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乡绿化建设与苗木发展比翼齐飞

2010-10-01 17:12:12    作者:柏斌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浏览次数:
    在昆明市、玉溪市、景洪市、石林县、弥勒县、安宁市青龙镇分别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县城”及“国家园林城镇”称号之后,今年,昆明市再携呈贡县、官渡区喜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区)”殊荣。绿化建设突飞猛进并取得阶段性成就之后,昆明城市绿化建设前景何如?苗木业的未来还会一片光明吗?

    新的目标创造新的需求高峰

    宜良县苗农王凯告诉告诉记者:“创园工作的开展不仅使昆明城乡人居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而且将苗木产业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巅峰。现在创园成功了,我担心城乡绿化建设会放缓,苗木产业会陷入低谷。”

    但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受益于城乡绿化建设的一系列规划,未来昆明苗木产业的发展依然前景光明。

    2008年以来,昆明大力推进城乡绿化和生态建设,精心组织营造林工程项目建设。到去年,昆明森林面积约9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达45.05%和52.73%,但城市绿化建设不能止步。

    据昆明市林业局局长张之亮介绍,到2015年,昆明主城建成区及10个县(市、区)建成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分别达到38%、45%和12平方米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47%和57%以上,力争2015年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

    除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之外,云南省园林行业协会会长解亚林也指出:到2013年,云南至少要创建5个国家级园林城市和20个省级园林城市。

    因此,未来5年,云南苗木产业仍潜力巨大,苗木市场将会出现新的需求高峰。

    未来城市绿化任务依然艰巨

    尽管已经取得不俗成绩,但昆明未来绿化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昆明的目标是打造成实力之城、魅力之城、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宜居之城,努力实现集湖光山色、滇池景观、春城新姿,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城市。

    为此,“昆明市将全力加快绿化苗木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主城入口、主次干道、城市河道等城市森林系统建设和‘五采区’石漠化、难造林地等城市面山生态修复及郊野公园建设工程。在抓好以主城和呈贡新区、3个开发(度假)区等为主的城市隔离林带建设工程的同时,昆明还将加快以‘四环十七射’为主的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和城镇绿化建设、村庄绿化建设。” 张之亮表示。

    据了解,《昆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即将正式出台。根据《规划》,到2020年,昆明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将超过45%、50%和15平方米;在内绕城线以内和以外的公路两侧,分别规划不少于50米和100米的生产防护绿地;穿越城区和城镇建设区以外的铁路两侧,将各建15米-30米和不少于50米的防护绿带。

    绿地规划明确未来各项任务

    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昆明城乡绿化建设任务可谓点多面广。

    根据《规划》,昆明主城、呈贡新区、空港经济区、晋宁新城、海口新城等城镇建设区绿地率控制在38%以上,还要在城镇建设区之间重点建设5条生态隔离带;在36条出入滇河道两侧建设不少于50米的生态绿化带;以滇池水面为中心,建设湖滨生态湿地区。

    在松华坝水库、宝象河水库、柴河水库等水源涵养区域,森林覆盖率达85%;在棋盘山、长虫山、梁王山等山体连绵区,建设生态林地形成生态功能区;在滇池面山区域,加大环绕城市的长虫山、团山、荷叶山等的植树造林与“五采区”恢复力度,建设城市郊野公园和风景名胜公园。

    此外,将依托二环路、三环路、绕城高速内环线,形成中心城城区内、中、外三个环形绿化带;在二环路两侧形成20米-50米的景观绿化带,三环路在城市与自然之间形成20米-50米功能性生态景观绿化带;建设北京路、春城路等12条主要城市景观道路和重点建设宝珠生态公园、筇竹寺?郊野公园等15个“片林”;在中心城区内建设65个市、区级公园和37个专类公园、滨河带状公园。

    昆明市苗木行业协会秘书长乔智刚说,截至今年6月底,昆明市花卉苗木等园艺种植面积和产值分别为14.18万亩和23亿元,同比增8.3%和5.48%。自2007年以来,昆明市苗圃面积每年均以20%的速度递增。全省现有资质园林企业400多家,其中国家一级资质企业5家,2009年全省城乡绿化建设总产值达45亿元左右。

    从今年起,昆明市力争用三年半的时间将滇池流域34.3万亩农业种植面积全部调整为园林园艺、苗木、经济林木种植、园林园艺景观和滇池湿地生态园区、农业休闲观光区,建成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园林园艺、苗木生产园区。

 

编辑: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