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云南短命景观长廊背后的规划乱象

2014-06-23 08:05:00         来源:     浏览次数:

  云南省河口县有一个名为“中国—东盟河口国际旅游文化景观长廊”的项目,这个总投资额为2.7亿元的项目在2011年2月完工,但在3年之后的2014年5月23日,该项目却开始动工拆迁,拆迁补偿费用保守估计要3亿元左右,高于它的建设费用。(6月19日《东方早报(博客,微博)》)

  当初建造这个景观长廊有着相当充足的理由,诸如为了展示边境口岸城市的形象等,所以虽然这个项目一提出,就遭到当地多名官员的反对,但在“主要领导的力主”下,被作为“政府特批”的项目一路绿灯。同样,今天要花3亿元拆掉这个短命的景观长廊,更有着充足的理由,譬如景观长廊内的沿河商铺严重影响了景观,“文化长廊”将被改造为城市公共空间和平台,真可谓“嘴唇两片皮,嘴大都有理”。

  不管3年前建景观长廊和今天的拆景观长廊有多少理由,很明显事实是在一建一拆之间,百姓将承受着5.7亿巨额财富化为乌有的损失。面对如此巨大的决策失误,我想当年“力主”的主要领导,恐怕不能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就行政责任而言,拍脑袋决策的恶果,缺乏民主决策、独断独行的“力主”作风的恶果,不能没有相应的领导来承担。在追究相关领导的行政责任的同时,更不能放松对这些“力主”的决策者追查相关的法律责任:怎样使一个原本由河口山水房地产公司负责运作的商业项目,摇身一变成了“政府特批”的项目?

  至于在这一拆一建的背后,有没有腐败的猫腻,恐怕未必都是网友以及平民百姓的无端怀疑,在新闻报道中,已经露出了一些端倪,记者告诉我们,在景观长廊里买房开店的不少业主,其中不乏政府工作人员或其家属。这些人当年有没有凭借权力低价买房,今天又有没有凭借影响抬高拆迁补偿?这当然只是看得见也一查就能查清楚的腐败,至于藏在暗箱里的腐败,有关方面恐怕也不能不进行一番认真地追查。

  一个花了2.7亿元建造起来的景观长廊,3年后又花3亿元拆迁,这不仅要查清是谁“特批”了它的出生证和死亡证,更要从制度上防止“特批”权力的滋生,完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程序和制度,否则,这样的短命“景观长廊”、“文化工程”、“为民长廊”之类,还有可能不断出现。

编辑:zhu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保护区

  高原出平湖,难能可贵,于是人们习惯性地把这些大湖大河称为“海”。知名的丽江拉市海,不是海却有比海景还要美的海景。【详细】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和实施的战略方法

  2013年,绿色基础设施欧洲战略被采用,并明确地涉及到城市空间。在欧盟层面,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已经根植于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中,因而明确地提到自然保护。在我们的理解中,城市自然保护包括物种和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详细】

健康规划:英国绿色基础设施(GI)规划原则

  亲近大自然对于居民的身心健康举足轻重。城乡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塑造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在英国,积极应用规划手段,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逐渐成为规划机构及各类自然保护团体的【详细】

推进建设弹性城市 解决交通问题要靠规划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调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一论断对我们推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