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与文化含量

2009-06-18 17:07:18    作者:范爱萍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2009-6-17)     浏览次数:

    “作深呼吸15次!”这是刻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一块石碑上的说明,这块石碑位于母子峰景点边上。“母子峰”因半山腰有一石峰其形状酷似一位母亲怀抱婴儿而得名。景点或许毫无特殊之处。但这块石碑却告诉人们这里富含负氧离子。所以,游客来到这里都会不由自主地按照提示进行深呼吸。张红梅 摄

    用子虚乌有的“资料”,煞有介事地确定某地、某山、某水,即某传说中人物存活空间,这是旅游业中创造新景点的又一常用手法。此手法的程序是,采用现成的传说故事,结合当地的山川风物,简简单单的穿凿附会,就大胆似是而非地指认评说。据了解,全国有150多个县、市、镇、村争抢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乡”。笔者所见可以验证:有的老伯指着山顶上的废墟说,那就是当年梁祝读书的学校;有的人不容置疑地说,我的多少代祖辈,与梁山伯家是亲戚,等等。信不信由你,说不说由他!

    有些旅游景点的命名,让人啼笑皆非,看得出煞费苦心,看不出文化含量。笔者曾被一导游引领,花半日工夫,用一身汗水、两腿酸痛,走近当地山间一著名景点:石缝里渗出一汪清水,存于凹处,大不过席,深不盈尺,道是纤尘不染,水底石头子儿,清净可数。其名曰“王母娘娘的洗脚盆”。山下一极普通之小村,名叫“晒字”。导游在一片似打谷场的石板前讲解:“当年唐僧取经,回程遇雨,经书尽湿,猪八戒在此晾晒……”听之默然。此外,笔者在一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建寺庙内,见一硕大捐款箱,箱体上写着“欢迎对来世幸福踊跃投资”,最末一行红字是:某某佛道联营旅游开发公司。阅后哑然。至于那些不大的小景点,竟然称神农尝草处、蚩尤触山崖……游客如织时,那些创造景点的人,一定会躲在暗处偷着乐呢。

    当前,愈演愈烈的公祭风潮,花钱如流水,动辄上万人,也不见得有多少文化含量。比如,在北方诸省此起彼伏的公祭大潮之际,不甘寂寞的广东人也加入了公祭之列。报载,今年3月,广州市番禺大石镇北帝庙前,呼啦啦摆下了558席盛筵,名目是庆贺北帝(道教尊神北方真武玄天上帝)诞辰,意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广州市海珠区也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北帝诞。公祭对象,包括甚广。不仅孔子、周公等榜上有名,炎帝、伏羲、女娲、尧、舜、禹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连带沾光。由于年代久远,记载这些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人物的典籍表述不尽一致,当时,出现了争摆神主牌位的熙攘场面。

    呜呼,神州大地,在“文化搭台”之时,夹杂了数也数不清的“文化”闹剧,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令人心酸的误解和叫人背冷的无知!在这些花样翻新的“文化”闹剧上演之时,无恶意的政府和群众,淹没在经济浪潮之中,瞪大的眼睛,紧盯着金钱,忽视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向。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的神州大地,出现了一片片的文化荒漠!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终止各地的“文化”闹剧续演,恢复文化荒漠的正常生态,关键在地方政府。首先,地方政府要明确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应是中华文化的捍卫者,负有不使文化遭劫的特别使命。其次,要切实提高对华夏文化的尊敬意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疆域可大可小,经济可富可穷,但不可没有文化。文化,既是区分族群的标志,也是民族的精神内涵;既是民族向心力的动能,也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中华文化,是一棵有机的参天大树,不能随意揪下几片叶子几朵花,装点地方旅游业。再次,要问政于民,因地制宜地找到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开发具有特殊吸引力的旅游业。如,京郊的山村野店风味游、郑州城乡接合部的瓜果采摘游、云南罗平的油菜花节、大庆的白鹤湿地游、甘肃民勤的沙漠植物园等,虽没打文化的牌子,却都是具有独特文化含金量的好项目。

    我国目前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时期,我们不能允许因贪图小利而践踏文化的不良行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魄,炎黄子孙得其滋润、受其庇佑,并为之而自豪。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文化辉煌久远!

编辑: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