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建筑师共论“威尼斯离我们有多远”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2010年8月29日,由日本SANAA建筑事务所著名建筑师妹岛和世(KazuyoSejima)策展的威尼斯建筑艺术双年展正式开幕。这次双年展的主题是“相会在建筑”(PeoplemeetinArchitecture),来自54个国家的建筑师汇聚到了水城威尼斯。
2010年8月28日,由《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主办的“威尼斯离我们有多远”主题论坛同期在威尼斯举行,此次学术活动目的是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展览及活动,使中国建筑师亲身体验这一国际建筑师盛会,力求为其建筑创作提供新的灵感。本次论坛还特别邀请了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建筑系教授FrancescoMaglioccola与国内知名建筑师进行交流,共同探讨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给中国建筑及中国建筑师带来的影响,与会嘉宾的激烈讨论引起了建筑师的共鸣和深思。
研讨嘉宾:
FrancescoMaglioccola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教授
刘临安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李保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章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戴大伟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策略联盟秘书长
唐克扬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杨晔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李东梅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副总建筑师
朱锫朱锫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王兴田上海兴田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总建筑师
刘珩南沙原创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冼剑雄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菁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庞伟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设计师
论坛由《城市环境设计》杂志执行主编柳青和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孔宇航主持,论坛针对“社会转型下建筑师的前景”和“多元文化冲突下建筑的特色”两个核心问题展开讨论。
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教授FrancescoMaglioccola把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建筑风格做了比较,他认为,建筑的冲突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冲突,建筑应该更多的以人为本。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刘临安就意大利建筑师在建筑风格、文化理念与中国的差异等发表看法。他认为,意大利建筑师最显著的两个特点:其一是建筑观的不同,意大利的建筑师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探讨;其二是意大利的建筑师很多在国外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国内建筑作品知名度,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上海兴田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总建筑师王兴田也带去了他们的作品,以“亚洲的生活态度”为主题进行演讲,旨在把亚洲人、东方人的生活理念和东方文化魅力展示给西方世界,探索在多元文化不断冲突的今天,该如何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朱锫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朱锫则详细阐述了中国建筑的艺术特点,并对中国当前的建筑环境所面临的挑战、危机,以及如何应对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建筑的发展不能以破坏城市的生态为代价。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保峰也就城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观点,并以武汉市的湖泊景观为例,阐述了生态对人居环境的重要影响。建筑不能只注“量”,更要重“质”。
南沙原创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刘珩认为,西方建筑师在观念上较之中国的建筑师在建筑文化上更加开放,对待各种不同的理念拥有更多的包容性和广泛性,这一点很值得中国建筑师学习。
本次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人唐克扬将其策展理念“来此与中国约会”一一为大家阐述,着重介绍了“约会”一词的多层含义。他认为建筑应该是连贯的,而不应该以单体的形式存在,更不能划地为营。他的观点是建筑一要“有用”,二要“有趣”。
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设计师庞伟认为,威尼斯离我们很近,本土却离我们很远。这主要在于我们本土的建筑以前更注重灵致,而现在则很缺乏灵魂的东西。中国建筑师应该设计出更多源于灵魂的作品。
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冼剑雄重点详述了当代中国转型期的中国建筑应该如何转变,包括传统与现代观念的转变、社会体制的变更,更要求建筑师在设计作品的时候不能只单纯的着眼于建筑本身,而是要用全面,开放的心态去看待。
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杨晔认为,中国和意大利的设计师之间最大的距离在于心态的距离。中国建筑师发展首先要调整心态。
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策略联盟秘书长戴大伟阐述了在中国转型下建筑风格应该如何融合的问题,并以北京华普花园公寓为例,在建筑风格、视觉震撼以及文化环境设计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他认为,中国当前多元文化冲突下,中国更青睐走中西合璧的路线。
另外,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副总建筑师李东梅、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何菁等其他参会建筑师也就论坛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本次论坛以理论结合实践的讨论方式,通过对中国与西方国家建筑风格的异同以及在应对不同建筑问题时的多种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力图寻求在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建筑的崭新出路,并对多元文化冲突下的建筑走向提出更多有价值的观点。
编辑:linl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