翘的。屋顶处理手法虽多变化,而通常做法大致如下:
(1)屋面和提栈 苏州气候温和,风力较小,屋面一般是在望砖或望板上直接铺瓦,仅在屋脊和檐口处用灰泥。圆形攒尖顶的盖瓦用上小下大的筒瓦。
屋面坡度多半较平缓。由于两桁间的高度自下而上逐段增高,屋顶坡度也相应逐渐增大,而使屋面形成曲线,苏州工匠称此制为“提栈”。
(2)屋脊 屋顶除回顶(卷棚)外,正脊常见的形式有游脊、甘蔗脊、?纹头脊、雌毛脊、哺鸡脊等。前三种式样较简单,常用于普通平房;后二式多用于厅堂,拙政园远香堂的正脊则是较特殊的例子。正脊高度一般自一尺至一尺八寸许,由屋顶的大小而定。垂脊处理较简单,尽头有时也置天王或作回纹花饰,戗脊则多变化,可作各种式样。
(3)屋角 屋顶如为歇山式或攒尖式,屋角反翘式样通常有嫩戗发戗(即子角梁起翘)与水戗发戗(即戗脊起翘)二种。
水戗发戗的构造较简易,只有老戗(即老角梁)没有嫩戗(子角梁),而木构件本身不起翘,仅戗脊端部翘起。嫩戗发戗的构造较复杂,其老戗下端斜立嫩戗,故屋檐两端升起较大。
老戗和嫩戗相交的角度,一般须是老戗、嫩戗和水平线成的两锐角大致相等,而老戗与水平线所成角度是根据屋顶坡度而形成的。因此,屋顶坡度决定后,也就决定了屋角起翘的高低。这是因为考虑屋顶坡度如果很陡,屋角起翘很低;或者屋顶坡度低,而屋角起翘高,都容易产生生硬的感觉。怡园四时潇洒亭和画舫斋虽只有老戗,但下端弯起,形似嫩戗,是一种变体。
两种发戗(屋角起翘)的木构造虽不同,但水戗(戗脊)的构造大体相同,不过有的挺拔有力,有的平缓舒展,都赋予建筑以轻巧、活泼的形象。水戗的高度与曲率一般同屋顶的大小和坡度成正比。
两种发戗的应用,除与屋面坡度有关外,还须注意周围环境与各建筑的相互关系和艺术
效果。如拙政园中部的远香堂和倚玉轩的屋角同为嫩戗,但起翘的缓陡显然不同,形成稳重和轻巧的对比。
2.梁架
梁架结构随建筑形式的不同,变化颇多,但其共同特点是善于运用草架和复水椽。凡厅堂轩榭前后添卷,或鸳鸯厅内部的回顶,都用此种方法,内部看来,好象是几个屋顶的联合,但从外部看去仍是一个整体。多数草架是随外表屋面与内部轩卷的要求,自由变化,不受间架的限制,施工可较粗糙,而又不致影响室内的艺术效果。复水椽与望砖常可用以代替天花板,便于隔热防寒。梁柱的比例较为轻巧挺秀,其间施以各种花纹的挂落,具有南方建筑的特色。
各类梁架结构依屋顶形式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类:
(1)在硬山、悬山、歇山三种屋顶中,前二种的梁架结构由“贴”(苏州工匠称每榀梁架为“贴”)组成,天花则多用回顶,因其顶界处所成曲线显得柔和,并与卷棚屋顶相适应。回顶梁架用料可为扁作,亦可圆料。歇山顶的亭子也多用此种做法,例如拙政园西半亭,留园又一村亭等。
“贴”式虽多变化,但是构造原则不外乎在柱上架梁,梁上再置童柱(即瓜柱)或斗,层层相叠,以承桁椽。因此,梁架各构件的形式都有一定的做法,其中以厅堂的梁架做工最为精致,用料也较考究。厅堂用斗拱的很少,个别的例如拙政园三十六鸳鸯馆,檐下为一斗三升,柱头用坐斗。
(2)攒尖式屋顶的梁架,大致有三种做法:
一是用老戗支撑灯心木。这种做法可在灯心木下做轩,加强装饰性,如景德路某宅六角亭,但由于刚性较差,只适用于较小的亭。拙政园笠亭亦为此种做法,只是老戗又挑出檐桁外。
二是用大梁支撑灯心木。一般大梁仅一根,如亭较大,可架二根大梁,或平行,或垂直,但因梁架较零乱,须做天花遮没,实例如怡园小沧浪亭。
三是用搭角梁的做法。如为方亭,结构较为简易,只在下层搭角梁上立童柱,柱上再架成四方形的搭角梁,与下层相错45’便可。如为六角亭或八角亭,则上层搭角梁也相应地须成六角形或八角形,以便架老戗。梁架下可做轩或天花,亦可开敞,实例如拙政园的塔影亭。艺圃乳鱼亭梁架结构较特殊,方形攒尖顶,搭角梁架于檐下斗上,其上置斗,再架老戗,戗尾挑出较长,其上桁条成井字形天花。
(3)混合式屋顶,由于建筑平面较特殊,梁架做法也较灵活,以满足屋顶外形的要求。实例有拙政园的扇面亭、天平山的白云亭和四仙亭等。
3.油漆
苏州园林建筑所用的油漆,其用料和施工,多继承当地的传统旧法,与一般的油漆工程不同。园林建筑里常用的油漆做法有四种:
第一种用于一般建筑的柱,梁、枋,椽等处的为“满披面漆,一铺广漆”。这是在木料上先用面漆作底层,其上加稀猪血浆一层作调色之用,最后以广漆一铺作盖面。这种油漆多为栗壳色,亦可做成其他颜色。
第二种是“满披面漆,两铺广漆”,用于门窗和内外装修。如为考究工程,则不用猪血面漆,而用广漆面漆作底,并且不用稀猪血浆调色,而以广漆调色,可使漆与木料结合密切,更为耐久。其颜色以栗壳色居多,但亦可调配为其他各种颜色。
第三种是“满披面漆,一铺黑广漆”,色黑,表面有光泽,常用于厅堂的柱子及大门。
第四种是“灰布罩黑光漆”,比第三种更为考究,即清官式的“披麻捉灰”做法,如拙政园远香堂与留园五峰仙馆的柱子就是使用这种油漆做法。
(四) 装 修
园林建筑的装修,具有中国古代建筑装修所固有的轻便灵活的特点,由于形体秀丽,雕刻精美,点缀衬托相宜,不仅能满足功能上分隔空间的要求,还能适应园林风格使建筑形体与细部相结合,发挥了应有的艺术效果。如各种各样的门窗做法与布置方式,以及富有变化的挂落、长窗(即?扇)、心仔(即窗棂)构图、装饰花纹、雕镂、油漆等,构成了园林建筑玲珑,秀丽、多姿的外观,丰富了园林艺术。
有变化的处理和重点装饰,是苏州古典园林运用装修的常见手法,从而形成了主次分明,形式丰富和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在同一园林中,不同建筑的装修布置各具特色。如厅堂多在明间设长窗,次间设地坪窗(即勾栏槛窗),四周绕以廊轩,廊柱上部装有挂落,雕饰精致;室内纱?上裱糊字画或彩色纱绢。若为四面厅,四周用落地明罩,从上到下都用玻璃,不用裙板,以便于观赏景色。轩馆小筑则常面阔三间,中间设长窗,次间设半墙半窗,两侧为硬山墙或屏风墙,室内多在建筑背面作一式长窗,雕刻简朴,另成一种格局。亭榭则在柱间悬挂落,下部有时设槛墙或鹅颈椅,以供坐憩。楼阁常用和合窗(即支摘窗),其下层用粉墙、洞门等。
建筑装修,采取重点处理手法的也屡见不鲜。如拙政园西部留听阁的装修集中于内部,其飞罩、长窗均极尽变化之妙。三十六鸳鸯馆南北栏杆花纹,沧浪亭翠玲珑的裙板雕饰,皆扇扇不同。又如厅堂为了突出明间,装修往往富丽精致,左右各间的装修则比较简洁。
雕饰较多的装修所用木料,以质地坚硬细致的楠木、红木、花梨、黄杨和银杏等优质木料为多,一般装修则用松木及杉木。优质木料常露出木纹本色,或漆以栗褐、重枣,乌黑或焦黄诸色,衬以白墙与灰色的水磨砖门框,组成素净与温和的色调。
装修可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两类。
1.外檐装修
外檐装修有长窗、半窗半墙、地坪窗、横风窗(横披)、和合窗、砖框花窗以及各种挂落、栏杆等。
(1)长窗(?扇)通常落地,布置在明间,或用于全部开间。一间可设四扇,六扇、八扇,视开间的大小而定,而以六扇的较多。长窗的内心仔部分过去装蛎壳,后来才有玻璃。内心仔花纹式样很多,常用的有十余种,各种花纹又有不少变化。
长窗的夹堂和裙板常用通长的木板,上施雕饰,形成阴阳起伏的断面,花纹多雕如意,静物、花草等式。如全用心仔不用裙板从上至下全部透空,显得玲珑透漏,称落地明罩,如拙政园远香堂长窗。边梃,横头料的看面线脚分亚面、浑面、文武面,合桃线等。梃面和横头料的线脚周匝衔接。
(2)半窗半墙常用在次间、过道和亭阁的柱间。半墙高约一尺半,上设半窗与坐槛,并可坐人。如用在亭阁处,坐槛外还可装设鹅颈椅。窗的宽度根据开间尺寸决定,大致与长窗相同,自一尺半至二尺(约50厘米至65厘米)。
(3)地坪窗多用在厅堂次间廊柱之间,通常为六扇。其式样与构造和长窗相似,但长度仅等于长窗中夹堂下的横头料至窗顶的尺寸。窗下为栏杆,栏杆和窗的花纹均向内,栏杆外装雨挞板,遮蔽风雨,可随时装卸。
(4)横风窗用于较高房屋中,装在上槛和中槛之间,成扁长方形。
(5)和合窗式样较特殊,其开关方法不同于上列各窗,而是上下两窗固定,中间可用摘钩支撑,北方称为支摘窗。
(6)砖框花窗用在建筑的山墙上,砖框为水磨砖拼接而成,外形有方、长方、六角,八角等式,但此窗不能启闭。较大的窗还在窗上做窗罩,除有装饰作用外,又可遮雨保护窗扇。
上列各窗的花纹大致与长窗的花纹相同,线脚形式亦同前。
(7)栏杆常装在走廊两柱之间,也可装在地坪窗,和合窗之下代替半墙。栏杆有高低二种。低的,称半栏,高一尺半至二尺二寸,上设坐槛,多装在走廊之间。高的,一般为长窗高的三分之一。花纹以美观而能与周围相调和为宜。栏杆线脚仅有浑面、亚面、木角(即直角)三式,取其简洁大方。
(8)鹅颈椅多用于临水的亭榭楼阁中,因靠背弯曲似鹅颈而得名。其边框两端底部开较浅的榫与坐板相结合,用铁钩与柱联系,可作为坐憩时凭依用。
(9)挂落是用木条相搭而成,悬装在廊柱间枋子之下。挂落式样以田川居多,藤茎和冰纹不多见。挂落的构造以三边作边框,而两边框的下端作钩头形,雕成如意纹。边框多用榫接固定于柱上。挂落则一端用榫,一端插竹销,连接在边框上,可装可卸。
2.内檐装修
内檐装修大致有纱?(又名纱窗)和罩两种,其特点是布置灵活,式样多变,用以区别使用性质不同的空间和烘托出建筑物的性质。如厅堂常用纱?与罩分为前后二部。鸳鸯厅的做法,尤能说明内檐装修在功能上的作用;厅内脊柱落地,往往在明间脊柱间设纱槁,而在左右次间脊柱间施挂落飞罩,将内部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使用部分。
为了使空间有变化和有层次,室内使用纱?或飞罩不但能将一个宽敞的空间划分成若干个小巧玲珑的活动范围,形成若干层次和流通的空间,并且可随使用要求布置家具,使室内各部分空间能分能合,灵活多变。
(1)罩有飞罩、落地罩、挂落飞罩三种。飞罩和挂落相似,但两端下垂如拱门,用在脊柱或纱?之间。落地罩的形式是飞罩二端落地,内缘作方、圆、八角等形状。挂落飞罩和挂落形式相似,但两端下垂比飞罩为短。罩的大小,形式一般视空间的大小而决定。
罩的花纹有藤茎,乱纹、雀梅,松鼠合桃,整纹、喜桃藤等式。罩的构造大致和挂落相同,但飞罩和落地罩有以整块或两、三块木料雕空而成者,材料多用银杏、花梨等优质木料,便于雕琢花纹。
罩的佳例,如留园林泉耆硕之馆的圆光罩,由于面积较大,为了避免单薄之感,边框采用内外两圆形式,框内有重点而又均匀地分布了较大的叶形花纹,其间连以较纤细的、绕曲的树枝形花纹作为衬托,构图自由而富于变化,罩的雕镂与拼接也很精细。又如拙政园留听阁的飞罩,利用树根形长条花纹贯穿全罩,而在中间和两角以松,雀、梅纹样作点缀,显得小巧玲珑,能与建筑相适应。狮子林古五松园芭蕉罩,形式少见,雕刻也较写实。耦园山水间水阁的落地罩,体型较大,雕刻精美,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2)纱?形式与长窗相似,但在内心仔背面或钉青纱或钉木板,板上裱字画通常分内心仔为三部,中作长方框档,四周镶回纹装饰,称插角,或在四周连雕花结子。也有在框内镶冰纹彩色玻璃,.四周镶花结的。纱?形式,轻巧秀丽,其夹堂和裙板多雕花草或案头供物。有的用黄杨雕刻花纹胶贴,结子插角也可以用黄杨、银杏雕成。
(五) 墙与漏窗、洞门、空窗
园林中的墙多用来分割空间、衬托景物或遮蔽视线,是空间构图的一个重要因素。苏州园林中,建筑物密集,又要在小面积内划分许多空间,因此院墙用得很多。这种大量暴露在园内的墙面原来比较突兀枯燥,可是经过建筑匠师们的巧妙处理,反而成了清新活泼的造园要素,长期以来已是江南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园中用墙,一般都用薄砖空斗砌筑,形式有云墙(波形墙),梯级形墙、漏明墙、平墙等,色彩以白为主,偶尔也用黑色和青灰色。白墙不仅和灰色瓦顶,栗褐色门窗产生色彩的对比,而且可以衬托湖石竹丛和花木藤萝。白墙上的水光树影变幻莫测,为园景增色不少。墙上设漏窗、洞门、空窗等,形成种种虚实对比和明暗对比,使墙面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
漏窗(又称花墙洞)用于园林不仅可使平板的墙面产生变化,而且在分隔景区时可使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富于层次。而漏窗本身的图案,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产生富有变化的阴影,成为点缀园景的活泼题材。
苏州园林漏窗的窗框通常只做两道线脚,而不用水磨砖镶砌。窗框的形式有方、横长、直长、圆、六角、八角、扇形及其他各种不规则形状。而前三种除了做成方角以外,又有圆角和海棠纹等形式。在数量上,各园漏窗以方形与横长两种为多。走廊上成排的漏窗,为了便于观看窗外景色,下框离地面约在1.3米左右,但也有专为采光、通风和装饰用的漏窗,离地面较高。
漏窗的花纹图案灵活多样,在苏州不下数百种。构图可分为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两类,但也有混合使用的。
几何形体图案多由直线、弧线、圆形等组成。全用直线的有万字,定胜、六角景、菱花、书条,绦环、橄榄,冰纹等。全用弧线的有鱼鳞,钱纹、球纹、秋叶、海棠、葵花、如意、波纹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线条构成的有夔纹,万字海棠、六角穿梅花和各式灯景等。还有四边为几何图案,中间加琴棋书画等物的式样。
自然形体的图案取材范围较广。属于花卉题材的有松、柏、牡丹、梅、竹、兰、菊、芭蕉、荷花、佛手、桃,石榴等。属于鸟兽的有狮、虎,云龙,蝙蝠,凤凰和松鹤图、柏鹿图等。属于人物故事的多以小说传奇,佛教故事和戏剧中的某些场面为题材。
在构图上,上述各种漏窗的花纹图案不乏精美的作品。一般说来,以直线组成的图案较为简洁大方,曲线图案则较生动活泼,鸟兽人物故事的好作品则较少。直线与曲线组合时,通常以一种线条为主。直线和曲线都避免过于粗短或细长,以免产生笨拙,纤弱和凌乱的感觉。
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两类图案,不论如何千变万化,总与所用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有密切关系。其中几何图案以砖、瓦,木三者为主要材料。图案中较短的直线多用12.5X10.8X1.4厘米的望砖,超过一砖长的直线和复杂的锦纹等则用木片,尤以横长的直线条,非木不可,弧形和较大圆形常用不同尺寸的板瓦做成,小圆形则用筒瓦。自然形体的图案过去都用木片、竹筋作骨架,因不坚固,后多改用铁片,铁条,在铁骨架上以灰浆、麻丝逐层裹塑而成各种形象。
此外还有用琉璃材料制成的预制漏窗,花纹都作几何形,较为坚固耐久,但过去限于材料和制作方法,形式比较单调,在各园中很少采用。
园林中的院墙和走廊、亭榭等建筑物的墙上往往有不装门扇的门孔,称为洞门(又名地
穴);和不装窗扇的窗孔,称为空窗(又名月洞)。洞门除供人出入,空窗除采光通风外,在园林艺术上又常作为取景的画框;使人在游览过程中不断获得生动的画面。小院往往在洞门,空窗后面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是苏州古典园林常用的手法。洞门和空窗还能使空间互相穿插渗透,达到增加风景深度和扩大空间的效果。
洞门的形式有圆,横长,直长、圭形,长六角,正八角、长八角、定胜、海棠、桃、葫芦、秋叶,汉瓶等多种,而每种又有不少变化,如长方形洞门的上缘,除作水平线外,又有中部凸起,或以三、五弧线连接而成。洞门上角,简单的仅作海棠纹,复杂的常加角花,形似雀替;或作回纹、云纹,构图多样。空窗式样也有方,横长、直长、六角、圆形、扇形,葫芦、秋叶,汉瓶等形式。洞门和空窗的形式和比例,与房屋,墙面及空间环境有关,如在分隔主要景区的院墙上,常用简洁而直径较大的圆洞门和八角洞门等,以利通行。走廊、小院等处则多采用直长;圭角、长八角及其他轻巧玲珑的形式,尺寸较小,角花也变化多样。轩馆亭榭的空窗多用横长、直长、方形等式样,取其简洁朴质。走廊上连续的空窗大多体形不大而式样各不相同,排列也有疏有密,以免重复单调,如笑园的楼廊和狮子林复廊所示。空窗的高度为了便于眺望,多以人的视点高度为标准来决定。
洞门和空窗的边框通常用灰青色方砖镶砌,其上刨成挺秀的线脚,形式多样,与白墙配合成朴素明净的色调,是形成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门窗洞边框常用的线脚有缩涩线,木角线、亚面,浑面、文武面等。这种线脚都需用特别的涩锯和圆口线方、偏线方,平线口等刨刨出。最后用凹圆形、凸圆形和平的砂砖打磨光滑。在方砖背面需做鸽尾榫卯口,用木板做成榫头插入卯口以承托其重量,木块后端则砌入墙内。安装完毕后用油灰嵌缝,并用猪血砖屑灰嵌补砖面和线脚上的隙洞,待干后再用砂砖打磨平滑。
(六) 铺地及建筑小品
1.铺地
苏州古典园林的铺地,式样丰富多彩。一般房屋内多铺方砖,走廊地面除偶用方砖外,多以侧砖构成各种简朴的几何图形。室外露天地面往往结合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如踏步、庭院、道路和山坡蹬道等,有的用规整的条石、侧砖,有的用不规则的湖石、石板、卵石以及碎砖,碎瓦、碎瓷片,碎缸片等废料相配合,组成图案精美色彩丰富的各种地纹,充分表现了造园工人的智慧创造。这些地纹除条石外通常称为“花街铺地”。
房屋内部方砖铺地可分为实铺和空铺两种。实铺是在原土上加夯铺砂,砂上置方砖,然后用油灰嵌缝,再经补洞、磨面而成。空铺的目的是防潮,做法是在方砖下砌砖墩或地龙墙,然后铺砖。这种办法较费工料,且不能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因此很少采用。
室外庭院铺地多用砖,瓦、石等材料。具体处理变化很多,而以色彩、形式调和为佳。图案式样大致有以下各类:
纯用砖瓦的图案有席纹、人字纹、间方,斗纹等。
以砖瓦为图案界线,镶以各色卵石及碎瓷片,图案有六角、套六角、套六方、套八方等。
以砖瓦、石片,卵石混合砌的有海棠、十字灯景、冰裂纹等。
以卵石与瓦混砌的有套钱,球门,芝花等。
其中以各色卵石铺地较多,花纹形如织锦,颇为美观。也有以色彩鲜艳的瓷片、缸片铺成动植物图案,但较费工而繁琐。
铺地施工,旧法是将原土夯实后垫细土约5厘米,再在上面铺各种砖石图案。
2.建筑小品
园林中的建筑小品常见的有平台栏杆,花架,石桌、石凳,砖刻、碑碣、书条石等。
平台栏杆多用于临水的厅堂榭舫,山巅亭阁前也偶有使用。平台大小和栏杆高低式样与
周围的房屋水池有密切关系。拙政园远香堂北面平台上用低矮的水平石栏杆,既衬托了厅堂,又和开阔明净的池面相协调。香洲前面的平台栏杆,为了配合精致的画舫,形式较为轻巧。 花架,一般以木架,铁架为多。竹架虽较自然,但不耐久。网师园池东则用假山承托紫藤以代花架,别具一格。
园林中的露天石桌,石凳有两种。一种是石板、石块制成的,经过加工成方形或圆形,如沧浪亭和怡园小沧浪等处。另一种系用自然的湖石或黄石叠成,如留园东园一角和环秀山庄假山洞内的石桌、石凳,都是用天然湖石叠成,做得极为自然。
砖刻是苏州建筑常用的装饰之一。除门窗洞边框刻有各种线脚的水磨砖外,比较突出的是砖刻门楼、山墙两端的墀头以及洞门上的砖框匾额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网师园大厅前的砖刻门楼、雕工精细,造型优美,反映了苏州工匠的高度技艺。
书条石、碑碣在苏州园林中也应用得很多。凡是走廊一侧墙上不适于开窗取景的,往往用名家书法(法帖)刻在石上,镶在墙中作为廊内缺少景面的一种补救,可以怡园及留园为代表。此外,也有用园记、图画等石刻品嵌于墙面者。碑碣则多陈设于亭内,如沧浪亭、狮子林的御碑亭等。石屏、石山、石桥等处,用隶篆书法题字加以点缀,也是常见的手法。当然,上述法帖、碑刻就其内容来说,大多是宣扬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必须批判。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位置、形体与疏密不相雷同,而且种类颇多,布置方式亦因地制宜,灵活变化。建筑类型常见的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等。其中除少数亭阁外,多围绕山池布置,房屋之间常用走廊串通,组成观赏路线。各类建筑除满足功能要求外,还与周围景物和谐统一,造型参差错落,虚实相间,富有变化。
由于使用性质的不同,建筑处理也有不同。厅堂多位于园内适中地点,周围绕以墙垣廊屋,前后构成庭院,是园林建筑的主体。厅堂造型比较高大宏敞,装修精美,家具陈设富丽,在反映园主奢靡生活方面,具有典型性。留园五峰仙馆、狮子林燕誉堂均为这类例子。可观赏周围景物的四面厅,多建于环境开阔和风景富于变化的地点,四周门窗开朗,并绕以檐廊,既可在厅内坐观,又便于沿廊浏览,如拙政园远香堂。书斋,花厅,环境要求安静,常与主要景区隔离,自成院落,在建筑处理上则另有一种格调。如留园的还我读书处,拙政园玉兰堂,前面都有小庭院,虽无山池之胜,但几株花木,散点石峰,也堪构成小景。至于亭、榭,曲廊,主要供休憩、眺望或观赏游览之用,同时又可以点缀风景,所以此类建筑多设于山巅,水边或园林四周,所谓“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就是这种手法的表述。
园林建筑的造型与组合,都求其轻巧玲珑,富有变化,建筑形式亦无定制,普通住宅房屋,多用三间五间,惟有园林建筑,一室半室,随宜布置,结构采用斗拱的极少,装修亦不雕鸾贴金,力求朴素大方。
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大都开敞流通。尤其是各种院落的灵活处理,以及空廊、洞门、空窗、漏窗、透空屏风、桶扇等手法的应用,使园内各建筑之间,建筑与景物之间,既有分割,又达到有机联系,融为一体。例如留园古木交柯与石林小院二处,内外空间穿插,景深不尽。
园林建筑的色彩,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瓦顶,栗壳色的梁柱,栏杆、挂落,内部装修则多用淡褐色或木纹本色,衬以白墙与水磨砖所制灰色门框窗框,组成比较素净明快的色彩。而且白墙既可作为衬托花木的背景,同时花木随着日照位置和阳光强弱投影于白墙上,可造成无数活动景面。
园林建筑还可以作为造景的手段。不论是对景、借景、或景物的变换与联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筑用于对景,方式多种多样,如拙政园远香堂北面正对雪香云蔚亭,东面正对绣绮亭,反之,从雪香云蔚亭南望可畅览远香堂与倚玉轩一带。这种把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景物交织起来融为一体的处理是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一种优秀手法。
建筑用于借景的有远借、邻借、俯借、应时而借等方式。建筑的门窗、廊柱之间,也可作为取景框,其中不乏构图的佳例。
季节气候与房屋处理亦有关系。如拙政园的三十六鸳鸯馆即为考虑冬夏二季不同的应用,听雨轩则以观赏雨景为主题。
建筑在园林中与山、池、花木的有机配合,是造园艺术手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山上设亭阁,体形宜小巧玲珑,加上树木陪衬,形象自然生动。同时,又因其位于园中制高点上,无论俯瞰园景或眺望园外景色,都是重要的观赏点。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绣绮亭可作为此类建筑的代表。这几座山亭不但本身形体优美,造型各异,而且与环境配合恰当,为园景增色不少。以建筑为主体,山石为辅的处理手法,有厅山(如留园五峰仙馆前后院)、?楼山(如留园冠云楼东侧),书房山(如王洗马巷七号某宅庭院)等。
临水建筑为取得与水面调和,建筑造型多平缓开朗,配以白墙,漏窗及大树一、二株,能使池中产生生动的倒影。建筑与水面配合的方式,可分为几种类型:一种是凌跨水上,如拙政园的小沧浪。网师园的濯缨水阁,耦园的山水间;一种为紧邻水边,如拙政园的香洲、倚玉轩、留园的绿荫轩、清风池馆;另一种与水面之间有平台过渡,如拙政园的远香堂,留园的涵碧山房、怡园的藕香榭等。后者往往由于平台过于高大与水面不能有机结合,显得不够自然。
建筑在园林中与花木的配合也极为密切。不仅花木配置可以构成庭院小景,而且花木形态、位置对建筑的构图也起很大作用。从现存的园林里,可以看到许多建筑与花木配合恰当,组成优美园景构图的实例,尤其建筑与生长多年的大树有机配合,是一种传统手法:注如留园、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等处都有不少此类例子。
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虽有不少传统艺术手法可供借鉴,但其类型与性质都是为了适应当时园主剥削阶级奢靡生活的需要,以致建筑物过于密集,对于园林再现自然的意趣终有矛盾;加上当时建筑艺术受到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造成有的建筑装修雕饰繁琐,费工费料。
(一) 院 落
院落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一种建筑组合形式。由于当地园林面积不大,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许多幽静的环境,或在连续的建筑之间插入不同景色的过渡空间,增加园景的变化,因而以院落来划分空间与景区,成为常用的手法。
按组合形式的不同,院落大致可分三种类型,即:庭院、小院和大型院落。
(1)庭院多位于厅堂前后,以墙垣,房屋构成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平面。院内常设花台、树木、峰石,在白墙的衬托下,成为主要建筑的前景。如拙政园玉兰堂、狮子林燕誉堂,留园五峰仙馆的前院等。
(2)小院多布置在房屋左右或走廊一侧,面积较小,构图形式灵活多样。它的作用可使个体建筑或连续的房屋走廊获得通风、采光和美化,也可减少走廊的单调,同时并可作为次要部位的对景或衬托。小院内的布置,通常只植乔木一、二株,或栽天竹,蜡梅、芭蕉,竹丛,配以少数湖石,无异大型盆景。这种小院在园林中极为普遍,如留园的古木交柯、华步小筑,网师园小山丛桂轩侧院以及其他各园曲廊转折处都可见到。
(3)大型院落多自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常用围墙,房屋、走廊、山石、花木等共同组成不规则的复杂空间。这种院子在空间上与外界有所划分,又可使内外空间互相穿插,增加了风景的层次和变化。如拙政园以玲珑馆为主体而组成的枇杷园可为代表,其空间变化与景物处理丰富谐调,清新有致,北部以土山为屏障,又和其他部分相互衔接,障而不隔,手法颇为自然。
院落的空间处理一般有封闭、开敞二种形式。
封闭式庭院可以造成一种安静的气氛,自成一区独立的环境。如留园还我读书处、耦园的西园藏书楼前的庭院,四面用房屋与走廊封闭,或用粉墙包围,给主要建筑前景造成静谧的环境。
开敞式院落在园林中也相当普遍,不论庭院、小院或大型院落均多采用。开敞式院落可以利用空廊或院墙上的洞门,空窗、漏窗与外界沟通,取得空间的联系。这种院落不仅可使空间互相流通,避免小空间造景的窒息,而且还能使院落内外相互借景,增加园景展开的效果。如拙政园小沧浪水院就是开敞式院落较好的例子。
以几个院子组成的院落群,是院落组合的进一步发展。有些园林,以一个主要庭院为中心,周围配以若干小院,使空间划分与景面开展更为丰富,留园石林小院是这类院落群组合的典型例子。它在主要空间的周围,布置六个形状、大小不同的小院,每个小院的处理手法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为了突出石林小院的景物主题??石峰,各小院中亦以湖石作陪衬。拙政园海棠春坞一组空间,以厅前庭院为主题,厅两侧各配有一个小院,不仅使厅的四面有景可观,而且通过两侧小院衬出前院空间比较宽大,也是处理得较为成功的例子。
(二) 建 筑 类 型
园林建筑的类型,根据功能与形式,虽有各种名称,但具体建筑物的名称也常混用,不甚严格。现选择常见的几种主要建筑物说明如下。
1.厅、堂、轩、馆
园林中的厅堂过去是园主进行各种享乐活动的主要场所,名称有大厅、四面厅,鸳鸯厅、花厅,荷花厅、花篮厅等等,但也有一厅兼有几种用途而不能明确区分的。厅堂按构造分,用扁作者(长方形木料做梁架)叫厅,用圆料者称堂。
大厅是园林建筑的主体,面阔三间五间不等,面临庭院一边于柱间安连续长窗(?扇)两侧山墙亦间或开窗,供通风采光之用。典型的例子如留园五峰仙馆。
大厅也可作四面厅形式,便于四面观景,面阔亦三间五间,四周绕以回廊,长窗则装于步柱之间,不做墙壁,廊柱间多在檐枋下饰以挂落,下设半栏坐槛,可供坐憩之用,实例以拙政园远香堂为代表。
鸳鸯厅是另一种大厅形式,厅内以屏风、罩、纱?将厅等分为前后两部分,梁架一面用扁作,一面用圆料,似两进厅堂合并而成,故有此名。它的作用是南半部宜于冬春,北半部宜于夏秋,留园林泉耆硕之馆、狮子林燕誉堂等都采用这种形式。拙政园三十六鸳鸯馆平面为鸳鸯厅形式,但其梁架是连四轩而成,称为满轩。
花厅主要供生活起居兼作会客之用,位置多接近住宅,厅前庭院往往布置花木,石峰,构成幽静的环境,拙政园玉兰堂即一例。
荷花厅为,临水建筑,为便于观赏水景,厅前常有宽敞的平台,如怡园藕香榭、留
园涵碧山房等。
花厅和荷花厅梁架多用回顶(卷棚),也有少数花厅作成花篮厅或贡式梁架的。回顶深三界(即三步架)的,称三界回顶,五界的称五界回顶。花篮厅是当心步柱不落地,代以垂莲柱,柱端雕花篮。花篮厅梁架形式不拘,但不用圆料而用扁作,王洗马巷七号某宅花篮厅即为此例。贡式梁架是用扁方料仿圆料做法,挖梁底使曲成软带形,如铁瓶巷某宅西花厅。
厅堂内的天花普遍用轩,也是一个特点。它用椽子作成各种形状,有茶壶档轩,弓形轩,一枝香轩、船篷轩、菱角轩、鹤胫轩等。轩上梁架即可作草架,草架做法不拘桁柱,可使天花随室内平面布局作成各种轩的形式。
厅堂的屋顶常用歇山与硬山两种形式。歇山顶用于四面厅,间亦用于鸳鸯厅,硬山顶除四面厅外均可应用。厅堂的檐高一般为明间面阔十分之八,次间面阔一般等于檐高。
厅堂为满足过去剥削阶级豪华奢侈的生活要求,常于周围建若干附属房屋,使空间组合比较复杂,留园的五峰仙馆即是典型例子。此厅西北角与汲古得绠处相连,东南接鹤所,西南与清风池馆及西楼相通,这些都可作为厅堂的辅助面积而相互联系,功能上明显地反映了过去园主的生活方式。拙政园三十六鸳鸯馆的四个耳室也是这类辅助用房。
轩与馆亦属厅堂类型,但有时用于次要部位,或作为观赏性的小建筑,如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留园的清风池馆。
2.楼、阁
楼,阁位置多设于园的四周,或半山半水之间,一般作二层,上层高度为下层十分之七左右。楼阁如在园林中作为重要对景,位置应显明突出;如作为配景,则位于隐僻处居多。前者可以拙政园的见山楼与浮翠阁为例;后者见于沧浪亭的看山楼与留园远翠阁,西楼、还我读书处等。
楼的面阔多作三间或五间,偶有四间,三间半或一间带走廊的。进深可至六界,屋顶常作歇山或硬山式。园林中的楼,造型多富有变化,半槛、挂落随意设计。楼的向园一面,往往装长窗,外绕栏杆,但也有装地坪窗的。两侧多砌山墙或辟洞门、空窗、砖框花窗。楼梯可设于室内,或由室外假山上至二楼。前者如网师园的集虚斋、五峰书屋等,后者如拙政园的见山楼、留园的明瑟楼、冠云楼等。临池建楼,体量应与水面相称,如留园的曲溪楼与拙政园西部的倒影楼,一大一小,是较好例证。此外,为了使形体和池面调和,上层每.较下层略为收进,其间施以水平砖制挂落板。下层往往用白粉墙,上层为木构,或一部分用木构,使外观轻快活泼。
阁与楼相似,重檐四面开窗,造型较楼更为轻盈。平面常作方形或多边形。屋顶作歇山式或攒尖顶,构造与亭相仿。阁也可建于山上或水边,虽只一层,也用此名。拙政园的浮翠阁、留园的远翠阁均为二层例子,狮子林的修竹阁、拙政园的留听阁则为依山临水的一层建筑。
3.榭,舫
榭与舫多属,临水建筑。其形体为了与水面调和,从整个形体轮廓到门窗栏槛与鹅颈椅,每以水平线条为主。榭常为水阁,置于池畔,体态随环境而异。建筑基部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池岸,跨水部分常做成石梁柱结构,临水立面开敞,设有栏杆,屋顶多为歇山回顶式,如网师园的濯缨水阁、拙政园的芙蓉榭,耦园的山水间等。
舫又称旱船,是一种船形建筑,多建于水边。前半部多三面临水,船首的一侧每设有平桥与岸相连,仿跳板之意。舫的平面分前,中,后三段。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尾舱则多为二楼, 以便眺望,与苏州画舫相似。舫内楼梯均设于尾舱与中舱之间,下层入口处设有舱门。舫首正面开敞,前舱、中舱两侧筑矮墙,其上为连续长窗,尾舱常以粉墙与前舱、中舱作虚实对比。屋顶式样通常是前,后二部分采用歇山顶,中部用两披式。典型的例子为拙政园的香洲和怡园的画舫斋,不但比例造型较好,而且装修也颇精美。
旱船不位于池侧的称船厅,平面作长方形,多在短边两面设长窗,长边两面装半窗,屋
顶用卷棚歇山式,其中无楼层的如畅园的桐华书屋即是一例。有的船厅后舱楼上,以阁道与附近楼房相连属,但一般不常用,现存的仅南石子街某宅花园一处。 4.亭
亭为休憩凭眺之处,也是园林风景中的重要点缀。亭的位置可设于山上,林中、路旁、水际,式样和大小因地制宜。亭有半亭和独立亭的区别。前者多半与走廊联系,依墙而建,故称半亭,如拙政园东半亭(倚虹亭)西半亭(别有洞天)。后者每建于池侧、山巅或花木丛中,因而它的位置形体须与环境相配合。如拙政园中部的雪香云蔚亭建于山上,因山形扁平,故采取长方形平面;该园西部的扇面亭位于池岸向外弯曲处,因而以凸面向外;狮子林的扇子亭建于西南角地势略高处,为了便于凭栏眺望,亦采用凸面向外的形式。
亭的平面有方、长方、六角、八角、圆形,梅花、海棠、扇形等类。方形亭如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怡园的金粟亭等。长方形平面的如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绣绮亭。六角亭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留园的可亭、怡园的小沧浪亭等。八角亭如拙政园的塔影亭、西园的湖心亭等。圆形亭如拙政园的笠亭。留园的舒啸亭则为六角平面园顶的例子。圭角平面的如留园的至乐亭、天平山的四仙亭。扇形平面的如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狮子林的扇子亭。海棠形平面的有环秀山庄新迁建的海棠亭。此外,还有用两个方形平面组成一亭的,如天平山的白云亭。
亭的立面有单檐重檐之分,其中以单檐居多。亭顶式样多采用歇山式或攒尖顶;宝顶式样也颇多。亭的构造随平面立面而定。单檐方亭通常为四柱或十二柱,六角亭为六柱,八角亭为八柱;重檐方亭可多至十六柱,六角、八角亭的柱数为单檐加倍。方亭柱高,按亭面阔的十分之八,柱径按柱高的十分之一;六角亭柱高按面宽的十分之十五;八角亭柱高可占面宽的十分之十六。柱间多不设门窗,柱间下部设半墙或平栏,半墙高约五十厘米,上敷坐槛或鹅颈椅,用以坐憩,上部悬挂落。
5.廊
廊在园林中是联系建筑物的脉络,又常是风景的导游线。它的布置往往随形而弯,依势而曲,蜿蜒逶迤,富有变化,而且可以划分空间,增加风景深度。
廊按形式分有直廊、曲廊、波形廊、复廊四种;按位置分有沿墙走廊、空廊、回廊、楼廊、爬山廊、水廊等。廊不但环绕池沼山林,有时竟跨越山坡,或通过树丛,或翼然水上,将房屋山池等联系成统一的整体。
曲廊多迤逦曲折,仅一部分依墙而建,其他部分则转折向外,因而在廊与墙之间构成若干不同形状的小院,栽花布石,添加无数小景,这是当地园林常用的手法之一。
复廊即两廊并为一体,中间隔一道墙,墙上可设漏窗,两面都可通行。这种形式在园林中的应用,既可分隔景区,又可通过漏窗使一景区和另一景区,互相联系,增加景深,还能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此类复廊作为内外景色的过渡,尤觉自然,如怡园的复廊、沧浪亭的复廊,狮子林的复廊。
楼廊又称边楼,有上下两层走廊,多用于楼厅附近,亦有从假山通过边楼而与楼厅相联系的做法,如拙政园见山楼侧楼廊、耦园的西园藏书楼东部边楼、南石子街某宅的边楼等。 爬山廊建于地势起伏的山坡上,不仅可以把山坡上下的建筑联系起来,而且廊子的造型高低起伏,丰富了园景。如留园涵碧山房西面至闻木樨香轩一段,拙政园见山楼西面爬山廊等。
水廊跨凌于水面之上,能使水面上的空间半通半隔,增加水源深度和水面的辽阔,所谓“浮廊可渡”即象征廊与水的关系,拙政园西部波形廊即水廊一例。
廊的造型以轻巧玲珑为上,忌太高与开间过大,一般净宽为1.2米至1.5米左右,柱距3米上下,柱径约15厘米,柱高2.5米左右。立面多为开敞式结构,亦有用漏明墙的,墙上设空窗或漏窗。廊柱之间有的在下部用水磨砖做成空格,或迳砌以矮墙,上部覆以砖板,可供坐憩。廊的梁架均较简单,常作三界回顶或二界。沿墙走廊的屋顶皆采用单面坡式,厅堂周围回廊的屋顶则和厅堂为一整体,而在内部做轩。复廊屋顶皆用两坡顶式,以正中隔墙为分界,内部天花亦做成各种轩式。楼廊、水廊、爬山廊,波形廊等因位置不同,其构造方式根据不同的要求灵活处理,但基本上不超出以上几种范围。
(三) 建 筑 构 造
1.屋顶
屋顶是古典园林建筑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部分,造型多变,翼角轻盈,成为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玲珑秀丽风格的因素之一。
屋顶常见的式样有硬山、歇山、攒尖数种,而以卷棚歇山顶尤多。不过为了配合环境,有些仅正面屋角反翘,而背面不反翘,也有东端反翘而西端不反翘的。屋顶处理手法虽多变化,而通常做法大致如下:
(1)屋面和提栈 苏州气候温和,风力较小,屋面一般是在望砖或望板上直接铺瓦,仅在屋脊和檐口处用灰泥。圆形攒尖顶的盖瓦用上小下大的筒瓦。
屋面坡度多半较平缓。由于两桁间的高度自下而上逐段增高,屋顶坡度也相应逐渐增大,而使屋面形成曲线,苏州工匠称此制为“提栈”。
(2)屋脊 屋顶除回顶(卷棚)外,正脊常见的形式有游脊、甘蔗脊、?纹头脊、雌毛脊、哺鸡脊等。前三种式样较简单,常用于普通平房;后二式多用于厅堂,拙政园远香堂的正脊则是较特殊的例子。正脊高度一般自一尺至一尺八寸许,由屋顶的大小而定。垂脊处理较简单,尽头有时也置天王或作回纹花饰,戗脊则多变化,可作各种式样。
(3)屋角 屋顶如为歇山式或攒尖式,屋角反翘式样通常有嫩戗发戗(即子角梁起翘)与水戗发戗(即戗脊起翘)二种。
水戗发戗的构造较简易,只有老戗(即老角梁)没有嫩戗(子角梁),而木构件本身不起翘,仅戗脊端部翘起。嫩戗发戗的构造较复杂,其老戗下端斜立嫩戗,故屋檐两端升起较大。
老戗和嫩戗相交的角度,一般须是老戗、嫩戗和水平线成的两锐角大致相等,而老戗与水平线所成角度是根据屋顶坡度而形成的。因此,屋顶坡度决定后,也就决定了屋角起翘的高低。这是因为考虑屋顶坡度如果很陡,屋角起翘很低;或者屋顶坡度低,而屋角起翘高,都容易产生生硬的感觉。怡园四时潇洒亭和画舫斋虽只有老戗,但下端弯起,形似嫩戗,是一种变体。
两种发戗(屋角起翘)的木构造虽不同,但水戗(戗脊)的构造大体相同,不过有的挺拔有力,有的平缓舒展,都赋予建筑以轻巧、活泼的形象。水戗的高度与曲率一般同屋顶的大小和坡度成正比。
两种发戗的应用,除与屋面坡度有关外,还须注意周围环境与各建筑的相互关系和艺术
效果。如拙政园中部的远香堂和倚玉轩的屋角同为嫩戗,但起翘的缓陡显然不同,形成稳重和轻巧的对比。
2.梁架
梁架结构随建筑形式的不同,变化颇多,但其共同特点是善于运用草架和复水椽。凡厅堂轩榭前后添卷,或鸳鸯厅内部的回顶,都用此种方法,内部看来,好象是几个屋顶的联合,但从外部看去仍是一个整体。多数草架是随外表屋面与内部轩卷的要求,自由变化,不受间架的限制,施工可较粗糙,而又不致影响室内的艺术效果。复水椽与望砖常可用以代替天花板,便于隔热防寒。梁柱的比例较为轻巧挺秀,其间施以各种花纹的挂落,具有南方建筑的特色。
各类梁架结构依屋顶形式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三类:
(1)在硬山、悬山、歇山三种屋顶中,前二种的梁架结构由“贴”(苏州工匠称每榀梁架为“贴”)组成,天花则多用回顶,因其顶界处所成曲线显得柔和,并与卷棚屋顶相适应。回顶梁架用料可为扁作,亦可圆料。歇山顶的亭子也多用此种做法,例如拙政园西半亭,留园又一村亭等。
“贴”式虽多变化,但是构造原则不外乎在柱上架梁,梁上再置童柱(即瓜柱)或斗,层层相叠,以承桁椽。因此,梁架各构件的形式都有一定的做法,其中以厅堂的梁架做工最为精致,用料也较考究。厅堂用斗拱的很少,个别的例如拙政园三十六鸳鸯馆,檐下为一斗三升,柱头用坐斗。
(2)攒尖式屋顶的梁架,大致有三种做法:
一是用老戗支撑灯心木。这种做法可在灯心木下做轩,加强装饰性,如景德路某宅六角亭,但由于刚性较差,只适用于较小的亭。拙政园笠亭亦为此种做法,只是老戗又挑出檐桁外。
二是用大梁支撑灯心木。一般大梁仅一根,如亭较大,可架二根大梁,或平行,或垂直,但因梁架较零乱,须做天花遮没,实例如怡园小沧浪亭。
三是用搭角梁的做法。如为方亭,结构较为简易,只在下层搭角梁上立童柱,柱上再架成四方形的搭角梁,与下层相错45’便可。如为六角亭或八角亭,则上层搭角梁也相应地须成六角形或八角形,以便架老戗。梁架下可做轩或天花,亦可开敞,实例如拙政园的塔影亭。艺圃乳鱼亭梁架结构较特殊,方形攒尖顶,搭角梁架于檐下斗上,其上置斗,再架老戗,戗尾挑出较长,其上桁条成井字形天花。
(3)混合式屋顶,由于建筑平面较特殊,梁架做法也较灵活,以满足屋顶外形的要求。实例有拙政园的扇面亭、天平山的白云亭和四仙亭等。
3.油漆
苏州园林建筑所用的油漆,其用料和施工,多继承当地的传统旧法,与一般的油漆工程不同。园林建筑里常用的油漆做法有四种:
第一种用于一般建筑的柱,梁、枋,椽等处的为“满披面漆,一铺广漆”。这是在木料上先用面漆作底层,其上加稀猪血浆一层作调色之用,最后以广漆一铺作盖面。这种油漆多为栗壳色,亦可做成其他颜色。
第二种是“满披面漆,两铺广漆”,用于门窗和内外装修。如为考究工程,则不用猪血面漆,而用广漆面漆作底,并且不用稀猪血浆调色,而以广漆调色,可使漆与木料结合密切,更为耐久。其颜色以栗壳色居多,但亦可调配为其他各种颜色。
第三种是“满披面漆,一铺黑广漆”,色黑,表面有光泽,常用于厅堂的柱子及大门。
第四种是“灰布罩黑光漆”,比第三种更为考究,即清官式的“披麻捉灰”做法,如拙政园远香堂与留园五峰仙馆的柱子就是使用这种油漆做法。
(四) 装 修
园林建筑的装修,具有中国古代建筑装修所固有的轻便灵活的特点,由于形体秀丽,雕刻精美,点缀衬托相宜,不仅能满足功能上分隔空间的要求,还能适应园林风格使建筑形体与细部相结合,发挥了应有的艺术效果。如各种各样的门窗做法与布置方式,以及富有变化的挂落、长窗(即?扇)、心仔(即窗棂)构图、装饰花纹、雕镂、油漆等,构成了园林建筑玲珑,秀丽、多姿的外观,丰富了园林艺术。
有变化的处理和重点装饰,是苏州古典园林运用装修的常见手法,从而形成了主次分明,形式丰富和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在同一园林中,不同建筑的装修布置各具特色。如厅堂多在明间设长窗,次间设地坪窗(即勾栏槛窗),四周绕以廊轩,廊柱上部装有挂落,雕饰精致;室内纱?上裱糊字画或彩色纱绢。若为四面厅,四周用落地明罩,从上到下都用玻璃,不用裙板,以便于观赏景色。轩馆小筑则常面阔三间,中间设长窗,次间设半墙半窗,两侧为硬山墙或屏风墙,室内多在建筑背面作一式长窗,雕刻简朴,另成一种格局。亭榭则在柱间悬挂落,下部有时设槛墙或鹅颈椅,以供坐憩。楼阁常用和合窗(即支摘窗),其下层用粉墙、洞门等。
建筑装修,采取重点处理手法的也屡见不鲜。如拙政园西部留听阁的装修集中于内部,其飞罩、长窗均极尽变化之妙。三十六鸳鸯馆南北栏杆花纹,沧浪亭翠玲珑的裙板雕饰,皆扇扇不同。又如厅堂为了突出明间,装修往往富丽精致,左右各间的装修则比较简洁。
雕饰较多的装修所用木料,以质地坚硬细致的楠木、红木、花梨、黄杨和银杏等优质木料为多,一般装修则用松木及杉木。优质木料常露出木纹本色,或漆以栗褐、重枣,乌黑或焦黄诸色,衬以白墙与灰色的水磨砖门框,组成素净与温和的色调。
装修可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两类。
1.外檐装修
外檐装修有长窗、半窗半墙、地坪窗、横风窗(横披)、和合窗、砖框花窗以及各种挂落、栏杆等。
(1)长窗(?扇)通常落地,布置在明间,或用于全部开间。一间可设四扇,六扇、八扇,视开间的大小而定,而以六扇的较多。长窗的内心仔部分过去装蛎壳,后来才有玻璃。内心仔花纹式样很多,常用的有十余种,各种花纹又有不少变化。
长窗的夹堂和裙板常用通长的木板,上施雕饰,形成阴阳起伏的断面,花纹多雕如意,静物、花草等式。如全用心仔不用裙板从上至下全部透空,显得玲珑透漏,称落地明罩,如拙政园远香堂长窗。边梃,横头料的看面线脚分亚面、浑面、文武面,合桃线等。梃面和横头料的线脚周匝衔接。
(2)半窗半墙常用在次间、过道和亭阁的柱间。半墙高约一尺半,上设半窗与坐槛,并可坐人。如用在亭阁处,坐槛外还可装设鹅颈椅。窗的宽度根据开间尺寸决定,大致与长窗相同,自一尺半至二尺(约50厘米至65厘米)。
(3)地坪窗多用在厅堂次间廊柱之间,通常为六扇。其式样与构造和长窗相似,但长度仅等于长窗中夹堂下的横头料至窗顶的尺寸。窗下为栏杆,栏杆和窗的花纹均向内,栏杆外装雨挞板,遮蔽风雨,可随时装卸。
(4)横风窗用于较高房屋中,装在上槛和中槛之间,成扁长方形。
(5)和合窗式样较特殊,其开关方法不同于上列各窗,而是上下两窗固定,中间可用摘钩支撑,北方称为支摘窗。
(6)砖框花窗用在建筑的山墙上,砖框为水磨砖拼接而成,外形有方、长方、六角,八角等式,但此窗不能启闭。较大的窗还在窗上做窗罩,除有装饰作用外,又可遮雨保护窗扇。
上列各窗的花纹大致与长窗的花纹相同,线脚形式亦同前。
(7)栏杆常装在走廊两柱之间,也可装在地坪窗,和合窗之下代替半墙。栏杆有高低二种。低的,称半栏,高一尺半至二尺二寸,上设坐槛,多装在走廊之间。高的,一般为长窗高的三分之一。花纹以美观而能与周围相调和为宜。栏杆线脚仅有浑面、亚面、木角(即直角)三式,取其简洁大方。
(8)鹅颈椅多用于临水的亭榭楼阁中,因靠背弯曲似鹅颈而得名。其边框两端底部开较浅的榫与坐板相结合,用铁钩与柱联系,可作为坐憩时凭依用。
(9)挂落是用木条相搭而成,悬装在廊柱间枋子之下。挂落式样以田川居多,藤茎和冰纹不多见。挂落的构造以三边作边框,而两边框的下端作钩头形,雕成如意纹。边框多用榫接固定于柱上。挂落则一端用榫,一端插竹销,连接在边框上,可装可卸。
2.内檐装修
内檐装修大致有纱?(又名纱窗)和罩两种,其特点是布置灵活,式样多变,用以区别使用性质不同的空间和烘托出建筑物的性质。如厅堂常用纱?与罩分为前后二部。鸳鸯厅的做法,尤能说明内檐装修在功能上的作用;厅内脊柱落地,往往在明间脊柱间设纱槁,而在左右次间脊柱间施挂落飞罩,将内部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使用部分。
为了使空间有变化和有层次,室内使用纱?或飞罩不但能将一个宽敞的空间划分成若干个小巧玲珑的活动范围,形成若干层次和流通的空间,并且可随使用要求布置家具,使室内各部分空间能分能合,灵活多变。
(1)罩有飞罩、落地罩、挂落飞罩三种。飞罩和挂落相似,但两端下垂如拱门,用在脊柱或纱?之间。落地罩的形式是飞罩二端落地,内缘作方、圆、八角等形状。挂落飞罩和挂落形式相似,但两端下垂比飞罩为短。罩的大小,形式一般视空间的大小而决定。
罩的花纹有藤茎,乱纹、雀梅,松鼠合桃,整纹、喜桃藤等式。罩的构造大致和挂落相同,但飞罩和落地罩有以整块或两、三块木料雕空而成者,材料多用银杏、花梨等优质木料,便于雕琢花纹。
罩的佳例,如留园林泉耆硕之馆的圆光罩,由于面积较大,为了避免单薄之感,边框采用内外两圆形式,框内有重点而又均匀地分布了较大的叶形花纹,其间连以较纤细的、绕曲的树枝形花纹作为衬托,构图自由而富于变化,罩的雕镂与拼接也很精细。又如拙政园留听阁的飞罩,利用树根形长条花纹贯穿全罩,而在中间和两角以松,雀、梅纹样作点缀,显得小巧玲珑,能与建筑相适应。狮子林古五松园芭蕉罩,形式少见,雕刻也较写实。耦园山水间水阁的落地罩,体型较大,雕刻精美,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2)纱?形式与长窗相似,但在内心仔背面或钉青纱或钉木板,板上裱字画通常分内心仔为三部,中作长方框档,四周镶回纹装饰,称插角,或在四周连雕花结子。也有在框内镶冰纹彩色玻璃,.四周镶花结的。纱?形式,轻巧秀丽,其夹堂和裙板多雕花草或案头供物。有的用黄杨雕刻花纹胶贴,结子插角也可以用黄杨、银杏雕成。
(五) 墙与漏窗、洞门、空窗
园林中的墙多用来分割空间、衬托景物或遮蔽视线,是空间构图的一个重要因素。苏州园林中,建筑物密集,又要在小面积内划分许多空间,因此院墙用得很多。这种大量暴露在园内的墙面原来比较突兀枯燥,可是经过建筑匠师们的巧妙处理,反而成了清新活泼的造园要素,长期以来已是江南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园中用墙,一般都用薄砖空斗砌筑,形式有云墙(波形墙),梯级形墙、漏明墙、平墙等,色彩以白为主,偶尔也用黑色和青灰色。白墙不仅和灰色瓦顶,栗褐色门窗产生色彩的对比,而且可以衬托湖石竹丛和花木藤萝。白墙上的水光树影变幻莫测,为园景增色不少。墙上设漏窗、洞门、空窗等,形成种种虚实对比和明暗对比,使墙面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
漏窗(又称花墙洞)用于园林不仅可使平板的墙面产生变化,而且在分隔景区时可使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富于层次。而漏窗本身的图案,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产生富有变化的阴影,成为点缀园景的活泼题材。
苏州园林漏窗的窗框通常只做两道线脚,而不用水磨砖镶砌。窗框的形式有方、横长、直长、圆、六角、八角、扇形及其他各种不规则形状。而前三种除了做成方角以外,又有圆角和海棠纹等形式。在数量上,各园漏窗以方形与横长两种为多。走廊上成排的漏窗,为了便于观看窗外景色,下框离地面约在1.3米左右,但也有专为采光、通风和装饰用的漏窗,离地面较高。
漏窗的花纹图案灵活多样,在苏州不下数百种。构图可分为几何形体与自然形体两类,但也有混合使用的。
几何形体图案多由直线、弧线、圆形等组成。全用直线的有万字,定胜、六角景、菱花、书条,绦环、橄榄,冰纹等。全用弧线的有鱼鳞,钱纹、球纹、秋叶、海棠、葵花、如意、波纹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线条构成的有夔纹,万字海棠、六角穿梅花和各式灯景等。还有四边为几何图案,中间加琴棋书画等物的式样。
自然形体的图案取材范围较广。属于花卉题材的有松、柏、牡丹、梅、竹、兰、菊、芭蕉、荷花、佛手、桃,石榴等。属于鸟兽的有狮、虎,云龙,蝙蝠,凤凰和松鹤图、柏鹿图等。属于人物故事的多以小说传奇,佛教故事和戏剧中的某些场面为题材。
在构图上,上述各种漏窗的花纹图案不乏精美的作品。一般说来,以直线组成的图案较为简洁大方,曲线图案则较生动活泼,鸟兽人物故事的好作品则较少。直线与曲线组合时,通常以一种线条为主。直线和曲线都避免过于粗短或细长,以免产生笨拙,纤弱和凌乱的感觉。
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两类图案,不论如何千变万化,总与所用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有密切关系。其中几何图案以砖、瓦,木三者为主要材料。图案中较短的直线多用12.5X10.8X1.4厘米的望砖,超过一砖长的直线和复杂的锦纹等则用木片,尤以横长的直线条,非木不可,弧形和较大圆形常用不同尺寸的板瓦做成,小圆形则用筒瓦。自然形体的图案过去都用木片、竹筋作骨架,因不坚固,后多改用铁片,铁条,在铁骨架上以灰浆、麻丝逐层裹塑而成各种形象。
此外还有用琉璃材料制成的预制漏窗,花纹都作几何形,较为坚固耐久,但过去限于材料和制作方法,形式比较单调,在各园中很少采用。
园林中的院墙和走廊、亭榭等建筑物的墙上往往有不装门扇的门孔,称为洞门(又名地
穴);和不装窗扇的窗孔,称为空窗(又名月洞)。洞门除供人出入,空窗除采光通风外,在园林艺术上又常作为取景的画框;使人在游览过程中不断获得生动的画面。小院往往在洞门,空窗后面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是苏州古典园林常用的手法。洞门和空窗还能使空间互相穿插渗透,达到增加风景深度和扩大空间的效果。
洞门的形式有圆,横长,直长、圭形,长六角,正八角、长八角、定胜、海棠、桃、葫芦、秋叶,汉瓶等多种,而每种又有不少变化,如长方形洞门的上缘,除作水平线外,又有中部凸起,或以三、五弧线连接而成。洞门上角,简单的仅作海棠纹,复杂的常加角花,形似雀替;或作回纹、云纹,构图多样。空窗式样也有方,横长、直长、六角、圆形、扇形,葫芦、秋叶,汉瓶等形式。洞门和空窗的形式和比例,与房屋,墙面及空间环境有关,如在分隔主要景区的院墙上,常用简洁而直径较大的圆洞门和八角洞门等,以利通行。走廊、小院等处则多采用直长;圭角、长八角及其他轻巧玲珑的形式,尺寸较小,角花也变化多样。轩馆亭榭的空窗多用横长、直长、方形等式样,取其简洁朴质。走廊上连续的空窗大多体形不大而式样各不相同,排列也有疏有密,以免重复单调,如笑园的楼廊和狮子林复廊所示。空窗的高度为了便于眺望,多以人的视点高度为标准来决定。
洞门和空窗的边框通常用灰青色方砖镶砌,其上刨成挺秀的线脚,形式多样,与白墙配合成朴素明净的色调,是形成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门窗洞边框常用的线脚有缩涩线,木角线、亚面,浑面、文武面等。这种线脚都需用特别的涩锯和圆口线方、偏线方,平线口等刨刨出。最后用凹圆形、凸圆形和平的砂砖打磨光滑。在方砖背面需做鸽尾榫卯口,用木板做成榫头插入卯口以承托其重量,木块后端则砌入墙内。安装完毕后用油灰嵌缝,并用猪血砖屑灰嵌补砖面和线脚上的隙洞,待干后再用砂砖打磨平滑。
(六) 铺地及建筑小品
1.铺地
苏州古典园林的铺地,式样丰富多彩。一般房屋内多铺方砖,走廊地面除偶用方砖外,多以侧砖构成各种简朴的几何图形。室外露天地面往往结合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如踏步、庭院、道路和山坡蹬道等,有的用规整的条石、侧砖,有的用不规则的湖石、石板、卵石以及碎砖,碎瓦、碎瓷片,碎缸片等废料相配合,组成图案精美色彩丰富的各种地纹,充分表现了造园工人的智慧创造。这些地纹除条石外通常称为“花街铺地”。
房屋内部方砖铺地可分为实铺和空铺两种。实铺是在原土上加夯铺砂,砂上置方砖,然后用油灰嵌缝,再经补洞、磨面而成。空铺的目的是防潮,做法是在方砖下砌砖墩或地龙墙,然后铺砖。这种办法较费工料,且不能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因此很少采用。
室外庭院铺地多用砖,瓦、石等材料。具体处理变化很多,而以色彩、形式调和为佳。图案式样大致有以下各类:
纯用砖瓦的图案有席纹、人字纹、间方,斗纹等。
以砖瓦为图案界线,镶以各色卵石及碎瓷片,图案有六角、套六角、套六方、套八方等。
以砖瓦、石片,卵石混合砌的有海棠、十字灯景、冰裂纹等。
以卵石与瓦混砌的有套钱,球门,芝花等。
其中以各色卵石铺地较多,花纹形如织锦,颇为美观。也有以色彩鲜艳的瓷片、缸片铺成动植物图案,但较费工而繁琐。
铺地施工,旧法是将原土夯实后垫细土约5厘米,再在上面铺各种砖石图案。
2.建筑小品
园林中的建筑小品常见的有平台栏杆,花架,石桌、石凳,砖刻、碑碣、书条石等。
平台栏杆多用于临水的厅堂榭舫,山巅亭阁前也偶有使用。平台大小和栏杆高低式样与
周围的房屋水池有密切关系。拙政园远香堂北面平台上用低矮的水平石栏杆,既衬托了厅堂,又和开阔明净的池面相协调。香洲前面的平台栏杆,为了配合精致的画舫,形式较为轻巧。 花架,一般以木架,铁架为多。竹架虽较自然,但不耐久。网师园池东则用假山承托紫藤以代花架,别具一格。
园林中的露天石桌,石凳有两种。一种是石板、石块制成的,经过加工成方形或圆形,如沧浪亭和怡园小沧浪等处。另一种系用自然的湖石或黄石叠成,如留园东园一角和环秀山庄假山洞内的石桌、石凳,都是用天然湖石叠成,做得极为自然。
砖刻是苏州建筑常用的装饰之一。除门窗洞边框刻有各种线脚的水磨砖外,比较突出的是砖刻门楼、山墙两端的墀头以及洞门上的砖框匾额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网师园大厅前的砖刻门楼、雕工精细,造型优美,反映了苏州工匠的高度技艺。
书条石、碑碣在苏州园林中也应用得很多。凡是走廊一侧墙上不适于开窗取景的,往往用名家书法(法帖)刻在石上,镶在墙中作为廊内缺少景面的一种补救,可以怡园及留园为代表。此外,也有用园记、图画等石刻品嵌于墙面者。碑碣则多陈设于亭内,如沧浪亭、狮子林的御碑亭等。石屏、石山、石桥等处,用隶篆书法题字加以点缀,也是常见的手法。当然,上述法帖、碑刻就其内容来说,大多是宣扬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必须批判。
编辑:joj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