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河道规划设计导则 滨水空间将提升魅力值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河道不只有防洪排涝的安全意义,它与周边滨水空间相互融合,共同承担生态、游憩、景观等多种功能。(北京)市规自委近日印发《北京市河道规划设计导则》,提出本市河道建设理念和规划设计策略,推动实现“体现大国首都特色的安全开放之河、适应北方气候特点的生态健康之河、传承古都历史文脉的文化魅力之河、增进人民生活福祉的宜居活力之河和展现现代城市文明的智慧创新之河”五大目标。
分区引导
“水岸割裂”变“水城共融”
两山聚水、五河贯都、三环营城、多枝成网——北京城拥有较完整的城市水系。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对于河道和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思路发生了转变,由“水岸割裂”转向“水城共融”,注重复合功能、整体设计、协同建设和水陆统筹。
《导则》构建了19项规划设计策略和67条具体设计要点的导引体系,按照不同结构和功能分区管控引导。以功能分区为例,《导则》将全市主要河湖水系划分为平原建设区、平原非建设区和山区。
其中,平原建设区的河道适量布置公共服务设施,让滨水公共空间承载更多功能。平原非建设区的河道应通过河流水系、道路廊道、城市绿道等绿廊绿带相连接,注重野趣和原生态。山区河道则应保护天然形成的河道生态本底,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
打通断点
推动滨水空间开放共享
《导则》明确,要引导滨水建设用地安排面对公众开放的用地功能,鼓励安排商业、文化、体育等用地功能,商务楼宇、酒店、住宅等建筑底层宜设置开放底商。值得关注的是,《导则》提出,避免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将滨水空间据为私有,历史上形成的个别绿带内建设用地,应结合规划设计逐步腾退,打通断点,确保河道沿线的公共开放性。
传统河道形态常常“直来直往”,亲水性不佳,为此《导则》提出,适度调整河道岸线形态,宜弯则弯、宜宽则宽。另外,河道宜维持自然,应逐步对现有不透水的硬质护坡进行生态化改造。
古今辉映
推动建设滨水文化探访路
北京老城因水而建、缘水而兴,逐渐形成了“六海映日月、八水绕京华”的宜人景观。《导则》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打造传承古都历史文脉的文化魅力之河,保护古今辉映的水城格局,并推动滨水文化探访路径建设。
《导则》提出,历史文化地区宜恢复保护价值高的滨水历史建筑及所在地区的风貌和城市肌理。保留滨水空间内有历史价值的工业遗存,漕运设施,建筑物和艺术品、古树名木。以古都中轴线为例,《导则》明确,重点保护与传统中轴线密切相关的七桥七水节点,包括南护城河永定门桥、龙须沟天桥、前三门护城河正阳桥、外金水河桥、内金水河桥、筒子河神武门桥和玉河万宁桥。
《导则》显示,本市还将推动滨水文化探访路径建设,通过游船、自驾、骑行、步行等出行方式,展示沿线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漕运文化。滨水文化探访路径将包括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及三山五园水系等。
编辑:liqing
相关阅读
第五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沧州)答疑会举行
答疑会上,大师团队与沧州市政府及市直各相关部门围绕城市规划设计大赛理念进行深度交流和对接,开启了沧州国际规划设计的新篇章。大赛汇聚国际智慧,用全球的设计力量,激活沧州站城融合活力【详细】
北京首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获批
记者从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国土空间规划及集中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9年-2035年)》近日获得批复。峪口镇作为农业高科技的主战场,要夯实生态本底,建设一流农业中关村,打造硬核农业中国芯【详细】
武汉实施千园工程 今年将建成各类公园100个
经过多年的精雕细琢,截至2021年底,武汉市已建成各类公园700余个,其中近几年在居民家门口精绣的口袋公园就达400余个;实施千园工程,从今年起的4年内,将有近300个公园陆续绽放在老百姓身边,力争“十四五”期末,即2025年武汉各类公园达到1000个【详细】
全面启动专项整治 南京长江岸线焕然一新
随着南京全面启动长江岸线专项整治行动,一场声势浩大的江岸保卫战随即打响。“螺母”造型的花坛,“螺丝钉”造型的座凳,钢板镂空雕刻的江豚……经过整治,曾经的“十里造船带”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