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湿地十年增258万多公顷 总面积全国第一
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厅获悉,2003年至2013年,青海省湿地面积从556万公顷增加到814.36万公顷,增长近五成,总面积居全国第一。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天然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青海拥有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三大国际重要湿地,以及包括可可西里在内的19处重要湿地,面积占全国湿地总面积15%。全省境内分布有沼泽、湖泊、河流和人工湿地4大类17型,具有原始生态能力强、资源丰富等特点。
近日,青海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宣布,将共建青海湿地监测体系,意在更系统地掌握湿地资源现状、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
青海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建海表示,中心将进一步加快国际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的申报,健全青海湿地名录信息、划定湿地红线。
“我们正在考虑将湿地保护列入政府工作考核,”他说,“这也是采取硬性措施加强政府对湿地保护的工作力度。”
2005年,国家投资75亿元在青海三江源地区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将湿地作为重点保护对象。8年来,三江源地区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高。2005年至2012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514.7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相比,整个三江源区地表水增加84.9亿立方米。
记者去年夏季在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采访时发现,新增的湖水已经没过上世纪90年代修建的公路,湖畔的湿地中聚集着斑头雁、赤麻鸭、黑颈鹤等鸟类。曾经因过度放牧而导致草场严重退化的玛多县如今到处可见波光粼粼的美景,昔日的“千湖之县”重现秀美。
2013年,青海正式成立专门的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机构,投资3650万元,采取轮牧、休牧、禁牧等方式发动当地农牧民对湿地进行协议保护。同年,青海省颁布《青海省湿地保护条例》,首次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
“比起全国范围湿地面积逐年缩小的大环境,虽然青海的数据比较乐观,但保护工作仍面临考验。”马建海表示,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的矛盾日益突显,气候变化带来的冰川消融、修路、矿产资源开发等问题都威胁着湿地的生态安全。提高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也将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的启动,青海省的湿地保护工作将迎来新的机遇,”青海省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董得红说。
编辑:zhaoxi
相关阅读
江西成立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
近日,江西省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成立,聘请复旦大学教授陈家宽担任顾问。本届专家委员会由来自生态环境、气象、土壤、地理、监测、动植物保护等各个领域的31名专家委员组成,其中外省专家7名。【详细】
海口市湿地保护协会成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