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篇布局与产业升级??关于第七届花博会的思考
编者按: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虽已落下帷幕,但此次展会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冲击仍然余音绕梁。这个寄托着举办方和业内外人士诸多期望的大型展会,在一长串表明举办成功程度的数据和事实背后,留下的“思考题”仍然很多。本报从本期开始分“举办方如何获取办展效益最大化”、“主办方怎样吸引企业参展”以及“企业参展方式的创新”三方面对七博会进行反思,希望引起广大读者关注,共同为花博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在耗资数十亿、软硬件水平超强、办展资源极为丰富且办展效果空前的七博会面前,未来的举办方不能不考虑:应该立足于实现什么样的目的去申办、举办花博会,以期在七博会的基础上超越或者实现局部突破?换句话说,在热闹、隆重氛围背后,花博会有着怎样的综合效益?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思索:举办方怎样实现花博会办展效益的最大化?各个参与方怎样从中获得最大化的收益?
不可否认,花博会作为四年一届的以阶段性展示我国花卉业发展水平和成果为目的的大型综合展会,其性质和主要功能定位就是政府主导的“成就展”。这个性质和定位,决定了这个展会无论从申办程序、资金来源、运作模式以及办展效果的评价,都要依照成就展的标准来考量。衡量成就展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往往是社会效益,除此之外,有无可能让举办地在花卉产业的谋篇布局上打出漂亮的“经济牌”?北京顺义无疑提供了一份高分值答卷。
在北京展区10天的展示期内,每天场馆人流爆满、周边交通拥塞,除了因为“人太多”而表示遗憾或不满之外,上百万的参观者很难对举办方有更多的指摘之处。很多人评价说,七博会恰逢新中国六十大庆在京举办,政治效应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政治意义自不必多言。仅就经济效益来看,如果将七博会视为一个可以独立核算的商业“项目”,其直接和间接的收益(包括门票收入、旅游收入、相关服务收入等等),都难与巨额投入相称,甚至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业内外人士都有共识,北京顺义作为举办地,如此“不惜血本”,确实是个大手笔,其综合效益绝不可以短短几天的收益或影响来衡量。
在几年前顺义还没有申办七博会之时,“顺义”与“花卉”很难让业内外产生联想。可以说,顺义在整个中国花卉业的分布图上,是个可有可无的地名而已。而七博会的举办,让它的口碑、声望和外部期望值全线提升。花博会从申办到成功举办的过程中,外界可以清晰地看到举办地发生的巨大变化。
八年前五博会在广东顺德陈村举办,陈村花卉大世界作为举办地此前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花博会后其规模大大扩充,国内外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四年前六博会在成都温江举办,花博会后举办地的地产价值一路飙升,当时在温江购地建场的老板们无不得意,如今业内人士谈到温江还不无钦羡。
如此看来,借助知名展会发展相关产业是条终南捷径。但并不意味后来者可以照猫画虎,不同的发展定位、不同的资源禀赋,应该有不同的规划和实施方式。此次花博会的举办地之一顺义即是如此。仅仅两年时间,经过有条不紊地潜心规划、谋篇布局,顺义已经让全国甚至世界知道,这里的花卉产业正突飞猛进。
除了已经拥有的现代制造业和临空经济等优势产业外,花卉产业完全可能成为顺义未来的优势产业之一。顺义人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立足于北京乃至全国的社会需求和市场规律,对花卉产业高起点定位,北京国际鲜花港、花卉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正说明了这一点。
成功申办后不久,顺义的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开展针对花卉产业的招商引资,并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北京国际鲜花港等一批重点项目在严密论证、规划后陆续实施。不仅如此,自上而下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所辖各镇纷纷进行大规模的花卉招商引资工作。到花博会举办前,进驻顺义的花卉企业已有20余家、总投资额达15个亿,全区花卉种植面积去年底已居北京各区县之首。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顺义区还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花卉业。
四年一届的奥林匹克式的花博会,完全可能成为促进产业向前的“助推器”。但如何调整好自身的“底盘”以便更好地安装这具“助推器”,值得花费心思慎重考虑。花卉产业发展在整个区域的经济格局中怎样定位,花卉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发展前景如何,可以调动和利用的资源条件有哪些,如此等等。
与此同时,花博会这架“助推器”也有必要在新形势下顺应市场需要、顺应产业发展的需求,调整内部结构,克服目前存在的企业参展意愿不足、片面依赖经济刺激等不足,使得自身的“马力”更强,魅力更足。
此前的历届花博会举办地都曾提出要打造“永不落幕”的花博会,其良好用意无非是表示发展花卉产业的决心和信心。花博会短短数天,但此前此后的课题众多,有待申办者、举办地精心策划、巧绘蓝图。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