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中应推行生态实用的绿化方案
在生态效益更加明显的城市森林建设受到追捧的同时,“草坪热”消退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
日前有报道称,今后陕西各地将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在景观建设中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形成城市森林生态。在北京,近两年城市绿化中大范围栽植麦冬,其用量增长率超过了100%,这是因为作为地被植物麦冬比草坪更节水、耐阴,并可粗放型管理。
曾几何时,草坪因其所谓的视觉效果好而成为城市绿化建设的首选方案,大有“无草坪不绿化”之势。10来年的实践证明,大面积的纯草坪不过是城市绿化的一个“包袱”。据了解,单一的大面积草坪不但维护费用昂贵,其生态效益也远远小于由乔灌草组合而成的立体植物群落;在绿化建设中,只有以乔木为主,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草坪,才能够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增加绿量,使有限的绿地发挥出更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草坪热”消退表明,城市绿化建设正经历从只重绿量增长的发展模式向更加注重生态的发展模式转化。光好看、不实用的绿化无助于城市生态的持续改善,城市森林才是应对城市生态恶化的有效选择。
当然,建设生态又实用的绿化,“草坪热”消退并非全部。
国庆长假过后,广州市广州大道两旁围挡了一个月的铁皮墙陆续打开,市民惊喜地发现,原本杂草丛生的封闭式绿化带变成了风景优美的休闲步道。据介绍,此次广州大道绿化升级改造全长14.3公里,改造的目的就是要在广州大道沿线打造一条贯穿南北的带状公园。以前,广州大道两侧绿化带多是浓密的林带式绿化,行人可以“看见”绿色,却无法走进去;植物过于密闭,不仅不利于植物生长,晚上还会造成治安隐患。此次改造将绿篱全部拆除,形成高低起伏的地形,并设置园路、石凳等供行人散步、休息。
用栅栏围起来,让人不敢越雷池一步,类似情景几乎每个人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如今,像大面积纯草坪一样,这种绿化模式也正渐渐远去。绿地不仅不再拒人于千里之外,其植物种类也更丰富了,有花有草的同时还增添了高大树木,比以前更让人亲近了……越来越有点局部小森林的模样了。
不过,建设城市森林除了少铺草坪、撤除绿篱外,需要摈弃的流弊其实还有很多,如不能盲目地随意修剪树冠等。
我不知道除了遮挡交通信号灯、枯死树枝可能坠落等因素外,还什么非要对城市绿化植物进行定期修剪的理由。难道是为了美观吗?绿化树木又不是植物盆景,枝繁叶茂、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的树木恰恰是最美的。非要将某些人的审美观强加给所有市民,没道理。此外,在城市,自然条件本来就恶劣,即使是再生能力很强的柳树,一旦被“砍头”,重新长出大树冠最少也得3年~5年。反复修剪过的植物,其生态效应也大打折扣。
通过砍伐行道树拓宽道路也是一种流弊。我们现在都知道,不少城市的行道树非常矮小,短时间内(至少5年)难以发挥行道树遮阴、吸尘、降噪、吸污、美化环境、降低热岛效应等作用。夏天暴晒更是每个人的亲身感受。在道路建设过程中,为什么不尽量把原有行道树保留在马路中间作为分车带?
绿化建设中的流弊还包括随意更换城市绿化树种和行道树。“一任领导一种树”在不少地方并非罕见,这等于把种树变成了种菜,十分荒唐、可怕。要知道,大树也是城市悠久历史的载体、灿烂文化的见证、市民生活的伴侣,到处都是高杆紫薇、红叶石楠等所谓新潮小乔木、矮灌木,高大的本土乔木却难觅踪迹,这不是一种无知吗?
类似的流弊其实还有很多,比如移栽所谓的名贵花木树种、为了整齐而简单密植单一树种、清扫绿化带内的枯枝败叶、忽视立体绿化、重建设轻养护、在绿地用草花或小灌木拼色块等等,流弊何其多!毫无疑问,类似行为都费力不讨好,根本不能提升城市绿化的生态与实用功能,需要像摈弃大草坪一样予以坚决摈弃。
持续改善城市生态是城市绿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据观测,有的城市夏天最热的时候,由于中心城区绿地少、乔木少,热岛效应加剧,导致空调耗电量大增,而耗电增加又进一步加剧热岛效应。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必须摈弃流弊,推行既生态又实用的绿化方案。
希望我们身边的绿化越来越生态与实用,城市森林也越来越成规模,我们生活的城市也越来越宜居。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