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市三里河生态走廊建设纪实

2009-10-14 17:47:33         来源:迁安市政府网     浏览次数:

  这里,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这里,流水潺潺,风光旖旎;这里,廊道绵延,自然和谐。穿游于鲜花碧草、潺潺流水之间,丝丝惬意和着秋风扑面而来。面对眼前这样碧树鲜花相伴、亦曲亦舒俨然画境的河道,无论是谁,如果不是亲见,恐怕谁都难以将一条垃圾堆塞的污染河道与眼前这番美景联系在一起。

  历史遗痕,流淌百年文明

  我们的采访由三里河源头开始,对于三里河感知的视角和思绪也由这里渐渐展开。

  涌泉广场,是三里河的源头。色彩绚丽、现代味儿十足的休息廊道,有如张开的双臂,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环抱着三里河生态走廊这颗巨大的明珠,昭示着迁安人民的奔放与热情。水面中央,高大威武的铜雕一下子跃入眼帘。关于它,有着美丽的传说。相传唐王御驾东征,途经令支(今迁安),大军人渴马乏,四顾无池沼水源。唐王急中生智立马抬枪、向地猛刺,瞬间泉水喷涌,水花四溅,水流潺潺,顿时人欢马腾,三军高呼万岁,声动四野。顷刻泉涌成河,清可见底,入口甘甜,且夏时愈凉,寒日不冻,虽久经暴雨洪水的冲刷和切割,但河床依然如故,从无水灾为患,于是被御封为“铜帮铁底饮马河”。“御赐神泉”大型铜雕即以现代艺术方式演绎了这段古时的美丽传说。

  三里河,可谓是一条古河了,因其位于迁安老城区北部三华里而得名,是滦河的一条支流,迄今已有600余年悠久的历史。据《迁安县志》记载,三里河发源于迁安境内的小寨村西,向东南流经新寨、石李桥、石新庄、省庄等13个村庄,在沙河子村南注入滦河,全长13.4公里。整个河道为自然形成的排水河道,在迁安市河东区北部低洼区汇集后,由北向南穿过整个河东区东部汇入滦河。

  昔日的三里河,风景优美,水产丰富,杨柳成荫,芦苇丛生,鱼蟹丰厚,平时常见的鲫鱼、鲢鱼、鲤鱼、鲇鱼、鳝鱼、螃蟹、乌龟、泥鳅等,几乎应有尽有。不仅如此,三里河沿岸还可以说是鸟唱莺啼,喜鹊、野鸭数不胜数。一年四季,沿河到处是一派江南水乡景象:水磨隆隆响,蒲苇绵绵生;清水沤桑麻,洗澡浣衣裳;林间百鸟鸣,扑鱼捉蟹忙……

  三里河闻名于世,现实的原因更在于它带动了当时迁安乃至中国北方的造纸及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这其中,显记纸厂是必须要提的。它,利用三里河水做动力带动机械发电、打浆、抄纸、烘干,效率高,质量好,影响大。民国二十年(1931年)版《迁安县志》记述:“邑人李显庭欲改良纸业,三至高丽,详加考察,购买机器,创造大力纸,畅销于关外、北平、天津。”该厂生产的红辛纸,战争年代曾印刷解放区学生课本、《冀东日报》、晋察冀边区钱币等。光绪三十年建起的中国北方第一个用机械造纸的“显记纸厂”,无疑是为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对迁安造纸业发展影响很大,有很多人效仿李显庭办纸厂。于是,三里河沿岸,就呈现出纸厂林立的场面。自然,世人皆晓的中国造纸业“南宣北迁”之说,也就与此联系甚密了。透过迁安造纸业辉煌看另一面,我们可以发现,那个时代的工业发展的背后,在相当程度上,是要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当然不是现代社会倡导的“绿色经济”、“环保经济”。久而久之,水质破坏了,生态破坏了,河流破坏了。

  据当地沿岸居民介绍,至上世纪80年代,由于迁安上游滦河对三里河的地下水补给大大减少,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三里河的泉源大多枯竭,水流不畅。加之近年来工业的发展和市区人口的增长,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截至治理前,现状三里河已完全成为工业和居民生活排泄污水的通道,中下游淤积堵塞情况更为严重,很多河段几乎与地面相平,排水能力极小,由于河道弯曲,每逢汛期时常发生有毒的雨污混合水淹没良田,环境恶化,给周围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那时的三里河,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迁安发展的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随着迁安“中等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区人口将迅速膨胀,住宅、商贸、餐饮等用地大幅增加,土地变得越来越紧缺,特别是首钢一系列重大项目落户迁安,加之唐钢、联钢等钢铁企业的大规模建设,生产、办公、生活等用地需求大幅增加,人们对生活居住用地的要求不仅局限于离工作地近,交通便捷,而且对城市环境、子女入学、受教育、就医、购物、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三里河的改造,当然列入了其中重要的内容。

  面对三里河的满目疮痍与凄凉,人民群众在怨声载道的同时,更是翘首企盼,能够早一天拭去“丑小丫”满身的灰尘与污垢。

  群众的呼声,就是党委、政府努力的方向。迁安市委、市政府当然不会让这样一条臭水沟出现在山水园林特色中等城市的全新版图上。市委书记范绍慧明确指出,“建设有山水园林特色的宜居型中等城市,必须充分发挥滦河这一最大过境河流的优势,还清于水、还靓于民,打造‘城在林中造,水在城中绕’的城市风貌。”

  早在滦河生态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市委书记范绍慧、市长郭竞坤以及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李福林就多次率领市建设局、市规划局等单位领导进行实地考察,聘请国内有关专家对三里河项目进行整体论证和规划。2006年4月中旬,市规划局组织启动了三里河景观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专人配合规划编制单位???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7次深入三里河沿线进行现场踏勘,深入调研,经过数次修改完善,完成了规划方案。2007年1月5日,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海归派景观规划设计大师”的俞孔坚教授亲率三里河规划设计项目小组,对三里河再次进行了实地踏察。市建设局原局长玄成兵、市规划局原局长高怀军等多次就项目提出具体意见,共同促进了三里河综合治理工程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完善。通过实施三里河综合改造,迁安将对河道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引滦河水入三里河,再现三里河流水潺潺、鱼虾成群的局面。自此,一个体现迁安山水园林特色的规划跃然迁安城市全新规划蓝图之上。

  三里河综合改造工程概算投资6.3亿元,全长13.4公里,占地2919.96亩,主要包括三里河景观工程、城市排水扩容工程和道路配套工程三部分。总体设计理念,是根据迁安实际,在对河道裁弯取直、疏浚河道、修筑堤岸的同时,充分考虑河流的功能和生态环境,突破“两堤一河”的模式,力争使河道、水体、河岸等沿河自然的景观与人工的景观有机和谐地融为一体,注重景观与生态的结合,并在设计中体现河流景观具有它所在城市的文化内涵,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008年4月,三里河生态走廊项目全面启动。

  在三里河生态走廊工程开工前,主管副市长李福林就明确提出,一定要把项目建成质量优良,群众认可的精品工程。市建设局认真贯彻市领导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和低造价“三高一低”的原则。在工程建设中重点把握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抓责任落实。建设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抽调精干技术力量,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形成了局长负总责、分管局长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和完善的工程责任追究制度,对拆迁、施工等具体工作责任到人,强化调度,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二是抓施工组织。科学筹划项目,精心调度安排,规划、建设依次开展,地下、地上施工压茬作业,厉行节俭降成本,严把每个施工关键节点的工期形象,理顺关系赶工期。三是严格质量控制。积极引进质量监理机制,落实了质量终身责任制度,建立健全了项目部自控、行业监控、政府监管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强化了监理工程师签字制度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强调:凡工程质量不过关的监理工程师不予签字,不予拨付工程款,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这三项措施的实施,使得工程建设始终处于严格的科学控制之下,确保了工程的优质高效。

  工程自开工以来,始终成为全市上下共同关注的焦点,牵动着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心。市委书记范绍慧、市长郭竞坤以及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李福林多次亲临各工地视察,现场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建设局主要领导带领各职能部门的同志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工地上。整个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施工环境复杂,艺术性要求高,专业性交叉工程多,有些工序无法倒置,只能按序而行,他们不断创新举措,以超常的工作方法,科学合理地加快施工进度。比如在市区中段施工时,为了保证市民正常出行,他们科学组织,加快施工进度,把对商家经营和居民出行影响大的施工放在夜间,通宵达旦组织施工。玄士丰和指挥部的同志们经常是一连几天坚守在工地上,集中人力和充足的机械设备,一气呵成,用最短的时间恢复道路通行。

  三里河畔,无论哪个季节,人们总会看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建设场景:一台台挖掘机或挖土降方,或平整土地,或清挖河道,一辆辆卡车川流不息,忙个不休,工人们有的砌筑台阶,有的镶铺大理石、有的浇筑景观基础……每个景观节点处,机声隆隆,一切都显得紧张而有序。

  随着城市排水扩容工程、东二环道路配套工程的完成,景观工程更加如火如荼地展开。建筑工人紧张施工,园艺工人抓紧绿化。春夏时节,总有园艺工人在河畔紧张地忙碌着,或锄草,或栽植苗木,一块块黑色的遮阳网成片地悬挂在新植花木的上方,成为正在施工中的三里河畔一道独特的风景。

编辑:royal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