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七大工程推进漓江水生态系统建设

2011-07-25 16:02:52    作者:陈张 顾丹     来源:桂林日报     浏览次数:

  2006年以来,桂林市通过扎实开展漓江生态水库工程、“两江四湖”环城水系生态修复工程、漓江支流与洲岛生态修复工程、漓江生态护岸工程、全境治污水防污工程、漓江生物多样性保护、会仙喀斯特湿地综合保护、数字漓江与水务实时监控等七大工程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桂林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

  全境治污防污工程成效显著

  按照《桂林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桂林市通过建设新的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在漓江流域全境“关、停、并、转、迁”污染企业,开展生态农业建设以解决面源污染问题,尤其是新建与改扩建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极大地提高了桂林市城镇污水处理率,大大减少污染物排入漓江的量,治污效果非常明显,规划区水域水质明显改善。到2010年底,桂林市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已由项目实施前的48.6%提高到90.4%,比“十五”期末提高41.8个百分点,2010年漓江水质全年保持在Ⅱ类以上水平;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2007年,桂林市获全国十个农业循环示范试点市之一。

  生态水库工程加紧施工建设

  桂林市漓江补水枢纽工程由小溶江、川江、斧子口3座生态水库组成,总库容为4.38亿m3,总投资达40.47亿元。作为桂林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项目关键性工程,3座生态水库严格按照“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生态施工、生态运营”的指导思想进行施工建设。截至2011年6月底,川江水库、小溶江水库工程已分别完成建设任务的80.87%和64.97%,计划于2012年和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斧子口水库计划近期开工于2014年建成投入使用。

  3座生态水库建成后与已建成的青狮潭水库联合运行,可将桂林市城区目前20年一遇防洪能力提高至100年一遇,满足桂林市区的防洪要求,同时枯水期可以向漓江补水,将漓江的流量补足60m3/s,通过调蓄漓江丰枯水量,基本解决漓江枯水期缺水的问题,起到为漓江生态环境补水的重要作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两江四湖”环城水系生态修复二期工程继续推进

  “两江四湖”一期工程为推进城区环城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结合“改善水环境,做好水文章,完善主城环城水系”的城市规划,启动建设“两江四湖”二期工程———桃花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桃花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水系建设、河道疏浚整治、截污、堰坝拆除、船闸建设和景观工程建设等,减少洪涝影响,保证桃花江旅游通航和景观要求,延续城市文脉,构建二期连通环城水系,改善桃花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为桂林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游览的环境。工程完工后,桃花江流域水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重塑自然景观,山水城区园林化、生态化将更加明显,桂林市生态环境效益、旅游效益、城市名片效益和文化效益将会得到更大提升。

  支流与洲岛生态修复工程闪耀漓江两岸

  訾洲生态公园点缀漓江江岸美景。訾洲生态公园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与象鼻山隔水相望,占地面积约24.5公顷。该整治工程于2008年开始筹备,2009年2月正式启动实施,共投入1.75亿元,2011年2月3日初步建成并对外开放使用。訾洲生态公园完善的生态修复,构筑了完整的城市景观视廊,发挥绿廊导风和绿肺的作用,成为桂林市集生态、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开放性生态公园。

  总投资12.18亿元的南溪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和小东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将于2011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这两项工程均以生态修复为主要目的,以水生态文化为主线,巧妙构思做活“水”文章,塑造充满创意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水生态景观和园林、园艺建筑。

  漓江生态护岸建设工程改善旅游景观

  漓江生态护岸工程位于漓江桂林至阳朔河段上,为防止河岸崩塌及水土流失,我们采用混凝土斜坡式矮堤、重镀锌铁丝网笼护堤、混凝土预制花格护岸、草皮护岸、泥结卵石护岸的多种护岸形式进行修复,为达到恢复漓江两岸自然生态面貌,在坡面上种植小灌木和凤尾竹进行绿化。自2005年起至2008年,共投入资金5130万元,修建护堤护岸40段共计31.93km,有效地保护了漓江两岸自然景观。

  会仙湿地保护加紧规划和实施

  临桂县会仙湿地由于农田占用、围塘养殖、破碎化严重,面积逐渐萎缩,由解放初期的25km2退缩到目前的6km2。试点批复后,为控制湿地进一步退化、保护湿地生物完整与多样性,对会仙湿地实施了抢救性保护与修复。桂林市政府已将会仙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建设工作纳入“十二五”规划重点推进项目,加快推进会仙湿地公园景区保护、规划、建设、开发。到“十二五”期末,会仙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建设将达到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会仙湿地面积一定能恢复到12km2的保护目标。

  水源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明显

  漓江生态护岸、市区截污治污、湖泊整治、保护区及水源林建设等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漓江和市区的水环境质量已得到较大改善,已初步形成一个以自然保护区、江河湖泊、重要湿地为主体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和生物栖息地恢复网络。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已建立起“管理局———管护站———护林协管员”三级巡护管理体系;建立了森林防火联防组织,保护区水源林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

  同时,我们加强了漓江鱼类产卵场建设和漓江鱼类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桂林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今后,桂林市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治水新思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护水生态,建设水景观,繁荣水文化,发展水经济,走城市生态化发展道路,构建桂林生态文明城市,达到“漓江不断流、堤防不决口、湖泊不萎缩、湿地不干涸、水质不超标;生物多样性得到保育、生物栖息地得到恢复”的目标,把桂林建设成为山水秀美、人水相亲、人水相融、人水和谐的现代生态城市。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人工水生态系统景观设计要素

人工湖泊是在一定空间内,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因果而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即生态系统。人工湖泊生态系统是复杂的系统,这不仅是因为所受外部影响的复杂性,而且因为其内部运行机制及各因子的并联的复杂性。【详细】

桂林猫儿山启动众筹 保护漓江源头生态环境

12月21日,以众筹方式来募集资金建造森林徒步步道启动仪式,在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该公益项目是为了保护漓江源头生态环境,满足游客休闲森林旅游的需求,更好监控和研究猫儿山的生态环境变化,同时也为科研提供便利。【详细】

评论:桂林建筑立体绿化缘何迟迟得不到发展?

建筑物的立体绿化措施被称为城市景观绿化的新方向,近年来在多地得到倡导。11月16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了《广西建筑立体绿化技术应用指南》,旨在为全区的立体绿化提供有操作性的技术规范。【详细】

桂林斥资170亿保护漓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

广西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樊伊宁近日披露,当地将投资170亿元人民币,启动漓江综合治理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