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尼斯造苏州园林

2009-05-12 19:19:5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

  意大利花木配上中国的太湖石、亭台,作为第53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一个展出部分,一座来自东方的苏州园林正在当地被建造。而张晓刚、岳敏君、何多苓等8位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艺术家则阐释了他们心目中的苏州园林。

  曹俊杰

  正当中国的江南水乡竞相冠以“东方威尼斯”之时,意大利威尼斯却正在建造一座来自东方的苏州园林,它将落成于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不远的San Servolo岛上。

  这不是当地地产商的噱头或是城市化进程的某种突发创意。据悉,这个永久性的园林制造计划,属于6月初即将开幕的第53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一个展出部分,名为《给马可?波罗的礼物》。由苏州园林设计师叶放担纲设计,8位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艺术家参与其中,他们是张晓刚、岳敏君、何多苓、王广义、方力钧、周春芽、吴山专、张培力。

  “他们试图通过各自方式,在复杂历史关系下建立某种东西文化交流,以表达对马可?波罗最早关心东方的敬意,同时呈现什么是今天的东方、今天的中国。”项目负责人、艺术评论家吕澎说。

  威尼斯花木配太湖石

  “这在历史上将可能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记录。”叶放对着他的园林设计草图介绍说,他所指的“记录”就是把苏州园林造在威尼斯。

  叶放是苏州一位知名的当代园林设计师,他还拥有一个典型的苏州园林:南石皮记。他喜欢在《园冶》中研究造园方法,指挥叠石的技师进行实践,夏赏荷,秋赏菊,在园林生活中孜孜以求地实现风雅梦想。

  但是,把苏州园林完整地搬到国外去,这对叶放来说,还是第一次。事实上,这项造园计划早在威尼斯国际大学的董事长翁贝尔托?瓦达尼去苏州园林参观时就已定下。贝尔托?瓦达尼曾如此感叹叶放的园林:“这模糊了我对其他园林的记忆。”

  即将在威尼斯诞生的这座中国园林占地600平方米,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完成,造价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在叶放公布的园林设计图里,这座他乡的典型中国园林,包括了苏州园林中最主要的一些要素:亭、台、榭、假山、小桥、水流。

  “园林是一种精神气质,马可?波罗看到的园林是南宋时的江南园林,而今天的园林创作者会把符合这个时代的东西放进去。”叶放说。

  事实上,从《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流行之后,欧洲设计师对东方园林的想象从未间断。那些亭台楼阁的符号,曾屡次出现在欧洲皇家园林里的罗马柱和欧式雕塑旁。这最早发现于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建的特里阿农瓷宫里,当时的欧洲设计师通过传教士的素描与描述来建造中国式园林。

  不过,在威尼斯建造一个原汁原味的苏州园林,并不容易。这就像中国北方也没法完全复制南方的园林一样。尽管可以用空运的方式,把太湖石、亭台的木基从中国运抵威尼斯,但为了避免植物迁徙而带来的对当地生态不必要的破坏,建在威尼斯的苏州园林中的所有花木将就地取材。

  意大利花木配上中国的太湖石、亭台,成为搭建该园林的基本构造。不过,设计师表示,这不是太大的问题。“18世纪,欧洲中国热时,就有一次中国植物的大迁移,意大利曾经大规模引入过中国树种,各种苏州园林里的植物都能找到其欧洲亲族。”叶放说。

  艺术家阐释的苏州园林

  事实上,苏州园林并非6月2日开幕的《给马可?波罗的礼物》的全部看点。围绕园林这个话题,8位最知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将以命题作文的方式,发挥对园林意义的阐释,这些作品将结合园林的设计实景,作为威尼斯双年展的特别机构邀请展。

  在何多苓的油画里,园林的构成是倒挂在树上的女人体。这是艺术家对园林的独特理解:中国园林大都是阴柔的、女性的,甚至多少带有一些隐私的气质。这一气质融合了现代主义的悲剧和中国文人的敏感,画家似乎认为,这一气质正是今天中国人特有的东西。

  而放在方力钧的油画里,园林却又变成了蓝天白云。只是,方力钧把这个蓝天白云的镜画装在一面灰色、有时间感、甚至是肮脏的墙上,“随着时间流逝,美好的东西还在,有些东西就消失了。但只要不破坏交流的系统,美好的东西就还在。”艺术家解释说。

  而王广义的装置,则把12幅朗士宁对圆明园的设计图进行对比还原。他找到每幅设计图中原有的方位,把设计图分别放在今天圆明园的相应方位的废墟中,借此表达几百年来中国和意大利的“交流”。

  张晓刚则干脆把马可?波罗还原了。这个如今中国当代艺术家群体中身价最高、也是国际收藏界知名的当代艺术家,把马可?波罗及他的符号画在2平方米大小的不锈钢上。这些发亮的不锈钢上,有望远镜、指南针、欧洲的家具,当然,背景是中国园林。艺术家称自己想和马可?波罗进行一次绝妙而有趣的“对话”。

  吴山专则决定用众多五彩斑斓的霓虹灯挂在威尼斯的那个岛屿的建筑上,霓虹灯上将呈现出“to buy is to create”(买就是创造)几个大字。这些字面向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事实上,沿着圣马可广场行走的人们都将看见这条标语。艺术家试图告诉马可?波罗,威尼斯商人的历史足迹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现在,“买就是创造”已经成为中国人安放在威尼斯建筑上的座右铭。

  这是一个有趣的出发点与传达方式。艺术,从来都是威尼斯这座城市的骄傲,古老的威尼斯画派至今还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教堂里留下传奇之作。中国的艺术家和文人,却试图通过这种最有共鸣式的方法,来呈现东西方文明的不同之处。

  叶放等人在欧洲留下的,也不仅仅是保留中国一个时代记忆的园林。正如18世纪的“中国热”一样,欧洲人也试图在低谷的挣扎中通过异乡的智慧找到对当下思索的起点。全世界最大的书展法兰克福书展今年把中国作为主宾国也说明了欧洲人对“中国式”智慧的关注。在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建苏州园林,其象征意义不亚于把“中国式”智慧传教到西方。

编辑:joj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