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两会:完善湿地保护机制势在必行

2013-01-28 09:07:57    作者:王蕊     来源:东北网     浏览次数: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湿地的掠夺性开发、不合理利用和淤积、污染、过度排水等破坏行为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改变。27日,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张洪升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提出,黑龙江省应加强湿地保护,并加快湿地保护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湿地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

  张洪升认为,湿地是保证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天然基础设施和一般物质条件,在进行产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每个城市都要守住生态保护的底线,我省若想保护湿地,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

  “我省作为湿地大省,应把湿地提升到与森林相对等的地位,把保护湿地作为建设大美龙江的生动实践;把生态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张洪升建议。

  若想把湿地的建设和保护扎实推进,逐渐完善机制体系势在必行。张洪升提出,全省应对湿地数量、生态压力、经济功用、保护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研,科学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并将湿地保护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增加湿地保护特殊地类,建立许可管制原则和颁证制度。推动湿地利益相关方对话,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形成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价值的资源有偿使用、生态效益补偿、湿地生态补水、征占用管制和破坏赔偿制度体系。

  “同时,应多渠道筹集湿地生态建设基金,结合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规划,布局湿地保护工程,力争年投入超5亿元;减少地下水开采,实施大庆地区地下水补水工程、石油污染湿地土壤生物、物理和化学修复工程,恢复区域生态环境。”

  张洪升还建议,我省可加快湿地保护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有机农林牧渔业和生态旅游,促进湿地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实施农区湿地污染物控制工程,拦截和减少农业污染面源,开展人工湿地处理农业灌溉尾水及减轻面源污染示范,推动湿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三江及松嫩平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区,探索“芦苇—浮萍—鱼类放养—鸭鹅饲养”、“有机水稻—晒水池养鱼—岸边养鹅养鸭”立体生产模式;利用湿地的特殊景观和生物多样性资源,适当开展生态旅游,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公众生态意识。加快建立一批集湿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为一体湿地公园,形成以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互为补充的保护利用格局,并围绕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与水资源安全、湿地与粮食安全、湿地应对气候变化,推进黑龙江省湿地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西成立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

  近日,江西省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成立,聘请复旦大学教授陈家宽担任顾问。本届专家委员会由来自生态环境、气象、土壤、地理、监测、动植物保护等各个领域的31名专家委员组成,其中外省专家7名。【详细】

海口市湿地保护协会成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详细】

我国湿地保护率达49.03%

  湿地通常是指陆地和水域的交汇处,中国的湿地资源丰富,城镇湿地发挥着洪水控制、水源供应、废物处理、绿色空间和生计来源等多种功能,是城市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承载着城市丰厚的人文积淀,为宜居城镇创造条件。【详细】

天津五大工程推动湿地保护与恢复

从天津市林业局获悉,今年起至2025年,本市将通过实施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历史遗留清理工程、生态移民工程、土地流转工程、生态补水工程、湿地修复工程,推动全市湿地保护与恢复,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