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概况

2009-09-24 01:01:45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中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全民绿化意识的不断增强,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进入快速、健康、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到2008年底,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7.37%,绿地率33.2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71平方米。城市市容市貌日益改观,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一、加快了立法工作,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园林绿化的法制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1992年,国务院颁布《城市绿化条例》,使中国城市绿化行业有了第一部法规。建设部相继颁布实施了《城市园林绿化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城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城市绿线管理办法》、《重点公园管理办法》、《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等与《城市绿化条例》相配套的部门规章、规定。技术立法方面,先后颁布《公园设计规范》、《道路绿化设计规范》等行业标准规范。各省、市也纷纷出台了《条例》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形成了相互配套、完整、系统的城市园林绿化法规体系。

  二、制定和修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扩大园林绿地面积。

  为保证城市绿化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建设部先后制定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试行)》、《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等一系列的法规和配套性文件和标准规范。各城市通过编制和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高标准、高质量的规划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和道路绿化,着眼于提高城市的整体环境素质,有计划的建设城市绿地,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增加城市绿量,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片"相结合、布局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绿地面积从1978年的81735公顷,增加到2008年的1208448公顷。近年来,为了扩大绿地面积,各地实施大环境绿化,上海市、北京市等许多城市在近郊建设大面积风景林地,在远郊建立风景区,这种大环境绿化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园林绿地面积,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得到了深入开展,城市年义务植树达1亿株以上。全国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由1981年的110008公顷,增加到2008年的1356467公顷。城市公园从1978年的579个,15228.6公顷,增加到2008年的8557个,218260公顷。同时城市公园建设呈现出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公园、儿童公园、科技公园、文化公园、雕塑公园等多样化、多类型的发展趋势。

  为保证城市绿化规划的有效实施,切实保护城市绿化成果,2002年起,建设部在全国实施了城市绿线管制制度,五年来,大部分城市都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绿线界定,加强绿线管理。山东、江苏、安徽、四川、新疆等推行了"绿色图章"制度,从审批管理入手,保证各类建设项目按规定建设绿地,实现了城市绿化建设从"见缝插绿"到"规划建绿"的转变;重庆市人大专门立法,政府实施了划定禁建区和控建区的举措,规定在禁建区内除绿化以外,不得进行任何建设;深圳市在全国首次建立和实施了基本生态控制线,对用于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的用地强制性的进行保护,遏制无序开发。

  三、注重中国古典园林的保护,积极维修和恢复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造园历史和精湛的造园艺术,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造园之母。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建筑与园艺工程高度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传统居住、休闲、观赏、文化艺术等综合营造的艺术空间体形环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千多年的造园历史中,悠久的文化造就了不计其数的名园。但由于历史战争和自然灾害,使历史名园遭到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府十分重视古典园林的保护工作,将不少重要的古典园林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进行保护、修缮。例如北京市近年来全面修缮了皇家园林颐和园、天坛、北海等,苏州市整修了古典园林,修旧如旧,修复后的古典园林风格统一,环境协调,收到很好效果,得到专家和公众的认可和赞赏。古典园林遍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类型丰富,数量众多。许多古典园林今天仍然向广大公众开放,受到国内外游客,专家的好评。其中具有重大价值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北京的颐和园、天坛公园和苏州古典园林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定批准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

  四、加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992年我国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后,建设部一直把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参与编写了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1996年开始组织研究制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得到很大进展。目前,全国已建立植物园110多个,引种驯化高等植物23000余种。华南、昆明、北京、杭州等植物园建立了木兰科、姜科、苏铁科、杜鹃花科、山茶科树木的就地或迁地保存园和牡丹、芍药、桃花、月季品种基地,深圳仙湖植物园、厦门植物园、杭州植物园、上海植物园、北京植物园等收集培育管理植物种类都在3000种以上,其中濒危植物种类都在100种以上。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得以加强。各城市普遍进行了古树名木普查定级,建档立卡,落实管护制度,据不完全统计,20万株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在动物物种保护方面,建设部先后建立成都大熊猫、上海扭角羚、西安金丝猴、广西梧州黑叶猴、沈阳鹤类等繁殖研究基地,组织制定和实施了大熊猫、华南虎、朱寰等保护计划。北京、上海、广州等动物园的动物种类达700种以上,对保护、繁育珍稀濒危动物发挥重要作用。

  五、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极大改善了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自1992年建设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以来,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园林艺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到目前为止,北京、合肥、珠海、杭州、深圳、马鞍山、威海、中山、大连、南京、厦门、南宁、青岛、濮阳、十堰、佛山、三明、秦皇岛、烟台、上海(浦东区)等139个城市,7个园林城区。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促进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了城市整体素质,改善了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从去年开始,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县城的创建工作,2006年3月30日,建设部命名了北京市延庆县、重庆市铜梁县、河北省滦县、山东省长岛县、浙江省安吉县、湖北省秭归县、湖南省长沙县、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县城为第一批国家园林县城,目前共有40个园林县城。

  六、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设计建造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质量。

    各地在大规模进行城市绿化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园林建设的科学性、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植物搭配的多样性,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外园林艺术、生态景观理念和植物品种在中国园林建设中大放异彩,与我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更加紧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和园林文化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较好地体现了中国特色和优秀传统文化。为加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颁布实施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国家重点公园办法》、《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技术导则》,先后评定公布了山东荣成桑沟湾等22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命名了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公园、北京北海公园、北京动物园、北京植物园、济南趵突泉公园、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苏州网师园等20个国家重点公园。

  七、着手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城市绿色产业。

    近年来,随着公园绿地建设速度和管养分离、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养护、工程监理等企业发展迅速。据统计,短短几年间,全国已有园林企业14000多家,年吸收农民工150多万人,年产值超过1500亿元。这不仅带动了城镇周边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了城市整体发展环境,还有效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郑州、杭州、成都市等周边地区都形成了几十公里长的苗木花卉长廊,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今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目标与措施

  (一)城市绿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种植树木为主,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二)"十一五"城市绿化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绿化工作全局,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强化科技创新,全面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到2010年,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做好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三)"十一五"城市绿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进一步加快绿地建设步伐。设市城市要力争实现老百姓出行500米见绿的目标,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绿化要有一个大的改观,城市绿化隔离带、城市大环境绿化工程有效实施,道路、河边、湖边、海边全面整治绿化,城市绿化水平要有进一步提高。二是加强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快植物园和动物园等公园的建设步伐,做到每个县城都有一个以上公园、建成一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有效地实施国家重点公园管理制度,加强历史名园等重点公园的保护管理。三是有效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普遍建立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四是注重和加强城郊绿化,切实保护自然生态。注重和加强小城镇的园林绿化,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条件。五是继续深入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十一五"期间全国大多数城市要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对已经命名的国家园林城市的要创造条件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县镇要开展园林县城和园林城镇活动,通过创建来促进城市发展,促进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主要措施和方法

  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全面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把城市园林绿化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科学决策,制定措施,正确引导,认真落实。要在资金、土地、人员上予以保证,加强园林机构建设和人员队伍建设,认真地组织实施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切实加强科学研究,加快园林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严格实施园林资质、招标投标、监理和监督管理制度,保证园林绿化质量。

  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搞好城市园林绿化。城市建设不能再走传统发展的老路,要最大限度地克服和减轻"城市病"的困扰,要积极研究探索走节水型、节地性、集约化的路子,要多种一些节水型植物,多建节约型绿地,大力发展集约型园林。要普及推广先进节水的滴灌技术,积极推行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鼓励发展屋顶绿化、桥体绿化、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坚持多种树,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使园林绿化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要搞好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城市自然资源的保护。

  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要求,大力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迅速改善城镇的环境面貌,使全国的城镇向着环境友好型城镇迈进。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多建设人民群众喜爱和欢迎的公园、绿地。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地理、气候等条件,因山则就势、因河则傍水,适宜种树的要种树,适宜种草的就种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搞花架子,贪大求洋,作表面文章。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要使中国悠久的园林艺术、园林文化得到充分继承和发扬,不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整体水平。

编辑:cand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