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样板:城市乡村的重生之路
全长66.2公里的成灌城际快速铁路,正从四川省成都城区向都江堰市延伸,铺展成一条长长的彩带,成为川西平原最美的画面……从破土动工到即将铺轨,仅仅6个月。如今,每一个来到都江堰市的人们,都惊讶它“成长”的速度。
“五纵五横一轨一带”的市域交通路网体系,如美丽绸带,串联起灾后恢复重建后如无数颗珍珠般的城镇乡村。城乡面貌巨变背后,是城乡恢复重建速度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居民幸福笑脸,是以人为本的精神赋予了他们强大的精神动力;文化重建最大限度地让千年古堰的文化传承不因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而改变,是对历史的尊重;产业重建为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是为丰富让世界游客神往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内涵。
都江堰:一个城市的创造性复兴
一年来,这个城市在创造中复兴,在恢复重建中复兴。
“按照‘两个加快’的统一部署,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抓住重建契机,探索破译‘城乡二元结构’的科学路径,都江堰市努力争当全省灾后重建的样板和试验区建设的示范。”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道出这个城市灾后恢复重建的宏图和路径。
都江堰,正在用这种方式告诉人们:带着 “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灾后恢复重建典范城市”的雄心,注定它将成为一座让世人瞩目的城市。
“灾后重建典范城市”雄心背后的城乡恢复重建之路
2009年2月17日,马胜元家所在的2-1栋率先开工后,幸福社区其余楼栋也在3月底陆续动工。这是“5?12”地震极重灾区中,开工面积最大的城镇住房重建片区。
在“5?12”地震受损严重的城市中,都江堰市是规模最大、居民结构类型最多、经济最繁荣、自然条件最好、区位优势最明显的,也是利益关系最复杂的。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诉求,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民主,群众的事情交给群众协商。
也被称为荷花池片区的幸福社区,就位于市中心最繁华的幸福大道侧,属于“利益关系复杂”典型区域。
城镇重建试点,荷花池片区入选。在重建办指导下,居民以幢为单位选出业主代表,业主代表再推举产生重建议事会,重大决定必须由一定比例的住户和业主签字方能生效实施。马胜元的2-1栋得以最先开工,就是居民充分自治后“有公平也有效率”的结果。到明年6月底,一个全新的幸福社区将在荷花池片区原址重现。
灾后恢复重建首先必须尊重群众意愿,做好群众工作。都江堰市城镇住房恢复重建探索出的城镇住房 “原址重建”、“组合式”重建等重建试点顺利铺开。目前,规划的340万平方米城市安居房、廉租房和拆迁安置房中,已开工133万平方米,今年底前基本完成除高层外的城镇住房重建,明年“5?12”前全面完成城镇住房重建任务。
在此之前,都江堰在城乡住房恢复重建上取得重大突破,探索创新的10大模式备受关注。
据都江堰市长徐富艺介绍,该市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创造性地运用于农村灾后恢复重建,吸引社会资金50多亿元,发放集体建设用地抵押贷款4767户1.84亿元、乡村旅游抵押贷款34笔1707万元,创造了农村住房恢复重建的“向峨模式”等10种模式,打造了大观茶坪、蒲阳花溪、天马向荣等农房恢复重建亮点。
目前,都江堰农房恢复重建开工38659户,占恢复重建总量的92.7%,205个农民集中安置点正加快建设,总投资超过13亿元的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同步实施,9万余户农房维修加固已全部完成,今年12月底前农村住房恢复重建将全面完成。
“国际旅游目的地”梦想背后的产业恢复重建之路
屋美院美之后,持续发展的支撑是什么?是产业。
“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都江堰市最响亮的名片是创造性复兴中的旅游业。
今年“五一”小长假,都江堰、青城山依然游人如织,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恢复。都江堰旅游业恢复重建,已经赋予这座城市全新的功能:以“都江堰-青城山”为品牌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地;以独特 “山-水-田-林-堰-城”为自然人文特色的国际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承接成都平原向川西地区辐射与带动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与服务中心城市;大成都都市圈内实现城乡统筹的宜居宜业、生态安全的综合型“新城”之一。
在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至上荣光的同时,都江堰市创造性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成中国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典范试验区、中国10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成为驰名中外的“天府田园”的代表,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形象之一;成为全域成都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的旅游龙头之一。
农业,首先演绎“全球猕猴桃产业传奇”全球最适宜种植猕猴桃的地方,据称就在都江堰市的向峨、虹口等山区。计划到2010年底达到12万亩的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将覆盖虹口、向峨、玉堂、石羊、柳街5大乡镇。4个千亩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支撑起虹口、向峨、玉堂、胥家乡镇生态;都江堰是历史上贡茶的重要产地之一,灾后恢复重建“东”“西”共兴,西:青城山镇、中兴镇、玉堂镇环山茶业带;东,以向峨乡为重点,带动虹口、蒲阳、龙池等乡镇猕猴桃、茶叶、生猪、冷水鱼、药材、蔬菜和食用菌等优势产业正在全面覆盖都江堰市的现代农村。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胥家猕猴桃高科技园区、聚源粮蔬核心示范区、石羊川芎核心展示区等10个亮点工程为核心的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建设,形成猕猴桃、蔬菜、食用菌、川芎、园林花卉优势互补的特色产业示范带,构筑起都江堰现代农业骨架。
灾后恢复重建,未来都江堰力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聚集区、田园风光的展示区和城乡统筹的样板区。
工业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优化现代产业体系、联动推进“三化”,让这个城市有着独特定位:国际旅游城市的环保型工业。
通过灾后恢复重建,都江堰市即将建立一个联动推进“三化”的科学重建、科学发展体系:“一体两翼三带”??灌口、幸福、玉堂、聚源4镇组成中心城区构成“一体”,中兴、青城山、大观三镇构成旅游“西南翼”,蒲阳、胥家、天马三镇正是集约环保型工业的“东北翼”。“东北翼”的蒲阳镇,是集约环保型工业集中发展区,将以机电为主导产业,规划建设现代化工业新城。
“城乡统筹示范区”追求背后的精神恢复重建之路
2008年9月11日,段桂华戴起了大红花,这一天,他成为都江堰市“争创文明安置点、争当文明住户活动”首批349户文明住户之一。
一年中,都江堰共评选出首批文明安置点35个和2660户首批文明住户,营造了自强自信、谦让平和、知恩图报的社会新风尚。创新灾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模式,开展了共建文明示范安置点活动,开创了全国受灾地区共建文明示范安置点的先例。
如此巨大的灾难面前,近20万受灾群众突然失去温暖的家园并入住集中安置点,思想感情上短时间内难以接受现实。以人为本的精神赋予心理恢复的强大精神动力。都江堰市通过灾后精神抚慰、维护稳定、安置点新生活构建、引导开展感恩活动、丰富受灾群众文化生活、开创性使用社工服务、安排受灾群众再就业、向广大受灾群众宣传灾后恢复重建各种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工作,鼓励受灾群众自力更生、恢复生产。
“都江堰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李冰治水精神深刻融入都江堰人的思想、气质之中,奠定了灾后精神家园重建的深厚根基。一年来,灾区群众在灾难中挺立,在困境中奋起,在艰难中前行!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大灾区群众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精神家园重建的生动实践。”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说,“争当灾后重建样板和试验区示范”已经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追求。
彭州:“三叶草”的幸福之城
【点题】
三叶草蓬勃的长势,使它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而三叶草的花语是:幸福。传说,谁能找到有四瓣叶片的三叶草,谁就会得到幸福。
一年中,彭州受灾最严重的六个镇,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成为彭州灾后恢复重建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彭州民间有人点题,六镇地域神奇构成“三叶草”形态:沿彭白公路,新兴、通济、小鱼洞、龙门山四镇“一叶”,左行磁峰镇“一叶”,右行白鹿镇“一叶”。
这是一片小“三叶草”。彭州全面推动灾后恢复重建,确定新的“一主两次两带一基地”的空间产业规划格局。“一主”,中心城区和南部工业科技新城为核心;“两次”,?阳、丽春两个重点镇为依托,打造未来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次中心。两翼齐飞的科学重建、科学发展思路,再次构成大“三叶草”模型。
形式上的比喻,却寄托了这个城市灾后最美好祝福。79万彭州人正让这座城市坚强成长,新生而成“幸福之城”。
【点击小“三叶草”】
山水龙门银厂沟将更闻名
明日,小鱼洞大桥就将通车,福建援建只用了5个月,打开了龙门山镇的“门户”。
交通瓶颈被突破后,建材物资顺利进入,全新规划为“山水龙门、五彩乡村”的生态旅游名镇龙门山镇,重建大幕彻底打开,“彭州名片”宝山村、银厂沟,30年致富之路写就的实干精神,将吸引更多人的眼光。
一年来,宝山村依然保持“西部第一村”风采,集体经济生命力依然旺盛。一年的不懈努力,当地经济得以回升,7座电站已恢复运行,宝山木业项目和在越南的矿业项目将是未来宝山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根据测算,宝山木业总投资4.2亿元,计划将于2010年上半年投产,预计年销售收入4.4亿元;越南矿业项目2009年4月已投产,投产后年可创收1.5亿元。
龙门山镇的“一心两区三点”的“山水龙门、五彩乡村”全新思路,也将带动宝山村和银厂沟再度吸引世人眼光。近期,山水生态居住区、北纬31度乡村酒店等项目已签订意向投资协议,“宝山印象”等项目正在加紧包装。恢复宝山温泉,兴建宝山博物馆、中国“红旗村村长论坛”会址,以银厂沟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将用3年时间修复,总投资超过14亿元……恢复重建后的龙门山镇,将在场镇规模、功能布局、产业形态等方面超过震前水平。
工业经济3月首现正增长
灾后新引进的投资5亿元的中节能墙体材料第一期已投产。投资2亿元的蔬菜科技博览园加快建设。投资20亿元的兰丰水泥、投资20亿元的?阳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加紧推进。总投资128.68亿元的四川盛泰工业园、成都华茂国际服装产业园相继动工,未来将吸纳20余万劳动力……
“彭州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抓住机遇,围绕‘一主两次两带一基地’的城镇空间布局和产业规划,力争把彭州建设成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彭州市委书记门生说。
“5?12”地震曾深深刺痛彭州的工业经济。自去年5月起,彭州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下降,到去年12月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降到最低,单月同比负增长29.8%。面对工业经济止滑提速如此严峻的形势,彭州提出以“首要抓项目,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招商,核心抓投入,突出抓质量,根本抓效益”工作思路,及时出台系列振兴和扶持工业经济的措施和政策。重大项目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开拓、园区建设、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存量资源招商引资的六项工业振兴专项行动更是在“一主”“两次”之地加快推进。
目前,彭州工业已逐步复苏,工业逐月止跌回升。今年开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连续两月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 3月首次实现正增长,增长幅度为0.9%。
【点击“幸福之城”】
“天府金盆”魅力依然
灾难不改江山景,金彭常开牡丹花。素有 “天府金盆”、“蜀汉名区”的彭州市在经历了“5?12”特大地震后,魅力依然不减。
这是灾后一年彭州对外界的解说词之一。
在小“三叶草”之上,宝山村、银厂沟都曾是彭州炙手可热的“代名词”,魅力不减的还有白鹿镇的白鹿上书院。
地震中,白鹿上书院在短短8秒钟内全面坍塌。目前,已由北京古建筑研究所完成白鹿上书院恢复建设的概念方案设计和对上书院以及后侧滑坡山体抵制勘察的方案编制工作。这一中国西南地区最古老的天主教神学院,将在原址上进行重建,尽量使用原有建筑材料,保持原有建筑风格。以白鹿上书院、彭州博物馆为主的文物修复项目,也将陆续进行恢复重建。
小“三叶草”上,也诞生了未来将成为彭州“代名词”的新生命。
农房恢复重建中,按“四性”要求规划建设,形成了磁峰镇鹿鸣荷畔、新兴镇寿阳泉等一批灾后农房恢复重建的样板。“鹿鸣荷畔”、“寿阳泉”,都将作为新农村示范之地让人铭记。
预计到明年9月,彭州灾区将实现居家有住房、上学有校舍、治病有医院、城镇有功能、水电有配套、连接有道路,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同时,还将建设一批关系彭州长远发展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实现灾后恢复重建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机结合。
崇州:6万户群众住进永久性新房
住房重建,破解重建资金难题,吸引15家业主单位,投入资金62334万元参与灾后安置点开发性重建,同时还成立蜀兴农村产权流转担保公司,通过农村产权担保抵押,向近2000户农户发放重建贷款9468.6万元,加快住房重建速度。目前,总计62090户群众已住进永久性住房。
产业提升,崇州市规划了“两区一带一高地”旅游发展布局,着力打造沿山6镇1乡乡村旅游黄金走廊。其中亮点是??灾后恢复重建将造就街子古镇申请验收4a景区。工业恢复重建项目共155个,下一步,崇州市将大力发展家具、制鞋、轻工“三大产业”,加快形成“百亿产业集群”。农业恢复重建项目共18个,桤泉镇将建成现代高新农业园区样板。
今年是崇州市的“项目加快建设年”,目前已申报实施9大类740个省级灾后重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15.2亿元。
大邑:打造世界级博物馆小镇
“中国道教发源地”、“中国博物馆第一县”、“中国南方雪山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是大邑县着力灾后恢复重建的三大旅游品牌。
据介绍,中国道教发源地鹤鸣山的道源圣城项目计划投资3.5亿元,预计3年内达到国家5a级旅游区标准。同时拥有刘氏庄园博物馆和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聚落建川博物馆聚落以及全国独具特色的公馆资源的安仁古镇,将计划投资10亿元,全力打造世界级博物馆小镇。中国花水湾度假小镇项目计划投资22亿元,新建五星级酒店、温泉水会、高端度假别墅群、山地休闲公园等。西岭雪山滑雪场作为世界上离赤道最近、离中心城市最近的高山滑雪场,将提升成为欧式滑雪、滑草胜地。
未来四年,大邑县旅游重点建设项目8个,预计总投资70亿元。大邑力争用3到4年的时间打造成全国文化旅游产业基地、中国旅游度假目的地。而根据规划,大邑灾后恢复重建确定28个重点重建项目,总投资39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