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必不可少的绿色背景--风景园林
绿色经济必不可少的绿色背景--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fecfure,the lndispensable Green Background of Green Economy
周干峙
ZHOU Gan-shi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一年前发起"绿色经济倡议",最近又倡议投入全球GDP中的1%(近7500亿美元),以促进可持续复苏,发展绿色经济。显然,绿色经济既是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经济日报》题),也是今后经济发展的方向。
究竟何谓绿色经济?对于绿色经济的定义,至今国际社会尚无定论。一般对绿色经济的理解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和能源,有益于人的健康为特征的经济事业。包括像最近大家谈的较多的"低碳经济",总之是一种经济。事实上,不管叫什么经济,都离不开作为背景的园林、城市和环境。而园林、城市和环境本身也有自身的经济活动。所以,园林、城市和环境都是绿色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我国60年来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是一贯的指导思想。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用于城市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风景园林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得以全面迅速开展。
城市绿化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文明环境,保障了生活和生产的健康发展。城市园林既是自然环境,又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是城市居民休闲、游憩的主要去处,还包括古典园林、新型公园、植物园以及动物园等。古典园林还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文物遗产。避暑山庄、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代表,苏州古典园林作为私家园林的代表,还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各城市中很多新型公园,成为城市中调节热岛效应、群众休闲文化娱乐的场所。此外,植物园以及动物园也是公共园林,成为普及科学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阵地。园林绿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城市绿化显着地改变了城市面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条件。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断增加投入的同时,城市绿化的覆盖率大幅提高。这些都是最近20~30年的事情。1992年以来,全国新增公园面积近16万hm2。;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近73万hm2。增加绿化覆盖面积近94万hm2。到2007年底,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29%,截至2008年底,全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76m2。,建成区绿地率31.60%(表1)。
从我们生活中就可以看到,绿色城市已经成为公众需求的一个目标、概念。很多城市绿化的变化给人印象非常深刻。以北京为例,很多五六十年前种的树都长大了,树的高度超过5层、6层甚至7层高的房屋,许多街道、厂区以至整个城市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过去不能经常看到的林荫道,就是中间一条绿带,两旁还有分隔带分隔快车道与慢车道,同时人行道旁的行道树生长茂密,这种景观已为常见。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的建设管理队伍也大大发展了。现在,小城市都有像样的园林绿化队伍 (如张北、腾冲);大环境的绿化也有明显提高,如陕西黄土高原地区面貌也有改观。
我国采用"风景名胜"4字,是20世纪70年代末确定的。主要是为了突出我国所独具的大自然和历史文化结合的内涵。我国的风景名胜资源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自198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审定公布了6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截至2009年,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量已达187处;截至2007年底,省级风景名胜区约达到480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10万余km2。约占国土面积的1.13%(美国国家公园大概为2.6%左右)。已基本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体系,并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风景名胜行业。
在这些风景名胜区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达20处,占我国世界遗产名录(共38处)中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包括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武夷山、庐山、武陵源、九寨沟、黄龙、青城山 都江堰、龙门石窟、三江并流、中国南方喀斯特、五台山(最近批准)等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区。
多年来,风景名胜区不仅对发展我国旅游经济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公众的资源保护意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制度的建立,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公共资源领域发生的重要历史性的成就之一。
城市园林绿化和风景名胜区在适应经济发展而同步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挫折"文化大革命"时期,风景资源和文物古迹都遭受了破坏。"文革"结束后,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建设性破坏,一方面是侵占风景园林资源;另一方面,是侵占风景园林区的土地。盲目修建了宾馆等旅游服务设施。这些损伤一旦形成,往往多年难以恢复(太湖水、昆明滇池都曾发生严重污染,最近干岛湖蓝藻指标发出警报)。
环境污染和侵蚀土地资源2大问题,在全国舆论的督促下,情况有所好转,如桂林市关停了一部分污染环境的工厂,搬迁了一部分侵占风景点和公园的单位。鞍山千山风景名胜区将进占景区的12个危害最大的单位搬迁了出去,并维修了大批古建筑。江苏省政府连续发出文件,制止在太湖风景名胜区内围湖造田,停止了对风景名胜影响较大的20处采石点,对景观影响大的墓地也予以迁移。峨眉山、普陀山、武夷山等也采取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制止住了对风景名胜区的大规模侵占和破坏。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省、市、自治区组织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管理、旅游等部门,对各自的重点风景名胜区展开调查、评价工作。一些省、市、自治区在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审定之后也抓紧了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审定工作。到1987年底,省级风景名胜区共计107处。一些市(县)也在调查当地的风景名胜资源,审定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风景名胜区体系及其经济地位逐步形成。
长期实践证明,园林绿化和风景名胜事业,已经不只经济建设中一项配套性事业,而是具有文化、教育、经济、社会等多方面意义的综合性事业。应该说,也是当今绿色经济的组成部分。
最后,还有2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1)要把学科和学术思想再展宽一些,要把城市园林绿化和发展绿色经济联系起来,还要提高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走向健康城市化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距宜居城市越来越远的现象非常突出。例如北京市夏季高温,市区与郊区温差、雨量差惊人,已经危及日常生活、疾病防治和生活的基本条件。
2)城市人口、城市建筑密度必须降下来。要严格控制城市容积率,必须改变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局面。
一个绿色的世界正在向我们招手,亿万人民正在祈求一个美好的绿色环境。发展园林事业,壮大绿色经济,我们当负起历史使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注:本文根据作者于2009年9月22日在第七届中国(济南)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生态?文化?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整理而成。
作者简介:
周干峙/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 (北京 100835)
编辑: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