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受伤”不是因为免费
如果公园免费开放引来过多的游人,从而导致绿地受损,该如何看待?笔者认为,免费公园过于稀缺,难免“独木难支”,才导致园内人如潮涌。试想,如果有朝一日,免费或低价票公园成为主体,以至于免费不再引起人们的关注时,那么,公园绿地还会被踩成泥地吗?
据报道,号称杭州“最美丽花园”的太子湾公园取消收费后,引得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20天内72万人次光顾这个面积仅为3个足球场大的地方,公园一半绿地受损被踩为黄泥地。
免费仅仅20天,“最美丽花园”的绿地便毁坏过半,美丽形象更惨遭打折。如此遭遇,当然不免令人深感惋惜。面对此情此景,人们当然很容易将此遭遇与公园的免费联系起来,并得出“免费”是公园绿地惨遭破坏的罪魁祸首的结论。
然而,果真如此吗?
诚然,杭州太子湾公园绿地变泥地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游客过多。游客之所以在短短20天内蜂拥而入,也确实与公园取消收费不无关系。如此看来,公园免费导致绿地破坏,在逻辑上似乎毫无漏洞,无懈可击。既然如此,为了防止公园绿地景观的进一步受损,把免费公园重新纳入收费的保护之下,用门票这一经济门槛来控制游客数量,似乎也不失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策略。
但是事实上,笔者却认为,因为公园免费初期的绿地受损,便把“公园免费”政策一棍子打死,并得出“保护公园就该收费”的结论,其实恰恰是一种误解。
平心而论,公园一免费,便吸引来如此众多的游客,与其说是公众奔着免费“蛋糕”而来,毋宁说这正是公众游园休闲的客观需求巨大。现实生活中,处处“收费设卡”的公园其实极大地压抑、限制了公众的这一客观需求。
按道理,公园本该是属于社会公众的公共资源,尤其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还景于民更是完全应该。我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作为经济人的公众选择便宜的公园游玩,流向免费公园这一价格“盆底”,其实完全合乎人之常情。之所以免费公园会出现人流过多并对绿地造成破坏,只能说是免费公园太少,价格“盆底”容量太小所致。
基于上述观点,杭州“最美丽公园”免费后受损,非但不能归咎于免费,更不能成为公园继续收费的理由。恰恰相反,我们应以此为出发点,反思一下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免费公园是不是太少了?公众可以享受的城市绿色景观是不是太稀缺了?
唯有推出更多的免费公园、或者降低门票价格,顺应满足公众对于游园休闲的客观需求,真正做到还绿于民、还景于民,“最美丽公园”才不会陷入独木难支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