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立体绿化呼唤绿色新政
武汉立体绿化“知早行迟” “空中荒漠”呼唤绿色新政
据武汉市绿委办13日一项统计,武汉现有近200个屋顶绿化点,同比其他先进城市“动辄数干个”,反差明显。相关人士称,因为起步上世纪80年代,属全国最早之列。
专家坦言,差距主要在于政策,成都、上海、广州等众多城市,在法律、规章、政策上为立体绿化“撑腰”,武汉基本空白。
2001年底,《成都市建设项目公共空间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出炉:建筑层数低于12层、高度低于40米高层和多层非坡屋顶建筑,均要求作屋顶绿化设计,绿化面积不得小于屋面50%。小区及居民个人垂直绿化有补贴。2003和2004年,成都市屋顶花园一年新增数十万平方米,全城逾200万平方米。
去年初,《上海市屋顶绿化技术规范(试行)》出台,确定设计、施工、养护技术标准。
武汉各部门意见不一,立体绿化推行缓慢。新建小区屋顶绿化加大建设成本,仅按25%计算绿地面积,开发商缺乏积极性。很长一段时间,武汉人行天桥、立交桥未预留植物种植槽。
今年,市长阮成发提出,绿化重点之一是在中心城区立交桥、主干道临街墙面和房屋屋顶进行立体绿化,形成城市绿化空间新景观。国内专家考评我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提出立体绿化“补课”要求。
据了解,目前,有关我市屋顶绿化植物筛选科研项目完成,筛选出适宜屋顶绿化植物84种。
专家担心:政策配套问题不解决,三镇立体绿化难成气候。
就立体绿化而言,的确不是一件易事,从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规划上的变化,到建设和养护成本的承担,再到物业管理上的配套,各部门意见不一,也许各有道理可言。但从其他城市已出台的各项措施和取得的效果来看,以合理的政策统一思想,推进规划的改进,保障各方利益,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长久的动力和机制,并非是一件不能完成之事。
立体绿化只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具体方面,但作为一个有着先行先试权限的城市,这种“醒得早,起的晚”中形成的时间差,值得武汉认真反思和总结。同客观原因相比,这种时间过程考验着我们在城市发展上的行动意识,考验着我们能否具备足够的气魄和智慧去着眼长远。
武汉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缺乏先进的意识和观念,但因动作迟缓贻误发展时机的教训却客观存在。在信息时代,理念和意识在全社会的传播已经越来越迅速和同步,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出,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从理念上的先行者到一个行动上的先行者所需要的时间。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