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扬:新型城镇化走向何方?
2014年2月15日,以“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办,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和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联合主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巡视员、研究员谢扬作主题演讲,他认为,城镇化需要综合理论研究。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年的主题很好,“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意义非常深远。这是去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新的重要观念,在此我想把城市化工作会议上与其相关的亮点跟大家重温一下。
城市化工作会议精神里有这么一条。第一点,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建设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第二点是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第三,要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第四,在促进城乡一体化中注重保留城乡风貌,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情况下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据我了解,有些话是领导人直接批示写进去的,我认为这体现了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为此还有非常漫长的道路要走。因为在原有城镇化发展中,我们恰恰缺乏这些高瞻远瞩的考虑。
由旧路转到新规方面,需要狠下大决心,下大力气才能做到。所以今天我就讲三个观点。
城镇化需要综合理论研究
第一个观点,国际上留给我们选择的时间只有6年了。毫无疑问,上述理念是我国生态文明的一个升华,但是在当前国际关系的重要议题中,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却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选择的余地。我们都知道未来气候变化谈判面临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延长以《京都议定书》和共同带有区别责任原则为基础的南北原则。
二是逐步改变《京都议定书》中既有的格局。从2011年11月28号至12月9号,德班会议确定从2012年起到2020年后,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议定书,其他法律文书,经同意具有法律效益的将进行谈判,最晚在2015年结束谈判,2020年起生效。《京都议定书》和共同带有区别责任的原则被削弱,我判断还有可能被迫废止,因为谈不下去了。双轨制模式将逐步被德班谈判的单轨制取代,带有强制性,如果不遵守,联合国可派人到现场强制关停。所以我国政府在去年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我以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尚未做好充分准备,我期望将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向国际上的紧迫性来认识。
第二个观点,全国国土规划的整体性作用日益突出,主体功能区规划还无法代替国土规划。国土规划调整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市带,都市圈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必然形态。二是迫切需要明确大范围按流域和区域制定国土规划和实施管理。我们现在有全国总体的土地利用规划,但缺乏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之下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上的全国国土开发整治规划,以及与之配套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修订。在现阶段尽快弥补全国各个地区国土规划的空白,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中来完善我们的体制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我想举全球气候谈判中研究的例子,说明综合理论研究的重要作用。大家都知道有个机构叫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桌面委员会。分别于1990年、1995年、2001年、2007年发表了四次正式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编写IPCC的工作组有三个,现在第五次的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的报告,关于2013年气候变化与自然科学基础已经于去年的9月份完成了,陆续向公众和社会进行一系列宣讲活动。
事实上政府间的气候变化桌面委员会本身不进行研究,不会对气候和其他相关现象进行监测,而在全面公开透明基础上,利用公开发表科学成果对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及其潜在影响适应和减缓有关科协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每一次的IPCC评估报告发布都对气候变化国际进程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包括联合国的气候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诞生。我想第五次肯定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第一工作组联合主题秦大河院士说,日本人曾经经过16年研究积累,提交将宇宙模型、全球模型与区域模型统一起来的方法。在第五次报告发表之前的一年,我想国土规划对我国规划体系作用就应该相当于这个超大规模的模型方法。国际规则制定靠的就是科学技术,要另搞一套就要有自己的杀手锏,我认为国土规划可以成为这样的杀手锏,因为中国生态问题核心是水的问题,而不是PM2.5等空气问题。
新城镇化应该回归全球一般规律
第三个观点,关注环境生态,但不要忘了我们仍然处于工业化阶段。气候谈判未来格局影响的就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我们能停止这个进程来换取生存的空间吗?美国城市研究教授写过一篇文章,中国的城镇化面临着问题的选择。实际上关于产城融合观点,是这位教授研究全球城镇化的核心观点。他曾经写过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讲的相当透彻,什么样的产业能够发展什么样的城市,什么样的城市能够生长什么样的产业,讲的一清二楚。他是总结全国数百个城镇化经验得出来的结论。《城市和地理》这本书很值得阅读。
十年前我与北京、清华教授讨论过,为什么中国的产业理论和实践极其发达,但是中国的城市规划和规模的研究却满足不了需要?根本原因是这两块是脱节的,没有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解不是简单的用第三次工业革命说法来套用中国的实际,也不是以中国特色来回避国际上的挑战。在城镇化问题上,为了打破旧体制和旧观念,我们在体制改革上过去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今后的任务依然繁重。但是在处理工业化和城镇化关系上,起根本作用的还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应该更多的回归全球规律,而不是寻找捷径。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只有开发区经济,没有城市发展规划,最终都是土地城镇化超过了人口的城镇化。虽然我们的城镇化率超过了50%,但是我个人判断我们面临的是城镇化率的增长率,在未来一个时期将进入衰减的过程。总之,“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这个中国城镇化梦还是要落到城镇化的产业与城市的发展融合之中,有了这个根基我们才能应对国际上的各种挑战。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
地方品质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至关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详细】
广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汇报。他指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