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城镇住房重建争议调查
“革命性的规划是不负责任的”
“地震剥夺了我们的财产,重建还要收我们的房子。”汶川大地震后不久,都江堰市一个小区业主论坛上蹦出了这样一条帖子。抗灾救人阶段的团结气氛,在重建的复杂利益中开始分化。
??“惹祸”的是成都市紧急出台、专门针对都江堰城镇居民住房重建的38号文件,即《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都江堰市城镇居民住房灾毁救助安置工作的意见》。随后的几个月里,对这一政策的质疑之声始终未见停息。还有业主在论坛上说,“为了把都江堰打造成国际旅游城市,都江堰政府想借着重新规划的机会,把我们赶到二环路、赶到聚源镇去,用心险恶!”
??1月下旬,彩虹大道都江堰市板房办公区,房管局接待大厅里人山人海,有不少人为各种手续已在这里三四天了。按照都江堰市城镇居民住房重建的工作进度,1月24日要完成所有灾毁住房(即倒塌或不可修复房屋)的登记受理工作。
??与舆论中呈现出的抵制情况不同,在本报于房管局接待大厅连续4天的随机调查中,七成左右前来登记的居民,选择了接受38号文件中的安置政策。从都江堰市城镇住房重建办、各社区居委会登记受理点统计的情况来看,70平方米安居房也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
??
??没有选择的选择和选择中的选择
??
??饱受争议的38号文件,是四川灾区第一份针对城镇居民住房灾毁救助安置工作的政策性文件,也是都江堰市城镇居民住房重建的基础性政策。
??按照这个政策,因灾住房毁损不可修复的住户,可以接受住房实物和货币两种方式的救助,即住户可以申请70平方米的安置房,或者以2000元/平方米的价格接受14万元的一次性货币救助。但条件是必须放弃原有房屋的产权和土地使用权。
??由于不考虑住户原有住房的面积、位置、套数,而统一按照“一户一套”申请,这一政策被指为“一刀切”。 此外,对于“70平方米”这个面积的确定,很多人也有意见。
??市民周燕的意见很有代表性:周燕的父母户籍在阿坝州汶川县,退休后追随女儿到了都江堰。之后,老人出资以周燕妹妹的名义购买了一套房子,周燕妹妹和妹夫还共有另一套住房。震前,周燕妹妹夫妻二人还将积蓄用来投资了另一处4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现在,3套房子全部毁损,但按照政策,只能申请一套安居置换房。“一家五口人70平方米是住不下的。”周燕为此很苦恼。
??“70平方米标准的设定,出发点是保障人人都有房住。”都江堰市市委副书记高守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其实38号文件只是个框架性的政策,并没有规定死一定是70平方米。”都江堰市房管局分管城镇住房重建的副局长卓树琴解释说。说话间,她的办公室里不时涌入咨询各种问题的群众。
??在灌口镇平义社区居委会主任谢远慧那里,记者看到一份《灾后城镇住房意愿受理登记》。在房屋面积一栏中,有“70、90、105、120”等多个选项。卓树琴表示,这样做是为了摸清受灾群众的意向,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建设安居房,而大于38号文件中规定的70平方米的面积,则由申请人按照市场价格购买。
??事实上,此前被指“没有选择的选择”的38号文件,也由后来的116号文件即《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关于5?12地震灾后城镇居民住房重建的实施意见》所细化。116号文件确定了7种城市住房重建方式,包括除险加固、原址重建、置换土地建房、租住廉租房、购买安居住房、单位组织建房以及38号文件规定的几种方式。
??这其中,116号文件中的“购买安居住房”和38号文件中的“置换安居房”存在着差异。前者可以用政府公布的成本价购买,其产权和上市交易管理参照经济适用房标准执行。而后者则是必须放弃原有的物权。
??尽管“购买安居住房”可以保留物权,绝大多数人仍然选择此前受到一片骂声的“置换安居房”。“已经没有钱买了,哪怕是成本价,”许多接受采访居民纷纷表示,“这是很无奈的选择。”
??
??复杂的物权和利益博弈
??
??“重建过程中涉及的物权,是十分棘手和敏感的问题,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可以借鉴。”去年5月,都江堰市市长许兴国在接受援助方上海的媒体采访时表示。
??相对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的物权异常复杂。现在,这种复杂性正在被市民们各不相同的家庭情况、财产状况和多元意向反复验证。
??市民曾守善正在等待本楼居民的意向统计结果,“准备随大流”。他家灾前有3套房子,其中一套是商铺,就在都江堰最繁华的南桥夜啤酒长廊一带。按照鉴定结果,曾家商铺所在的楼被定为“中级受损”,属于可修复的范围。作为商铺,老曾更倾向于修复加固,以保留原有面积;而商铺楼上的住户,更愿意选择政府救助的70平方米置换安居房,意见很难统一。按照相关政策,同一栋楼内2/3住户的意见,再加上楼房受损鉴定结果,就可以决定这栋楼的重建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采取了极端手段。高玉立等9户人家住在幸福奎兴塔社区,他们的楼按照都江堰市政府认可的鉴定结果,属于毁损,希望申请置换安居房。而同住一栋楼的底层商铺老板为了能申请加固以保留铺面,伪造了9户的户主签名和身份证号码,并更改了鉴定结果。
??更多复杂的情况,充斥在都江堰市政府的网站上。而民间意见最大、反应最强烈的,则在于对政府行为的界定。“我是可以选择不放弃我的物权,可我留着这物权也没有能力自己再买房子。”周燕还是想不通,为何只能置换一套房。
??“救助不是补偿,也不是赔偿。”都江堰市重建办主任孙凌霞向本报表示。38号文件也在开头就表明了政府行为的性质是救助,“地震灾害属于不可抗力的重大自然灾害,根据法律规定,此类灾害毁损的住房难以获得相应赔偿。”
??但要接受这个现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不得已。“关键看这房子是什么性质,如果是补偿,当然要根据面积大小、套数,如果是救助性质,政府给70平方米置换安居房,我们放弃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权,也是合理的。”周燕的丈夫成了她的政策劝导员。
??“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几乎都涉及物权,物权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卓树琴说。灾区物权的界定,在震后更加复杂。
??
??重建争议聚焦在规划上
??
??都江堰城镇住房重建的争议焦点,聚集在规划上。震后,都江堰在全球范围内征集规划方案,旨在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而新规划的争议,一是对一环路以内老城区的拆迁改造,二是有关城市中心将转移到聚源镇的说法。
??“聚源镇成为一个新的集聚中心,是远期目标,”都江堰市政协副主席、规划管理局局长屈军向本报表示:“现在都江堰的重建规划是震前规划的延续,对局部做了调整,但没有大的变革。”都江堰市规划局副局长陈捷也认为:“革命性的规划是不负责任的。”
??都江堰的灾后重建规划,在屈军看来,是一个体现了老百姓原地重建意愿的结果,而政府的基本原则也是尽可能原地重建。
??“规划不是规划师的规划,它代表了所有的利益,居民、农民、外来旅游者。”屈军说。此次规划做出的变动,主要是改变建设路以内老城区拥挤的现状,降低人口密度,以便布置一些必要的消防应急通道,等等。除了少量安置点在一环以内,大多数安居点位布局在二环路两侧。原因在于,只有这里有足够的土地建设安居房。此外,主城区的土地已经非常紧张,到2020年无地可用只剩10年时间。而被称为“天府风光,岛居生活”的聚源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刘太阁终极规划的一个落脚点。
??还有一点变化,是震灾让沿岷江的一些房屋损毁,灾民安置向二环转移,让这个城市长期以来不能“显山露水”的缺憾有了弥补的机会。屈军表示,总体而言,都江堰的城乡规划,延续了早在地震前一年就完成的、新加坡规划师刘太阁的“终极规划”,并通过灾后规划的机会,做了深化。
??针对许多居民不愿意离开建设路以内老城区的实际情况,屈军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二环路会成为最繁华的街道,当服务半径扩展之后,人们的时空观念会慢慢改变。”
??都江堰在产业上也延续了以往的规划和发展思路。“都江堰有国家级风景区,有双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一定是龙头。”屈军说道。他介绍说,都江堰的产业布局,总体而言蒲阳镇是工业集中发展区;农村发展10万亩粮食经济作物示范基地,把田园风光和粮食种植结合起来,同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让都江堰2/3的农民也能吃上旅游饭;城区发展旅游业,还能提供3万个就业岗位,占到城区劳动力的1/3。
??
??纷繁之处是为民意预留的空间
??
??都江堰城镇居民住房重建的复杂和艰巨,将会持续整个重建过程。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背后,似乎也有积极的一面。
??成都市“两会”期间,都江堰市市委书记刘俊林向媒体表示,城镇住房重建中的“利益关系非常复杂”,整个政策体系设计和政策宣传已经告一个阶段,“目前来看,城镇居民对这个政策层面的认同率非常高,没有大的问题,接下来的工作是把这样的政策付诸实施。”
??此前在都江堰市区受损最为严重的荷花池小区一带,由于市民重建意见不一致,都江堰的一些主要领导曾反复跟片区市民、栋长座谈共商。如果乐观地看,这个头绪复杂情况不一而足的重建过程,也给基层民主预留了空间,体现了一点“市民社会”的雏形。
??比如,每个社区以楼为单位,选出一到三名栋长,类似于民意代表,负责与社区居委会、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再比如,截至1月24日完成的毁损房屋登记,算是一次重建的民意摸底。“只有了解了大家希望选择哪种方式、选择哪种户型面积的房屋,重建才有基础。”都江堰市城镇住房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凌霞说。
??“这也符合心理学,”都江堰市市委副秘书长、统筹城乡工作局局长罗朝鹏表示,“如果你只给出一个选项,每个人都会想这个选项是好是坏,如果你给出多个选项,大家就开始考虑,哪一个选项是最好的。”
??灌口镇平义社区,居委会主任谢远慧自地震后声音已经沙哑了几个月。现在,社区居委会也是城镇居民房屋受损登记受理的第一线。“每一项工作都有时限,特别是地震后这种特殊情况”,谢远慧向一位震后外出、现在回来希望领取每月300元灾民补助的居民说。来者听完解释,道声谢离开了。
??“几十年沉淀的问题,一地震都给抖出来了。”经济开发区龙潭湾社区总支委员会书记马明说。说话时,他还笑着对门口的两个居民喊,“打电话通知你们的吧?赶快去那个屋登记!”
编辑: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