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多栽一棵树 北京少落一粒沙(图)

2009-06-17 17:06:09    作者:杜晓明 周健伟     来源:新华社     浏览次数:

宁夏白芨滩防沙林场员工在毛乌素沙地边缘扎草方格治沙

宁夏白芨滩防沙林场员工在毛乌素沙地边缘扎草方格治沙

    ??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祖国西部生态屏障纪实

  “宁夏多栽一棵树,北京少落一粒沙。宁夏要建成祖国西部生态屏障,为保护国家生态安全作贡献。”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被三大沙漠围困的宁夏从去年开始举全区之力,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6个百万亩生态防护体系,构筑起四道大型生态保护屏障,阻断西北部风沙通过宁夏侵害我国腹地和京津地区的通道,保护国家生态安全。

  A

  再造一个“生态宁夏”

  深居西北干旱内陆地区的宁夏,境内林草植被稀疏,南部水土流失严重,中部风沙灾害频繁。多年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宁夏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树立“抓生态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经过艰苦努力,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实现由“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的转变。但生态环境局部恶化的情况依然存在,仍为全国生态问题最突出、生态系统最脆弱的省区之一。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到去年底,宁夏森林覆盖率不到10%,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2/3;荒漠化治理任务艰巨,现有沙化土地1000多万亩需要继续治理。

  据宁夏林业局局长王德林介绍,包括宁夏在内的西北部分地区,目前已成为生态高危区。宁夏生态区位重

  要,东、西、北三面分别被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包围,是风沙受害最为严重的省区。如不立即采取坚决措施,不仅荒漠化更加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还会沙尘暴频发,成为我国腹地和京津地区“西沙东送”的中转站,对全国区域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说,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宁夏不计得失,不讲条件,要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加快恢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再造一个“生态宁夏”。为此,宁夏正在实施600万亩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建立四道生态保护屏障,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同时,发展生态经济产业,兼顾农民的经济利益,确保生态建设持久高效。

  B

  构筑四道生态屏障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规划建设覆盖宁夏山川的四道生态屏障是:

  第一道生态屏障:在北部干旱、半干旱敏感地带建设生态特别保护区项目,构筑宁夏贺兰山东麓百万亩生态经济型防护体系,使宁夏贺兰山东麓成为河西走廊向京津地区输送风沙通道的滞缓区,并成为保护银川平原的绿色屏障。为此,将发展生态经济林136万亩,实现规划区植被总覆盖率

  达到55%以上的目标。

  第二道生态屏障:在宁夏黄河灌区建设百万亩防护体系项目和百万亩特色经济林产业带项目,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带生态经济型防护体系。在灌区新增防护林面积65万亩,使灌区耕地林网控制率达到85%;新增以枸杞、葡萄和苹果为主的特色经济林面积50万亩,使灌区经济林总面积增至120万亩,年果品总产量达到百万吨,实现总产值60亿元以上、主产区农民收入40%以

  上来自特色经济林目标。

  第三道生态屏障:建设中部干旱带百万亩红枣经济带和毛乌素沙地百万亩整治与沙产业开发项目,构筑中部生态危机带生态经济型防护体系。新增红枣70万亩,建成一批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鲜食红枣和制干红枣生产基地。毛乌素沙地是宁夏防沙治沙的重点区域,构筑百万亩防风固沙体系,不仅能够有效减轻风沙对周边农牧业生产的危害,还

  能够阻挡经由阿拉善高原和河西走廊北部向东、南扩展的沙尘暴。

  第四道生态屏障:在南部六盘山区及外围建设百万亩生态景观林,构筑黄土高原重要水源涵养带生态防护体系。六盘山是黄土高原上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泾河的源头,也是阻挡经由阿拉善高原和河西走廊北部向东、南扩展的沙尘暴的最后一道屏障。宁夏按照“生态促发展,以发展带生态”的循环模式,建设118万亩生态景观林。

  经过广大林业工作者和当地干部群众的艰辛努力,目前,中部干旱带百万亩生态经济林带红枣种植面积已达到43万亩,黄河灌区百万亩特色经济林产业带已新增经济林30多万亩。

  C

  吸引各方“沙里淘金”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宁夏,六个百万亩生态防护工程等多个项目建设资金从何而来?陈建国说,抓生态林业建设的本质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今国家需要我们大力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我们不能讲任何条件。

  据了解,为筹措资金,一方面,宁夏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工程建设的支持,整合国家和地方各项工程资金集中使用。今年3月,国家林业局和自治区政府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国家林业局将从技术、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宁夏林业和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宁夏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项目、六个百万亩林业工程、黄河金岸绿色长廊、葡萄产业及设施园艺建设、南华山150万亩水源涵养林、银川绕城高速公路两侧5万亩造林工程、扩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等项目给予积极支持;争取“十一五”期间中央对宁夏的林业投资达到50亿元,到2020年达到217亿元;通过增加贷款贴息额度、争取外援项目资金等措施广筹林业建设资金。

  另一方面,宁夏通过创新机制破解这一发展难题。“林业最大的优势在于有着丰富的宜林土地资源,但弱势是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如果能够有效盘活和利用林业存量资产,林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难题就会迎刃而解。”王德林说。

  为实现治沙利益的最大化,吸引社会力量“沙里淘金”,宁夏通过政策机制引导,形成治沙主体多元化。自治区出台了无偿划拨宜林沙荒地的政策,固定沙地开发年限延长到50年,流动半流动沙地延长至70年;同时在沙产业立项、税收、信贷、造林补助等方面制订了更加优惠的政策。

  王德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贺兰山东麓百万亩生态经济型防护体系建设为例,选择林果为主体的生态庄园经济为突破口,建设12个各具特色的生态庄园。项目可供使用的土地共计154万亩,其中临近市区30万亩可以有条件出让,按目前市场价格每亩20万元计,30万亩地转让50年的使用权,即可获得一笔很大的收入。这样,治沙的过程变成了生态改善、生产发展、收入增加的过程,林业不仅扩大了再生产,资金短缺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为确保植树造林成果,防止重蹈有人造林无人管护、致使“年年造林不见林”的覆辙,宁夏首次推行林业项目招标制。宁夏林业局决定,今后一切林业工程项目包括外援项目都要通过政府采购招标的形式进行,一切林业方面的设计规划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在生态建设中,要选用适应当地的树种,做到适地适树,杜绝树种选择不当造成的浪费。林业项目验收首次实行终身负责制,对重点环节予以严格督查,提高林木成活率。

  人们有理由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一个郁郁葱葱、翠染山川的宁夏将会展现在人们眼前。

  新华社记者杜晓明 周健伟

编辑: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