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自古爱梅,赏梅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到六朝时,城里城外广植梅树。然而,如今却是古梅难觅:在南京1268株已登录的古树名木中,没有一株是梅花。不过,昨天,号称第一梅山的梅花山一下子迎来了300株百岁以上的“老梅仙”,以及41盆百岁以上的古梅桩盆景。年纪最大的“梅王”、“梅后”还是来自明代,已是近400岁的高龄。补上了南京市民欣赏不到老梅的缺憾。
老梅仙的到来,使梅花山多了一处美景。快报记者 赵杰 摄
古树名录遍寻不见梅花
老梅花,少牡丹。自古赏梅就有“贵老”的说法,越老的梅花越是好看,越有神韵。
可惜的是,以梅为市花的南京,缺的就是有历史的老梅仙。记者从园林部门了解到,从1982年第一次古树名木普查到现在,四次普查共登记了1268株古树,石榴、紫薇等小乔木或花灌木都有;偏偏没有南京人最喜爱的梅花。专家认为,这可能和南京城的坎坷命运有关。梅花一般是种植在庭院里观赏,园子废了花也就没了;而一些规模较大的赏梅佳地,在朝代变迁中随着一次次战火纷飞,也香消玉殒。
今年年初,中山陵园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东郊漫山遍野一株株察看,最终找到52株年龄较长的老梅树,“主要是民国梅。”有关人士介绍,根据建陵时的资料及梅树大小判断,这些梅树应该在百岁以上。但比较分散,零零星星藏在梅花丛中,游客寻觅起来也很难。
5000平方古梅区亮相
为弥补古梅缺乏的遗憾,中山陵园管理局斥资数百万,一口气引进了300多株百年老梅仙以及41盆百年以上的古梅桩景。其中300多株百年老梅仙将会种在梅花谷的台想昭明、惟秀亭、梅花妆韵等三个片区集中展示,整个古梅区约5000平方米。
在园林专家的带领下,昨天记者来到这三大片区提前欣赏。“古人说赏梅贵老是很有道理的。”专家指点,年轻的梅树,最美的是成片梅林云蒸霞蔚,但古梅,哪怕只有一株也适合入诗入画。
梅王、梅后来自明代
300株老梅仙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一对梅王、梅后。
梅王种在梅花山博爱阁,一亮相,就引得众人一片惊呼:这是梅树?“腰围”近60厘米,高约七八米。与印象中瘦弱的梅树相差太大,为了让它不孤单,设计者还特意在旁边种了几根竹子和一株松树,让“岁寒三友”在此相聚。而另一株梅后,则种在了另一个山头惟秀亭旁,“腰围”也超过了50厘米,高过5米。
“这两株,推算起来应该属于‘明梅’。”专家介绍,根据古梅研究权威武汉王启超教授的标准:百岁古梅干径一般在32.5厘米以上,而梅树越老长得越慢,因此从干径上推断,这对梅王梅后已经快400岁了,这样年纪的古梅,在全国也极为少见。
专家告诉记者,这次引进的300多株老梅仙及41盆古梅桩景,大多数都在200岁以上。品种以乌羽玉为主,也有一些宫粉、绿萼。“古人画梅,最喜爱的就是墨梅,乌羽玉就是墨梅中的一种。”据了解,梅王梅后都属于这个品种,花开时先是红色,而后渐渐发紫,到快衰败的时候已略带黑色。此外,梅花山的梅花,以欣赏为主,一般无果或者一花结一果,可这个品种,一花可以结三果,成品字状,因此花谢之后,还可以来欣赏它的果实。
明年春节就能赏古梅
树挪死人挪活,越老的树移植越难。这么多的古梅,成活是个大问题。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园林专家很有信心地告诉记者,明年春节,即两个月以后就可以欣赏到这些古梅开花了。据他们观测,现在已有花芽萌动了。
“五年前我们就订下这批古梅了。”有关人士透露,这批古梅是委托浙江长兴一家梅花驯育中心从各地深山找来的,在来南京前,已在浙江住了5年,先适应浙江的水土气候。
这次“搬家”,又从浙江带来了大量当地的土,每株大约六七袋,每袋足有100多斤。在种植这些老梅时,专家还播撒了生根剂、活力素,并且进行了地膜覆盖保湿保暖,生怕它们冻着。
“紫金山的水土环境本来就好,应该很适应它们生长。”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王鹏善介绍,东郊在明代的时候,就是南京的著名赏梅地。
想入古树名录,难!
据了解,中山陵已经组织了一个十多人的专业队伍,对这些古梅进行特级保护。这些外来的古梅可以改写南京古树名录中没有梅花的现状吗?记者采访了园林部门,得到的答案是:不太可能。
南京市园林局有关人士介绍,古树登录,要的是“原生土著”,它还必须有来历,有传说;更重要的是,它首先得成活。“至少得过三五年,看它长势怎么样,才能判定是否真的适应本地环境了。”该人士说,现在大树移植也比较多,因此一般来说,从外地引进的古树,都不会登录进古树名录。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