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向沙漠延伸??记甘肃省绿化奖章获得者孔建军

2009-02-10 17:13:54    作者:李琛奇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

    冬季的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北部防风固沙前沿植被区,依然呈现着生机盎然的新姿:昂首挺拔的杨树直插蓝天,组成了一道道标准化的防护屏障;人工栽植的梭梭、花棒、柠条,红柳挺着遒劲的枝条,顽强阻挡着风沙的蔓延扩散;围栏封育的沙生植物覆盖了茫茫荒漠沙滩,大风刮起却不见沙尘飞扬。

  昔日“风吹石沙扬”的荒漠戈壁变为绿洲,这是甘州区红沙窝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孔建军带领干部职工艰苦创业、植树造林、封滩育草的丰硕成果,维护了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和良性循环,2008年3月,为表彰他在林业战线作出的突出贡献,甘肃省政府授予他“全省绿化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栽下一棵树 播下一片绿

  1997年底,务实稳健的孔建军受命于危难之际,走上了林场场长的领导岗位。他经过认真分析后他认为,90年代以前是年年植树不见树,究其原因,主要是造林技术不当,树种选择不好,没有按照适地适树、科学造林的方法进行。

  为了解决这一制约林场发展的首要问题,孔建军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踏遍了林场的每个角角落落,并深入到当地村民家中,详细了解当地的土地特性。

  经过反复调查研究,结合荒漠化造林科研成果,他组织制定了科学造林规划方案,确立了“适地适树、科学造林”的指导思想,总结出了机械开沟、人工整地、三埋两踏、大坑壮苗、保水剂、生根粉等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造林新措施,把品种由过去单一的沙枣造林,改为由沙棘、柠条、红柳为主,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到了现在的92%和96%,达到了栽下一棵树,播下一片绿的效果,创造了张掖市荒漠化造林的最好成绩,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和有关部门的肯定。

  发展经济林 走上致富路

  作为一个生态公益性林场的场长,如何平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孔建军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大胆创新,进行多层次改革。

  他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在全场职工中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制度,打破身份、工资界限,按岗位进行百分考核,推行效益工资,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而且创新了管理机制,多年困扰林场发展的造林管护、支柱产业、吃饭与稳定等重大矛盾得以顺利化解。

  目前,林场苗木繁育面积从20多亩发展壮大到200亩,树种、品种增加到20多个,不仅为生态造林提供了充足苗木,而且每年增加经济收入40多万元。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种草养羊,羊只饲养量达到600多只,并对富有地域特色的羊肉注册了“红沙窝”羊肉商标,成为张掖市第一个以地方区域命名的肉类商标;同时积极调整林分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以啤酒花为主的经济林发展到近600亩,今年又发展葡萄400亩,经济收入达到100多万元。在孔建军的带领下,红沙窝林场以防风固沙为主的种苗业,建设富有区域特色的畜牧业和啤酒花、葡萄四大支柱产业,年收入达150元以上,固定资产达1200多万元,是1990年的60倍,经济效益跃居全市川区林场前列,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多方面丰收,成为省、市林业系统改革和发展的一面旗帜。

  修建林业渠 实现绿色梦

  2001年孔建军抢抓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节水工程投资390万元,修建了甘州区第一条林业生态专项渠12.6公里,从而彻底解决了林场缺水的问题,为多造林、造好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使1.8万多亩多年濒危死亡的树木重现了生机。

  近十年来,在孔建军的率领下林场累计造林1.2万亩,植树420多万株,相当于过去20年造林的总和,等于再造了一个红沙窝林场,林木蓄积量达到879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7.2%,为林场积累了一笔绿色财富的同时也为北部风沙前沿筑起了一道绿色丰碑,使甘州区绿洲向北延伸了3公里,一条绿色长城铸就在北部风沙线上,使全民义务植树的成果得到巩固,昔日荒无人烟的沙荒地,迁入了新建、红沙窝两个村,12个生产队,人口近3000人,发展耕地2万多亩,彻底结束了人退沙进的历史。

构建防火网服务新农村

  由于红沙窝林场面积大,管护任务繁重,周边村社多,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艰巨的造林管护任务,孔建军深深感到,仅靠林场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加大管护力度,造林与管护并举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周边及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

  为此,孔建军带领职工主动深入村社和学校,向他们宣传森林法律法规及散发护林防火公约,建立护林防火联防组织,与各村社签订护林防火责任书。从而极大地调动当地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防火意识,使林场保持了40多年无森林火灾,10年多无刑事、治安案件发生,为林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为带动周边农户致富林场每年无偿向农民提供苗木几万株,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目前临近四个村建成了绿色通道17公里,栽植农田防护林网1500余亩,周边村社群众治理沙荒地2万多亩,植树100多万株,构建了甘州区北部生态的绿色长城,确保了周边乡镇23万亩农业生产的连年丰收。

  2003年3月,孔建军带头捐款为杨家寨村小学购买微机4台,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林场的快速发展,也为周边农村的剩余劳力提供了务工机会,2004年至今,林场直接支付给周边农民工的劳务费达200多万元,对民工工资的发放从不拖欠.2007年春孔建军为激励多年来在林场为生态建设做出贡献的优秀农民工,从500多名务工人员中评选出10名“劳务之星”进行隆重表彰奖励,极大地营造了创优发展的和谐环境,农民工离家不离土,来林场打工学技术、换思维的热情被充分调动,在搞好生态建设的同时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急职工所急 办职工所需

  孔建军常说“我们努力,我们多创经济效益就是为职工,为职工的收入高点,生活好点,腰包鼓点。”

  红沙窝林场地处合黎山下的荒漠之中,场里比较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如何让职工安心工作这是孔建军同志时刻牵挂和常常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为职工修建了高标准宿舍、餐厅、娱乐室、浴室等900多平方米,高标准水泥路1.4公里,购置了车辆、办公家俱、电脑、传真机,接通了自来水,修建了职工餐厅、图书室、活动室,彻底改善了林区职工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条件差的面貌,真正使职工娱乐有设施、工作有设备、环境有改善、生活有保障、住宿有提高,职工在场里工作的舒心,生活快乐。

  工作是一点一点做出来的,绿荫是一片一片留下的,成绩是孔建军带领全体干部和职工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可以说红沙窝林场的每一棵花草、树木、每一片绿地,都浸透了孔建军的心血和汗水。他追求完美的是不竭动力,锲而不舍的人格魅力,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林业建设工作岗位上,抒发着一个林业人的情怀,诠释着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路人口似碑,人心是杆秤”。

  去年10月中旬,国际荒漠化组织意大利专家瓦勒拉尼博士到林场后,对林场治理荒漠保护生态的先进模式外国专家深表赞许。林场先后被评为“甘肃省林业事业改革先进单位”、“甘肃省防沙治沙先进单位”、“张掖市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级花园式单位”。他也多次被区上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廉政好干部等多种荣誉,2008年3月被甘肃省政府授予“甘肃省绿化奖章”获得者。

编辑: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