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生态系统良好的园林城市

2010-02-11 17:53:42    作者:孙筱祥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孙筱祥先生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用“园林”来做“市标”的国家,而且是第一个建造园林城市的国家。近年来,建设部评审通过了许多园林城市,这就是发扬祖国园林城市的优良传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树立榜样。“园林”首先必须是一种绿地。现在有人把没有乔木的广场,也当作园林,那是错误的。园林必须是植物造景的。因为园林如果不是植物造景的,它就不能发挥生态效应,不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园林在造景上必须是美的,要在视觉、听觉上有形象美。绿地就不一定必须有形象美。所以园林可以成为美的景观,而绿地就不一定能成为美的景观。园林还必须是一种艺术品,什么是艺术品?艺术品是一种储存“爱”的信息的载体,“园林”是一种代表城市精神文明、储存爱的信息,以植物造景为主的重要艺术品,她也可成为代表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市标”之一。

  城市绿地,凡是在市区范围以内,非建筑、道路、广场的用地,而有绿色植物覆盖的用地,都称为城市绿地,但它必须栽植木本植物或多年生植物。一年生的稻田、麦地和菜园,就不计在绿地定额之内。所以它包括:农地、林地、果园、草场、沼泽地、天然林、苗圃、防护林、林带等。现在,居然有些林学家、景观师和某些行政领导人,要建“森林城市”;还有人要在北京奥运会场建造“荒原”和“湿地”。如果把城市建成森林和湿地,它就变成第一自然了。因为森林和湿地都必须自成生态系统。我们若真的把城市建成自成生态系统的森林和湿地,那么原有的200万至500万城市居民吃什么呢?(因为没有农业用地了)他们住在哪里呢?(因为没有住宅用地了)他们干什么工作呢?(因为没有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的场所了)他们只能从“社会人”回归到“动物人”的状态才能活下去。更何况,“森林”是造不出来的,“湿地”也是造不出来了,它们是自然形成的。人造的“森林”只能叫林地;人造的“湿地”只能叫水景或水体。我非常赞同杰列科的见解,杰列科只提出“城市要充满大自然的生趣”,而并没有说要把城市建成一个“大自然”。

  绿地在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性,是它的“生态效应”。

  我们的园林城市应该是一种园林绿地的生态系统工程,对于这个生态系统工程,在科学上是有具体的要求的。首先,在占地面积上要有定额(有量的规定),不同的园林与绿地要有详细的分类;在质量上,要发挥生态效应、美学效应、社会效应以及经济效应四大重要目标。园林绿地的各项功能要求,在绿地布局上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功能,因地制宜,组成结构。那种所谓的点、线、面结合,把郊区绿地楔形插入城市的布局,是20世纪40年代的理论,早已陈旧了,应该用新的结构代替。我建议用点、线、面、网和郊区森林环抱的结构取代。

  在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上,要根据社会效益,区别各种公园的不同职能、不同级别和不同的服务半径来布置。

  园林绿地种植类型,不但要从美学和造景来考虑,还要发挥生态效益与适地适树的生态学和栽培学方面的规律来考虑,大部分种植应以自然群落式的复层混交林为主。

  城市绿化大部分地区应采用大苗绿化,只有重点极少地区才用大树移植。同时,还要使整个系统达到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经营管理容易,生长繁茂,并有经济效益。

  这就是现代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工程的内涵。


  注:本文是孙筱祥教授在2005年桂林“园林城市与和谐社会高层论坛”上的发言。

编辑:cand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