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世功:世界将命悬于“碳”?!

2009-12-14 18:08:18         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次数:

 

在一些国家的城市要点,赫然竖立着气候变暖的警示牌。

 

 

强世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碳政治”下的中国战略抉择》作者。

 

    在哥本哈根的贝拉会议中心,各国正在为二氧化碳减排指标进行着无休止的争吵。几天以来,这个“碳舞台”容纳了太多关于“碳”的政治博弈和利益纠葛,更多国家不会轻易舍弃“碳排放权”的再分配。

    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危机”的不断关注,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碳交易货币和碳金融体系,“碳排放”技术及其产品将成为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和资产。有人说,未来碳可能会超越石油,碳交易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市场。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以低碳经济作为经济的新增长点,有的国家甚至为保护“碳技术”设起了“碳关税”。未来,国际政治、世界经济都似乎围绕着“碳”展开,难怪有人说,世界真的要“命悬于碳”了。


    《京都议定书》为碳交易奠定了法律基础。它不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了相关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更是从经济的角度,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

    《京都议定书》:碳排放权可买卖


    《京都议定书》2005年生效后,规定发达国家在2008年~2012年期间,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京都议定书》还规定,国际排放贸易、联合履行及清洁发展机制(CDM)三种机制,其核心是允许发达国家到境外去购买“可核证的排放削减量(CER)”,用于抵消《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指标,也就是说,鼓励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温室气体,从而抵扣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由于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进一步减排的成本极高,而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这导致同一减排单位在不同国家间存在高价差。高价差和巨大的供需市场,由此推动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在国际资本市场流通。

    全球碳交易体系

    以欧美为两大中心

    目前,在众多碳交易市场中,主要有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英国排放交易体系、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温室气体减排体系等四个碳交易市场。其中,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2008年占全球碳交易总量的近60%。而英国的伦敦金融城和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已经成为全球碳交易的两大中心。

    成立于2005年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对欧盟27国实行“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制度,是一个欧盟内部的强制减排配额市场。

    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成立于2003年,是全球第一家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也是碳排放权额期货交易模式的开创者。

    英国新能源财务公司曾在2009年6月发表报告,预测全球碳交易市场2020年将达到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碳交易市场:有望超石油市场

    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20多个碳交易平台,交易标的主要有两种,一是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类似期权与期货的金融衍生品,二是相对复杂的减排项目。

    市场规模成倍增长

    近年来,基于环保项目合作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迅速。《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增长。2008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达1263.5亿美元,比2007年的630亿美元上升了100.6%。

    据世界银行测算,发达国家通过CDM购买温室气体排放额度的需求为每年2亿至4亿吨,每吨的价格在15~20欧元,最高时甚至达25欧元。在占据全球碳交易85%以上的欧盟碳交易市场,2008年的新一轮价格达到23欧元/吨。 

    巨额价格差催生“炒碳” 

    据介绍,在行情最红火的时候,每吨二氧化碳减排当量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价差达到20欧元。这就是说,如果某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开发了一个年减排20万吨的项目,到欧洲一倒手,就能净赚400万欧元。价差的存在,使众多炒家竞相到发展中国家来炒碳。   

    在目前的碳交易国际市场上,中国市场出售的年减排额已达到全球的70%。有专家估计,中国当前已签订的碳交易项目收益可达20亿美元。

    中国也在积极探索碳排放交易市场化机制。据中国首家综合性排放权交易机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高正琦透露,明年中国有望开展真正的碳排放交易。

    新现象

    低碳经济:

    全球进入低碳时代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的经济。有专家称,低碳经济不仅是给“发烧”的地球开了一剂“退烧药”,而是在当前时代下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金融危机后各国探索新经济模式的最明智选择。可以说,未来全球将逐渐进入“低碳时代”。

    随着油价持续走高,传统能源产业遭遇发展瓶颈,人们对气候变化呼声愈来愈高,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让低碳经济成为“香饽饽”,使“低碳”概念变得日趋成熟,催生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有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继工业化、信息化革命后的划时代革命时期。

    低碳技术:

    催生“碳关税”

    随着低碳技术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掌控低碳经济产业的核心技术的发达国家都将控制低碳技术作为头号战略利益。而“碳关税”,就是保护本国低碳技术在国际上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根据美国今年6月通过的一项法案,发展中国家要想向美国出口产品,为了不让美国征收关税,就必须在2020年之前,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制造出符合美国标准的低碳产品。而由于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兴能源技术是高额附加值的产品,只有美国的设备和技术能够达到。要向美国进口产品就必须买美国的设备和技术。美国因此可以在此交易中获得超额利润。  

    专家观点

    积极回应“碳政治”

    建立公平“碳秩序”

    本报讯 (记者蒋林)哥本哈根峰会正在上演着各国政治间的博弈。中国作为一个全球瞩目的焦点,应该如何争取在谈判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认为,无论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果如何,“碳政治”将会成为未来20年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主题。他建议,中国应积极回应国际碳政治,更要在未来的国际谈判中,形成一整套话语策略,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

    应先完善国内碳交易体系

    广州日报:有人说,目前发展中国家没有国际市场上的碳排放定价权和碳排放的主动权,只能充当“卖碳翁”的角色。您对此观点如何评价?中国应采取什么措施?

    强世功:我认为,“卖碳翁”这一说法存在一定的炒作成分。《京都议定书》没有规定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义务,碳交易的定价权也与中国无直接关系。中国目前没必要在国际上争取碳交易的定价权,而是应该先着眼于国内碳减排的目标,不盲目跟“风”。

    节能减排是中国的迫切任务之一,也符合中国自身国家利益。目前中国的一些能源单位利用率很低,不符合经济效益。实行“低碳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是中国今后发展经济的趋势,也是履行大国减排责任的需要。

    中国政府日前宣布,到2020年把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为完成此目标,建议制定国内碳减排计划,并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在国内各省或各企业进行碳排放权交易。通过国内“碳交易”的市场导向机制,促使东南沿海的资金向西北地区转移,从而为西北省份的能源环保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强调国际法大于国内法 

    广州日报:您觉得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碳关税”? 

    强世功:碳关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主张“国际法大于国内法”的法理原则。国际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之类的国际法对我国有利,相反美国通过的《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以及欧盟国家通过的征收“绿色关税”等国内法不利于我国。如果强调在气候问题上国际法高于国内法,不仅宣称了一套西方人普遍接受的世界主义的普适话语,而且为谴责并通过贸易战反击美国和欧盟各国的国内立法奠定了道义基础。

    培养国际人才 争取知识产权

    广州日报:此次哥本哈根会议及今后的国际谈判中,中国如何争取主动,在“碳政治”中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强世功:碳政治”问题涉及到参与各方的相互利益与各自的实力大小。中国目前需要的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技术,而技术的核心是知识产权。由于发展中国家要根据TRIPS协议向发达国家支付大量的知识产权费用。但这不符合《京都议定书》中规定发达国家应当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的原则,为此,我们就需要提出并不断强化“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知识产权”概念,并团结发展中国家,推动国际社会按照《京都议定书》的原则来签署“知识产权协议”。

    另一方面,要想争取谈判主动权,就需要参与游戏规则制定,而国际规则的制定不仅需要国家实力,更需要专业知识和思想整合在一起的伟大政治家。由此,国际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与碳有关的名词

    碳金融

    为从碳减排权中获得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全球开始建立碳资本与碳金融体系, 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目前碳排放权的“准金融属性”已开始显现,并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

    碳税

    碳税是一种污染税,排放的碳越多,付出的成本就越高。政府部门会先为每吨碳排放量确定一个价格,然后通过这个价格换算出对电力、天然气或石油的税费。由于征税使得使用污染燃料的成本变高,会促使公共事业机构、商业组织以及个人减少燃料的消耗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碳关税

    与碳税不同,它指对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有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产品在贸易中征收关税。发达国家总是担心发展中国家在减排中出工不出力,如果发展中国家没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就对其出口产品征收额外关税。这很容易变成阻碍全球商品流动性的新贸易壁垒。

    碳政治

    所谓“碳政治”,又可以称之为“气候政治”,是指各国围绕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所形成的国际政治,而国际上关于温室气体排放又按照二氧化碳来计算,故称之为“碳政治”。

    碳捕捉

    二氧化碳的产生有时不可避免,就像你一直在呼吸,为了不让你呼出的碳排到大气中去,你可以把它们吹到一个塑料袋里。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中,即将排出的二氧化碳可以用化学方法先分离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捕捉。

    碳封存

    碳捕捉之后的关键步骤是碳封存。业界认同的方法就像佛祖压住孙悟空一样:寻到一块地下1000米以下的岩体。在这样的深度,压力将二氧化碳转换成所谓的“超临界流体”后才不容易泄漏。这项技术被能源公司广泛看好,因为它们总有很多深不见底的废弃油井。

编辑:just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