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凸显鲜花内外贸融合难题
谋出口利润缩水转内销门槛难迈
金融危机拉响的鲜切花出口警报似乎时刻鸣响,为了更好地了解金融危机对我国鲜切花出口贸易的影响,不久前,记者来到鲜切花出口最为集中的云南昆明,与生产企业和贸易商进行了广泛接触。采访中,采购成本增加、订单数量减少以及利润空间被压缩成了大家抱怨最多的问题,“出口转内销”这个时下流行的词语,在国内的鲜切花贸易环节中逐渐传播开来。
外贸业务缩水 前景难乐观
出口转内销,最大的动力显然来自于国际市场的低迷。尽管海关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至4月份,我国花卉出口并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依旧保持着稳中有升的势头,但与记者接触的大多数出口贸易商中间,却弥漫着一种消极心态,大家对前景依然心存忐忑。
华泰联花卉(昆明)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鲜切花出口的港资企业,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金融危机使华泰联的整体业务量缩水近三分之一。该公司负责财务的郑桂萍说:“今年截至目前,我们在新加坡市场的销售量减少了一半,香港减少了30%,日本市场也略减了15%。今年2月至4月这三个月份,我们的销售额是800万元,而去年同期则是1100万元。采购成本上涨是影响出口利润的另一重要因素,去年同期我们出口东南亚康乃馨的收购价格是每支0.2至0.3元,今年为0.5至0.6元,去年A级月季切花每扎收购价是12元,今年上升至每扎18元。”郑桂萍还表示,根据目前的销售形势,第二季度销售缩水已成定局,下半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除了订单减少、利润下降以外,令外贸企业头疼的还有汇率问题。美元、港币等货币汇率波幅过大,导致市场极不稳定。不少贸易商表示,几乎所有花卉贸易中涉及的外币都先后贬值,直接造成企业纯利润的损失。云南丽都花卉发展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王彦鑫说:“汇率的变化对我们出口港澳及日本、中东市场都产生了影响,产品利润更低加大了出口风险,很大程度上也促使出口量减少。”
昆明华源花卉有限公司主要向日本出口月季切花,该公司陈慧辉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年生产月季切花约300万支,有一半以上供出口。从2008年圣诞节到今年3月份,出口日本的价格大幅降低,数量也有很大降幅。情人节期间,出口日本的单支月季切花价格约4元,而在国内却能卖到6元以上。下一步,我们肯定会更多地关注国内市场。”昆明晟中经贸有限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泰国,经理麻勇说:“最近我们每星期出货两次,每次约7吨。今年与去年相比,发货量差不多,但价格下降了20%,企业只能靠增加出货量保证利润。”
昆明中远花润花卉有限公司的鲜切花出口订单主要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国际市场普遍低迷下,中远花润的业务量保持稳定,算是出口贸易商中极少的个案。总经理周武臣分析道:“目前,国内鲜切花出口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只有我们一家,避免了竞争,利润上有保证;其次,据我们调查,远东地区的花卉消费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该地区的货源除了中国外,还有来自欧洲、非洲和美洲的产品。与他们相比,我们的鲜切花价格优势明显,因此受到的影响不大。”
内外贸易融合 门槛难跨越
2009年情人节,在昆明斗南花卉批发市场上,给出月季、百合、康乃馨等主打鲜切花最高收购价的,都是来自国内大型城市的订单。而以往,这些高品质的货源基本被出口贸易商垄断,鲜花出口的高利润空间曾使出口贸易商们抢购货源时底气十足。此次经营国内高端市场的批发商们,似乎是借金融危机扬眉吐气了一把。出口步伐放缓使越来越多的贸易商将注意力转向了国内市场。“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多找几个稳定的国内客户,一步步扎扎实实地走,虽说国内市场做起来会比较辛苦,但不会像外商说没就没了。”昆明红日花卉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耀荣对记者说,去年红日公司的日本客户数量最高时有十多个,今年只剩下两三家。
与过去大家的眼睛总盯着国外订单不同,当下国内订单已成了不少贸易商眼中的救命稻草。一直以来,我国鲜切花的内贸外贸泾渭分明,从事外贸的企业几乎不会涉及内销。虽说大家都在叫嚷着重视国内市场,要积极开拓,但真正行动起来的企业并不多,因为外贸和内销的实际操作有着天壤之别,短期内实现内外贸融合远比想象的困难得多。
“出口订单减少,利润缩水,但现阶段,我们还是倾向于出口:一方面国内物流问题太多,会影响我们产品品质;另一方面,国外到款的信誉度比较好,合同依据的贸易规则更可靠,而国内的回款难已成行业顽症。”陈慧辉告诉记者。
“前些年,很多出口贸易商一条腿蹦得很快,但现在路况一不好,就摔倒了一大片,所以还是要内外贸两条腿走路才稳当。”虽说出口贸易受到影响不大,但周武臣却已经在未雨绸缪,他说:“今年我们招聘企业管理、财务、销售等环节的一批人才,一方面是现有业务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开拓国内市场做好准备。”
从事外贸的企业,以前收收电邮、发发传真就有做不完的订单。金融危机来了,大家才发现身边还有一大片未开垦的土地,但开拓起来却是荆棘密布。“国内市场是一块大蛋糕,不是我们不积极,而是心里没底。由于长期从事出口,我们已经很难涉足国内的销售网络,从产品标准到品种搭配,从航空物流到客户群体,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要从头交学费。况且在国内市场,每一个环节隐藏着使企业翻船的‘暗礁’。”浙江丰岛股份有限公司一名从事切花切叶出口多年的经理向记者倒苦水。
的确,对于习惯了接单、收货、发货模式的出口贸易商来说,国内市场仍是一片充满风险的新大陆,他们还有太多的课要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优化产业环境,是解决内外贸融合的重中之重。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