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博会的生命力如何延续?
四年一度的花博会,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拥有相当的地位,受到广泛关注。已经走过22年发展历程的花博会,在本届创造了其办展史上的很多纪录。毋庸置疑,单就社会效果、投入水平和承办单位的组织工作来说,本届花博会很可能给后来者树立了难以逾越的标杆。
就在其热闹、风光的背后,众多业内人士却道出了对花博会生命力能否持续的担忧。
此届花博会是北京顺义和山东青州两地同时举办,用主办单位的官方语言说,这是“在花博会历史上开创了先河”,“是一种崭新的尝试”。
然而,这种“创新”除了让花博会品牌拥有者自矜外,带给其余各方的却多是苦涩。无论是参展参会的各省市花协、企业,还是担当评委的专家,会中、会后百般无奈地用“累”字来形容。一位来自高校的评委说:“我们当裁判员的累,看到运动员更累。”在布展和参展期间,本报记者在与各省花协负责人交流时,听到的多是大倒苦水:两地奔波要比往届多花成倍的时间,因忙于布展、安排展品,两年里几乎放下其他所有的工作,就围绕花博会转了。一位发达省区花协负责人毫不讳言:地方花协本来是要为产业服务的,但那些日子里可真是顾不上。如果单单是累还不怕,最终的效果又如何?北京某企业老总更是直言不讳:“一会两办”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与此同时,两个举办地在经济实力、资源水平等重要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然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却难以让双方心平气和。不仅国内参展、参观者难以理解,不少国外参展商来到北京才听说几百公里之外的山东也在同时办展,他们大为惊诧,连称不可思议。一位企业负责人笑谈,一个女儿出嫁只能收一份彩礼,“一女两嫁”可就是双份啊!这或许是个玩笑,不宜枉自揣测收取高昂的申办费用是这种“联合”的动因,但从各方的反应来看,这种两地共同承办的“双黄蛋”最好还是别下了!
花博会有一项重要内容让各省市花卉产业的当家人念念不忘的,那就是评奖。如果能在花博会上抱得很多“大奖”回去,当然是皆大欢喜。然而,这种评奖却让很多业界人士连连摇头。有数字表明,本届花博会共申报展品奖10802项,是上届花博会的4.7倍;而且规定十一项评奖分类中每类的获奖比例是30%。也就是说,每个省区市申报的展品数量越多,获奖的机会就越大,奖牌数量也就会越多。于是,展会上参评的展品可谓“极为丰富”。
担任评委的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名誉会长王莲英有着切身体会:“办会的宗旨是为了促进交流,不应是为了获奖才来。展品数量很大,但滥竽充数的也不少。”
更有业内人士不无担忧地说,为了达到预先设定的获奖比例,很多原本不够获奖水准的展品也得了奖,挂着牌子堂而皇之地摆在那里。老百姓看了会认定,原来这样的产品就是好产品!这对于花卉产业长远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评奖是为了鼓励创新,奖励先进,让科研成果、优良品种得以宣传和推广。但这样的评奖除了让获奖单位或企业高兴一番,还能带来什么?
一位来自东部沿海省份的协会领导在得知最终评奖结果后,总结了两句话:“做特装的不如摆‘地摊’的;展精品的不如就地买展品的”。话虽有些尖刻,或许是牢骚之言,但也不无针对性。不少参与评选的评委都有这样的体会:由于是“按比例录取”,参评单位一哄而上,展品中缺乏精品,布展没有创新,只是以量取胜,最终只是热闹而已。如果外界想从评奖结果分布来推断中国花卉产业的结构和布局,恐怕只会南辕北辙。一些花卉业生产大省并没有全力在花博会上展示其实力,有的省区展团负责人干脆宣称:“获奖与否对于产业发展没有影响,所以我们也无所谓。”
花博会前就曾引发争议纷纷的是,此次花博会科技奖不进入各参展省区的获奖总分。王莲英教授就此立场鲜明地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花卉产业发展更需要科技支撑,科技奖不计入总分十分不合适。在获金奖的展品中有一个牡丹新品种,是科研人员花费了七八年时间培育的。与其同时获得金奖的有用从市场上买来的花卉制作的插花作品,这两个展品的价值能一样么?
展品多,再加上京鲁两地奔波,评委们苦不堪言。大多数评委都建议,参赛品应集中以便评比,但结果是评委往往要为找到参赛品而颇费功夫。一位评委说:“有件参赛品,我们找遍了展场也没找到,最后发现竟然挂在天花板上。”然而这般辛苦评奖的结果,却让有的获奖单位哭笑不得:“我们拿来的好品种没评上,获奖的却是我们自己都觉得不怎么样的!”
评奖环节的这么多问题,并非都是一夜之间暴露出来的,有很多是早有苗头或早有争议,甚至是上一届就已存在,但主办方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如何解决,甚至是熟视无睹。不能不说,花博会如果这样养痈成患,后果难以设想。
花博会迄今已举办了七届,其成绩与影响力有目共睹,但办展方式因循旧制、严重缺乏新意,反映出主办者在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落后和欠缺。如果想将其作为一项长久的事业发展下去,在办会模式、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需要大力改革和创新,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一位资深老专家呼吁,现在业内迫切需要一种氛围,让关心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的人士都能畅所欲言。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直面失败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产业才能真正发展,花博会才能越办越好。
我们真心希望这样的氛围早一天到来,我们更希望下一届花博会承办地是真正智慧的选择。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