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推进湿地资源保护取得新突破
记者日前从青海省林业厅了解到,近年来,青海省林业部门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不断创新湿地保护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全省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实现了6个方面的新突破。
一是湿地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青海省国家湿地公园数量从“十二五”期间的1处增加到如今的15处。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类型自然保护区11处、总面积约2177万公顷;3处重要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面积16.7万公顷;17处重要湿地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面积21.98万公顷;15处重要湿地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初步构建了以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为主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二是湿地保护投资取得新增长。“十二五”期间,全省共落实湿地保护资金1亿多元,先后启动实施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湿地保护奖励试点、湿地保护与恢复、中央预算内湿地保护等工程。
三是不断完善湿地保护新机制。印发了《青海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青海省湿地监测技术规程》《青海省重要湿地标识规范》《湿地保护奖励试点管理办法》等制度,夯实了全省湿地保护建设基础。
四是湿地保护科技支撑体系取得新突破。由30余名专家组成青海省湿地资源保护专家队伍,并分别与中科院东北地理所、信息遥感所、成都生物所、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机制。与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引入世界自然基金会高原湿地保护项目资金50余万元,开展了技术培训、科普宣教、湿地保护进党校等活动。
五是积极探索湿地保护新模式。2015年年底开始,全省在三江源综合试验区内玉树州、果洛州、海南州、黄南州的22个县(市)及三江源、可可西里和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设置了963名湿地生态管护员,管护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内的湖泊、河流和人工湿地面积2890万亩。工资标准按照每人每月1800元发放,年工资总支出2080万元,由省级财政全额负担。
六是严格履行国际公约,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取得新成效。青海省全面完成青海湖鸟岛、扎陵湖、鄂陵湖3处国际重要湿地生态价值评估。评估结果显示,鸟岛、扎陵湖、鄂陵湖3处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总价值达247.96亿元,反映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和功能状况的综合健康指数等指标均处于优良状态,3处国际重要湿地为我国履行国际《湿地公约》发挥了重大作用。
编辑:lianqi
相关阅读
赵泰东:韩国江陵市镜浦湿地修复计划和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镜浦湿地进行了大范围的农耕地开垦,居民对镜浦湖进行了围湖造田,湖水面积也越来越小。随着世界上对于湿地修复的重视,在镜浦湿地也开始进行了修复的进程【详细】
安徽5年新增湿地17万公顷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加强安徽省湿地保护地体系管理有效性项目(GEF项目)终期评估会上获悉,自2013年12月以来,安徽新增湿地面积17.53万多公顷,湿地总面积达104.18万公顷,占省国土面积的7.47%。【详细】
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保护区
高原出平湖,难能可贵,于是人们习惯性地把这些大湖大河称为“海”。知名的丽江拉市海,不是海却有比海景还要美的海景。【详细】
海口:湿地入城美如画
近年来,海口市用生态修复的方法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一体化生态修复。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消除黑臭水体面积逾720万平方米,建成区32条水体中31条告别黑臭。据介绍,海口生态修复带动湿地入城,不仅改善水体水质,增强生态自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