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月季18、19世纪引入欧洲经杂交成现代玫瑰 当年为避让运月季船只英法曾停战
花市朝朝水一方,目迷五色灿成行。筠篮卖入重城去,分作千家绣阁香。(诗人张维屏)
康有为维新失败后到花地避难,有诗:烟雨井边春最闹,素馨田畔棹方向。千年花埭花犹盛,前度刘郎今可回。
古老月季软香红
“The Fa Tee Nurseries of South China(广州花地苗圃)”早在18世纪初期就已成为欧洲园艺界寻访优秀种苗之地,可以说“现代园艺最现实的推动来自花地苗圃”,最著名的要数中国古老月季远渡欧洲后直接促成了现代玫瑰的诞生,现代玫瑰的一半“血脉”来自中国月季。本月中旬,意大利玫瑰研究专家将赴广州花地探访现代玫瑰“中国根”??这封摆上记者案头的来信让人惊喜:亚运会召开在即,花地再入国际视野,来“花城”看花之源将为广州“加分”!
然而,记者连日走访发现,花地、芳村地名虽然依旧,但花地早已不种花,“八大名园”仅存的醉观公园也日渐式微;花地河两岸已难见鲜花交易的繁盛场面……
昔日辉煌
玫瑰一半血脉来自花地月季
18、19世纪之交,欧洲人正为改善欧洲月季品种而苦恼。欧洲原产月季香味宜人,但是花形矮小且多刺,花瓣层次单调,一年只开一次花。拿破仑的夫人约瑟芬皇后,在巴黎郊区建立了在花卉史上著名的马尔梅森月季园,月季的杂交育种工作没有任何突破,直到他们发现了“花地苗圃”里的中国古老月季。
根据李凡斯通的记载,18、19世纪之交,欧洲人从“花地苗圃”先后起运了“中国四大名种”月季,芳名分别是:斯氏中国朱红、柏氏中国粉、中国黄色茶香月季和中国绯红茶香月季。中国月季花期长,花瓣层次多,花朵大的特点,给欧洲月季业注入了美丽的基因。
英国的胡姆爵士把这四个品种引进英国后,英法就开战了。由于约瑟芬皇后急于得到这些品种,双方海军协商,在运载月季的船只经过英吉利海峡时停止交火。
有“月季夫人”称号的蒋恩钿女士说:“当今世界上占百分之九十之多的杂交茶香月季,都是由中国和大马士革、古波斯的月季,在法国巴黎的郊区马尔梅森月季园杂交培育出来的。”
法兰克福玫瑰园内的玫瑰
种植历史
南汉佛教文化带旺花卉种植
在花地住了一辈子的87岁老人谢璋是芳村文联会员,曾出版多本关于花地历史的书。
谢璋引用诗人张维屏的诗句“花地接花津,四时皆似春。一年三百六,日日卖花人”来形容花地花市曾经的繁盛景象。“花津就是花地河,花贩从珠江对面的沙面一带沿珠江、顺花地河而下到花地买花,花地河上经常停满买卖鲜花的小船,非常热闹。”谢璋说。
花地养花的历史有多久呢?谢璋讲起了一段古,五代十国的南汉时期,南汉主刘岩笃信佛教,在花地河入口处兴建了大通寺前身的宝光寺。到宝光寺拜佛的人多,寺中每天供奉佛殿的鲜花需求很大,本地农民就开始栽种花卉来出售。宋朝初年,谢姓与罗姓两姓先人经珠玑古巷迁来芳村花地,进一步扩大了种植面积。“再加上花地靠近当年的大通港,是洋船停泊抛锚之地,印度、波斯、缅甸等国的来船总不免带着他们本国的奇花异草。这样,花地便形成了土洋并栽、千花万卉荟萃之地”,谢璋娓娓道来,“这就是正所谓‘先有花地,后有芳村’了。”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记述了他慕名南游花地的经历:“渡名花地,花木甚繁。余自以为无花不识,至此仅识十之六七。”可见当年花地花木之繁盛已胜于江浙一带。
花地河两岸难寻当年花海胜景
现场探访
八大名园难寻 醉观尚有余宝
清末民初,花地河畔一带有大小园林30多座,以种售花木、盆景为主,游人观赏为辅,其中以“八大名园”(醉观园、留芳园、纫香园、群芳园、新长春园、翠林园、余香圃园、合记园)声名远播。建国初期,醉观园、留芳园、群芳园、新长春园、翠林园等园合并为一,发展成为现在的醉观公园。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广州荔湾区东?北路的醉观公园。园内历史踪迹随处可见,“这座石桥(六松桥)建于乾隆35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醉观公园管理处主任曾雪宏说道,园内一盆名叫“九里香”的精致古盆景已有244年历史。醉观公园内小蓬仙馆也有140多年历史,是康有为幼年读书的书院。
花地难见花海
盛名已被遗忘
曾雪宏说,上世纪80年代“遍地花海”的花地景象如今只能在梦中寻觅。原来“八大名园”之一的留芳园旧址,“留芳园”名称仍在,却变成了餐馆。
在醉观公园修剪盆景、维护花草16年之久的梁师傅说,80年代花地还曾有四个生产队种植鲜花、盆景等,90年代初曾短暂地重现了买卖鲜花的天光墟,后来因旧城改造而消失了。
曾雪宏说,“花城”因花地而得名,花地是花城的根源,但如今“花根”难寻,除了醉观公园外,整个花地基本上无人种花。
随着城市化进程,昔日花农大多变成了生意人和“收租婆”。这样下去,花地的历史和种花巧匠都将消失,花地也将成为“回忆”。
醉观园现在是休闲公园
如何重振花地声名
可建花地苗圃遗址纪念园
中国月季协会深圳市月季中心主任王辉认为,“花地苗圃”在园艺史上被世界园艺界视为“圣地”??由中国古代园艺家培育数千年的名贵花卉,包括月季、杜鹃、山茶和牡丹等,经花地流入西方,推动世界园艺进入了崭新的时代。王辉建议,相关部门可在醉观公园或花地河岸边择址修建“花地苗圃遗址纪念园”,并将其纳入1号绿道网规划。
王辉认为,在亚运会期间,广州可将“花地苗圃遗址纪念园”作为接待外国游客的推介景点,甚至把其作为火炬传递的节点。深圳人民公园愿无偿赠送部分古老月季品种。
醉观公园管理处主任曾雪宏表示,公园方面完全有条件辟出园内一角,为花地月季和花地苗圃“树碑立传”。
广州花卉博览园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赵海平认为,花地种花养花的历史很深厚,最远可追溯到南北朝,“山西经常宣扬晋商文化,我们也可以宣传芳村一带的‘花商文化’,不过这肯定需要政府部门牵头。”
关于如何重塑花地盛名本报将持续关注。如果您有与花地有关的故事、经历,或有良方妙策可助花地在广州亚运召开前重塑“花之源”形象,都可与本报联系。
市面“玫瑰”
实为“现代月季”
月季原产我国,早在汉代就有广泛的栽培,18世纪左右传入欧洲,经园艺学家与玫瑰、蔷薇反复杂交,逐渐培育出现代月季。现代月季不论在形态或染色体上,已与中国月季(Rosa chinensis)差异甚大。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玫瑰”实际上就是“现代月季”,只不过由于月季和玫瑰的英文都是“rose”,因此人们逐渐就将月季称为“玫瑰”。
相关内容:海外纯种广州传统月季将回归故里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