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湿地成为生态“孤岛”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明确提出通过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推进实现到2020年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的目标。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关乎人类的健康生息与繁衍。然而,有关调查表明,大规模的无序开发建设正使许多湿地成为生态“孤岛”。
10年间湿地面积减少一个“海南岛”
从福州出发,经过近一个小时车程,就到了位于长乐梅花镇和潭头镇之间的闽江口湿地。由于居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的中间地带,这片湿地让南来北往的鸟儿有了栖息之地。
“闽江口湿地是鸟类的天堂,也是研究鸟类的圣地,这里有水鸟9目24科152种。”把大半职业生涯都献给水鸟们的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监测中心副总工余希如数家珍。他坦言,随着闽江口湿地的知名度提高,湿地保护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
像闽江口一样面临困难的湿地还有很多。近年来,多个城市天然湿地在人为破坏下几近消亡,野外成片的大型湿地同样生存岌岌可危。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介绍,当前我国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益凸显,湿地受威胁压力增大,污染、过度捕捞和采集、围垦、外来物种入侵和基建占用成为威胁湿地生态状况的主要因素。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5.58%,其中自然湿地面积4667.47万公顷。2003年至2013年十年间,全国湿地面积减少339.63万公顷,减少8.82%,接近于海南岛的面积。
“当前,我国湿地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毁湿开垦、蚕食湿地和非正常途径占用湿地的现象屡禁不止,每年湿地消失的速度仍然接近1%。”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围垦是湿地保护管理最大的威胁,缺乏法律保护则是根本原因。
“在湿地减少的面积中,沼泽湿地减少最多,湖泊湿地减少次之。沼泽湿地相对于其他类型湿地,具有更加复杂的生物链网络,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具有更高的价值,因此沼泽湿地的减少,更令人担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吴平说。
无序开发让湿地不堪重负
湿地既是生物多样性富集区,也是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地。
“试验表明,1平方米湿地可以处理1个人产生的生活废水。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我国现有湿地5360.26万公顷,每年可净化污水154亿吨。全国湿地贮藏着2.7万亿立方米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的96%。”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指出,湿地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大规模的无序开发建设,导致湿地严重破碎化和功能严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已不堪重负。
物种侵入、过度采集捕捞也造成湿地功能退化。“近十年来,我们发现了7种外来植物的入侵,严重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贵州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邓伯龙指出,在龙里、花溪等地,无序和过度采集导致一些泥炭藓沼泽湿地退化为旱地。
最新的全国水利普查公报显示,全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由20世纪90年代的5万多条,减少到现在的约2.3万条,减少了一半以上。号称“华北之肾”的湿地白洋淀,面积从20世纪60年代的近千平方公里,萎缩到目前的200多平方公里。过去60多年,我国滨海湿地净减了119万公顷,锐减了50%。
编辑:guoai
相关阅读
赵泰东:韩国江陵市镜浦湿地修复计划和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镜浦湿地进行了大范围的农耕地开垦,居民对镜浦湖进行了围湖造田,湖水面积也越来越小。随着世界上对于湿地修复的重视,在镜浦湿地也开始进行了修复的进程【详细】
安徽5年新增湿地17万公顷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加强安徽省湿地保护地体系管理有效性项目(GEF项目)终期评估会上获悉,自2013年12月以来,安徽新增湿地面积17.53万多公顷,湿地总面积达104.18万公顷,占省国土面积的7.47%。【详细】
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保护区
高原出平湖,难能可贵,于是人们习惯性地把这些大湖大河称为“海”。知名的丽江拉市海,不是海却有比海景还要美的海景。【详细】
海口:湿地入城美如画
近年来,海口市用生态修复的方法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一体化生态修复。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消除黑臭水体面积逾720万平方米,建成区32条水体中31条告别黑臭。据介绍,海口生态修复带动湿地入城,不仅改善水体水质,增强生态自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