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经湖北省保康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戴振伦对保康县历次木本植物调查、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结果的统计、整理和分析,他认定:保康是我国珍稀植物“庇护所”。
持续受关注二十余载
位于荆山腹地的鄂西北山区县保康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以一系列珍稀植物的大面积分布并被发现而闻名于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保康发现大面积的野生蜡梅分布。1985年1月,保康蜡梅被前来考察的30多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外罕见”,1991年保康被时任国家环保局局长的曲格平博士命名为“蜡梅王国”。
国际树木学会副主席、牡丹专家、意大利人奥斯蒂博士于1994年亲临考察后称保康牡丹“天下第一、举世无双”。此后,前来保康考察牡丹的专家学者络绎不绝。
2004年全国第七届牡丹芍药年会在保康召开,中国牡丹芍药学会会长王莲英教授称保康是“牡丹的故乡”。
2007年,保康在海拔接近2000米的欧店千家坪发现大面积的云锦杜鹃群落。
2007年至2009年,位于该县歇马镇的施家沟,一个全国独一无二的大果青扦群落引起中外专家的不断关注,国际保护组织???野生动植物国际(FFI)的专家专程前来考察。
……
接二连三的意外发现让保康这个山区小县一次次“出名”,也让许多寻常百姓寻思:保康为什么会发现这么多的珍稀植物?是偶然吗?
答案是一切并非偶然。
系统调查结果令人惊叹
早在1990年,林业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主任陈志远教授在时任襄樊市副市长的韩南鹏(后任湖北省副省长)的建议下,他带领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部分师生,在保康进行了为期8年的木本植物资源调查。
1998年,陈教授的研究报告得出结论:保康是名副其实的珍稀植物“庇护所”。他从采集的2.5万份标本中认定:保康有木本植物109科305属1018种,是湖北省发现树种最多的县,比以树种资源丰富闻名的利川县和鹤峰县均多出数百种。在这些树种中,不乏大量的古老孑遗树种。
随着科学考察的深入,2007年,保康已考证确认的维管束植物有201科852属2119种,科的分布区类型11种,属的分布类型15种,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为主,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植物种类居湖北省所有县、市、区的前列。其中有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46种,占湖北省珍稀植物总数的一半以上,并且是紫斑牡丹、红豆杉等数种珍稀植物的模式产地。
近10年间前来保康考察珍稀植物的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穆勒博士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重点研究室负责人周世良教授等10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无不惊叹:保康不愧是天然的野生植物园,是名副其实的珍稀植物“庇护所”。
何以成为珍稀植物“庇护所”
根据陈志远教授的研究,这源于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地质、气候、土壤条件。
从地理条件和地貌特征看,保康县地处我国南部亚热带与北部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和西部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荆山山脉横贯全县,全县群山起伏,沟壑纵横交错,海拔落差较大,林业用地面积大(占全县3225平方公里总面积的70%以上),因而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植物区系成分十分丰富。
据科学家分析,保康县之所以保存有许多白垩纪和第三纪的古老孑遗植物,主要缘于其地质的古老性。从地质(历史)条件看,湖北省在漫长的地壳变迁中,以垂直运动为主,产生均衡的升降,形成多次海浸海退,但本省的神农架、武当山、大洪山和九宫山等地,在几次大的海浸中都没有被淹没,而保康却形成稳定的大陆,对植物区系的保存和演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从气候条件看,保康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全县年平均气温多在6.7℃至15℃之间,1月平均气温多在-0.8℃至9.1℃之间,极端最低气温-23℃,7月份平均气温多在24.7℃至33.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达42℃。高于10℃的活动积温为4750℃。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夏秋之间的4月至9月。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气候带也有着显著的差异,形成了植物分布明显的垂直带谱,也为气候适应性各异的不同珍稀植物营造了不同的生存条件。
当然,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纯朴的保康人民世代以来对珍稀植物的厚爱和大力保护,为它们的生存繁衍创造了良好环境。如果我们人类不去爱护,反而肆意破坏、掠夺,今天的保康也将早已不是珍稀植物的庇护所、天然的。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