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产品如何可持续发展

2009-06-03 22:31:28    作者:喻学才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浏览次数:

    回顾我国的自然资源开发史,大体经历了掠夺式的资源开发和正在经历着可持续式的资源开发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0年,对待自然资源,基本是掠夺式开发。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保护理念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一种以自然资源为核心的专题旅游产品即生态旅游产品被提上日程。然而,由于我国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做法迫切需要加以改进,以便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确理解生态旅游产品的特殊性

    生态旅游产品除了一般旅游产品的共性如不可移动不可储存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等,还有自身的若干特性,如它是以自然为核心内容的产品,它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它需要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等等。清楚地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应该让我们的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决策者彻底明白。

    时下国人谈旅游开发,生态旅游是个热门的词汇。但如果有谁认真起来,要那些使用者说说什么是生态旅游,则十有八九说不明白。有的城市整治历史街区,有的也叫嚷要打造生态旅游街区。许多区域旅游规划文本中的旅游产品名录中,也多有五花八门的生态旅游产品的名称。但关于生态旅游产品应该如何建设,则言者寥寥,论证者亦不甚了了。而具体实施者则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随心所欲,只管开发。

    在诸多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生态旅游产品可以说存在的问题最多,资源所遭受的破坏也最大。对生态旅游产品的认识不到位,则必然导致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性破坏,我们将因此而失去大自然创造的杰作。

    生态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协调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和各种级别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之间的关系。许多景区只知开发,根本不把环境影响、积极控制生态变化当作一回事。这种现状亟待改善。

    开发旅游产品要兼顾经济文化两属性

    开发旅游产品,在重视其经济属性的同时,也应重视其文化属性。或者说,开发旅游产品,要兼顾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文化效益包括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人伦效益。重视旅游的经济属性,无视旅游的文化属性,是导致生态旅游产品不可持续发展的学理上的原因。

    在我国,旅游活动虽然古已有之,但旅游作为产业存在,还只有短短30年时间。国人的认识经历了从旅游就是外事接待到旅游就是景点开发,以及旅游就是市场营销的几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个阶段与旅游业无关,故不与论。直到今天,我们对旅游认识主要还在景点和市场两个概念里转圈。一言以蔽之,我们的兴奋点多在通过开发景点盘活市场达到赚钱的目的。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问题在于,各种层次的自然保护区都会想到发展旅游。但第一位考虑的是对经济效益的关心。自觉或不自觉地就会忽视所拟开发的旅游资源所附带的自然或文化遗产价值。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对旅游的文化属性的忽视。

    今日中国,应该说,蓄意破坏自然生态或文化生态、跟大自然和老祖宗过不去的人当属绝少一族。

    大量的都是决策者因为发展的压力而不择手段追求经济效益所致。如有的地方,把景区层层转包,承包者有的连旅游是何物尚且不清楚,遑论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在许多人眼里,生态旅游资源等同矿藏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因此正本清源,当从基本认识抓起。

    只顾经济效益的发展观,无视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保护,无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毫无疑问不是科学发展观。是应该加以摒弃的。当然,发展观念的转变,仅学者发言,官方宣传,都难以奏效。重要的是应该从干部考评指标的修订入手。前些年为了发展,我们考评干部主要是用经济指标做衡量政绩的尺度。建议今后将是否把生态保护落到实处、是否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贯彻科学发展观也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呢。

    生态旅游规划建设应从源头抓起

    生态旅游产品要想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化监测机制和规范评估指标体系。应从规划建设的源头抓起。任何地方,编制生态旅游规划,应该将基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环境影响研究等列入评审的视线之下。

    一个生态旅游占重要分量的规划,如果缺少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缺少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等基础研究,就不应批准通过。

    对于建设单位来说,也应成立机构,在规划建设之外,增加一个生态环境监控和跟踪研究的环节。将生态环境变化监控工作作为常规性的工作,将其作为推动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动力。

    如果全国的各种级别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监控可以形成网络,主管部门随时掌握全局,就可以避免许多灾难性的破坏。与此同时,学术界还应加强有关生态旅游产品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没有具体的标准,监测工作也难以进行。

(作者系东南大学教授,旅游规划研究所所长)

编辑: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