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园立体绿化:如何让植被“爬上墙”?

2010-05-17 16:31:07         来源:哈尔滨日报     浏览次数:

  绿色、环保、低碳,是世博会上几乎所有建筑物的主打特征。如日本馆“会呼吸”的膜结构、许多展馆采用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

  也有的展馆,干脆把“绿色”二字“写”在建筑上。这些爬上墙的植被,在昭示着一个方向:在地面绿化已近饱和的城市里,让绿色“立体化”将成为唯一值得推动和提倡的办法。

  “生态屋顶”对抗热岛效应

  作为一个“海平面下7米”的城市,鹿特丹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在与这个自然力抗争。

  除了在雨天里可以变身为“蓄水池”的下沉式广场,在鹿特丹案例的展区里,就是满眼的绿色。讲解员告诉记者,绿化,在鹿特丹有着特殊的意义。

  那些屋顶、堤坝上的绿色植物,可以让瓢泼大雨不至于直接倾泻到屋顶、路面或者堤坝上,在暴雨时还可以储存雨水。

  一句话,它们可以让鹿特丹不至于被频繁的雨水压到“海平面下7米”更低的位置。

  “生态屋顶”提供了一个雨水排放的缓冲区,不但可以延长屋顶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减少下水排放系统的压力。此外,它还能加强鹿特丹市的绿色质量。

  据说,政府可是为这些屋顶投入了不少钱。讲解员说,鹿特丹市正在大力鼓励和推动安装生态屋顶,政府以提供补贴的方式来吸引更多业主安装,并为许多市政建筑提供生态屋顶。

  由于“生态屋顶”更能够减少屋顶建筑材料带来的辐射热,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把它作为一种法令来强制执行。比如,东京市政厅就在去年下令,要求屋顶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房屋必须种植不少于其屋顶面积20%的绿色屋顶植物。

  “垂直绿化”让植被爬上墙

  法国馆的外观十分朴素:一座三层式的四方体建筑,外层是钢制细网结构,并由混凝土素裹“肌肤”。不过,如果你进入展馆内部,或者干脆用一架飞机进行航拍的话,会发现在它独有的内庭中,花园植被覆盖在屋顶及展馆内壁,那是一个“21世纪版本的法式垂直花园”。

  参与法国馆设计的TER工作室成员说,这个垂直花园远非只是给整座建筑增添一些绿色,“它已被纳入建筑的核心部分”。

  这无疑是浪漫的法国人想出的一个既漂亮又简约的办法???很多大中型城市污染严重,绿化用地又极其有限。由于没有土地成本,建筑顶端无疑成为城市中心区最廉价的绿化方式。

  就连世博会主办方的技术人员,在为“世界最大”的主题馆做垂直绿化墙体时,也向经验丰富的法国取经。而且,鉴于上海特殊的气候环境,比如黄梅天、酷暑、台风和寒冬,加之主题馆的墙面积偏大,技术人员在四处“取经”后,摸索出一套“中国方案”。

  现在,这个“生态绿墙”的寿命预计可达3至5年,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吨,馆内温度比常规玻璃幕墙内温度低5摄氏度。

  显然,在地面绿化已近饱和的城市里,让绿色“立体化”成为唯一值得推动和提倡的办法。

  英国人“造绿”成瘾

  英国馆的主体建筑本身就像一颗植物,而它无处不在的绿色,更是打破了“城市”的概念。在英国人看来,无论用何种方法,造绿的目的,是让人亲近大自然。

  早在世博会开园前,英国馆的“蒲公英”已备受关注。不过,“蒲公英”只是英国馆的一部分。6000平方米的展示场地,还有很大一部分被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露天草坪占据了。

  一直以来,英国馆成为人们肯花三四个小时排队的展馆之一,不无道理。不但因为“种子圣殿”给人带来的哲学思考,更因为参观者一旦进入展馆,就可以在那片可以随便打滚的草坪上,想呆多久,就呆多久。

  展馆外侧的墙壁,描述着展馆的“功效”???草坪不规则的起伏褶皱和微微翘起的四角,恰似“一张拆开的包装纸”,而“种子圣殿”仿佛一颗大大的糖果包裹其中,寓意它是英国赠与中国的礼物。

  在这张打开的“包装纸”上,无论踩上去还是躺着,都十分舒适柔软。很多游客乐意在这里享受一下回归自然的休闲时光。

  不仅如此,“包装纸”边缘凌空的部分被巧妙地设计成了走廊的顶棚,上面悬吊了许多植物,甚至还有一些“未来植物”是正处于研发过程中的。参观者在这种半开放式的空间里,既能充分亲近自然,又不至于受上海时而阳光明媚、时而淅沥沥小雨的打扰,尽情地漫步。

  据介绍,英国是最早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的国家。“当大量英国人开始从乡村移居到城市时,他们依然渴望亲近自然,所以现在英国非常重视将乡村文化引入城市。

  讲解员告诉记者,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作为国际性的大都市,伦敦的绿化面积超过了40%,是全球同规模城市中绿化比率最高的。

编辑:justi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