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理念怎么融入生态市建设
眼下,全国各地许多城市正在争创国家生态市(区)。通过一系列创建工作,这些地区的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但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日趋恶化,以及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城市低碳化已经成为必然选择。今后如何在既有成绩基础上,选择一个落脚点,将生态市建设推向适应低碳化趋势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各地决策者面临的又一道紧要命题。
一些地区开展低碳城市建设的尝试,或许可以给决策者们带来一些启示。从去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原建设部以河北省保定市和上海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杭州市、贵阳市、广元市、无锡市、厦门市等争相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低碳已经成为这些城市发展的新坐标。
所谓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主要特征是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通过建设低碳城市,在一系列低碳技术的支撑下,城市可以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赢。
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城市之所以如此重视低碳化,是因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规避过去高碳发展带来的环境危机,而且可以避免由于能源过渡消耗带来的资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果在生态市建设中融入低碳理念,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无疑可以给我国生态市建设增添新的元素,并进而推动生态市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这样的尝试。提出要用10年建成生态市的江西省南昌市,在今年11月初,被国家发改委正式确定为低碳试点城市。南昌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发展低碳经济要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紧密结合,太阳能将成为南昌市发展清洁能源的核心,南昌市将在更高的起点、更深的层次上建设好花园城市和绿色南昌。
不仅是南昌市,生态市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辽宁省沈阳市,在今年6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确定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沈阳高新园区为“生态城”示范项目,而生态示范城项目的着眼点就是低碳技术。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城市是能源重点区域,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盟国家的经验,城市建筑和交通用能占终端能源消耗的2/3。中国建筑和交通用能占终端能源消耗的比重增长也很快,其比例已由2000年的35.9%上升到41.9%。加之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城市形态改变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应尽早优化城市布局和提高基础设施的能源效率,发展低碳城市,避免碳锁定效应。
建设低碳生态市,不仅是城市提升自身层次,应对能源危机、化解环境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大势所趋。
业内专家认为,低碳城市建设将成为“十二五”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在“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的发展时间内,中国城市逐步实现低碳化,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产业转型、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
谁能最先抓住先机,谁就能越早占领发展的制高点。如何通过将低碳理念融入生态市建设,使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进一步转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环境基础设施渐趋完善,建立起适应未来低碳要求的生态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环境基础设施,实现更高层次的和谐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是目前在低碳化趋势下我国生态市建设中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编辑: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