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乡土树种"成"濒危物种”
乡土树种一般是指长期生长于当地,自然分布、自然演替,已适应并融入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树种。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每年投入巨资用于造林绿化,林地面积不断扩大,人均绿化面积逐年增加,然而乡土树种却处在被严重侵蚀的尴尬境地。据调查,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上世纪50年代有高等植物1303种,80年代减至1209种,到了2000年却只有不到1100种。喜树、香椿、臭椿、泡桐、苦楝、榆树、重阳木、青桐、枫香、枫杨等乡土树逐渐减少,少数树木虽幸存,但寥寥无几,若再不加以重视和保护,几年后会自然消失,直至灭绝。
造成乡土树种逐渐稀少和贫乏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农民对乡土树种的认知发生变化,保护意识较差,原来乡土树种的“木材用树”价值逐渐淡化,乡土树因城市化进程、农村的改造被大量砍伐。二是受市场经济影响,过分注重发展速生林,追求经济效益,形成“杨家将”一家独大,挤占了乡土树种生存空间,如新洲区的杨树速生林在近8年内发展到10万亩以上就反证了这一点。三是重项目造林,轻乡土树造林。多数项目造林的规划设计没有涉及优良乡土树种,导致无人繁育乡土树种树苗,形不成市场,造成了优良乡土树种长期以来得不到开发的尴尬局面,为此建议:
保护意识要提高要将乡土树种的发展和保护纳入到各级政府的林业建设总体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做好保护、繁育和推广工作,要将优良乡土树种作为本地植树造林的当家树种,广泛动员群众种植乡土树。
日常管理要从严要建立本地乡土树种资源库,加强对保护和发展乡土树种的宣传,对有代表性的乡土树种严格执行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坚决遏制乱砍滥伐。
育苗工作要加强各级育苗单位要加强优良乡土树种的采种、采条工作,积极引种,多育乡土树优质壮苗,增强优良乡土树种的供应能力,满足城乡种植需求。
生态安全要牢记要加强对外来树种的风险评估,严防有害物种入侵;要促进外来树种和本地树种的协调种植,特别在绿色家园建设时要注意统筹规划,树种搭配协调,以保持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编辑:jus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