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如何实现全民共享?

2022-06-21 09:53:44    作者:肖琪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浏览次数:

国家公园如何实现全民共享?

国家公园如何实现全民共享?

  6月,碧波荡漾的青海湖迎来了“国家公园时代”,四川、甘肃两省共创若尔盖国家公园的创建方案也获批通过,国家公园的整体布局正在逐渐扩大。而几乎同一时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国家公园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从国家层面对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工作给出了提纲挈领的依据与准则。国家公园建设的一系列新动向,对公众而言又将带来什么改变?

  实际上,国家公园从建立之初就具有全民公益性,它们不仅是国家所有、世代传承的重点生态资源,更承载着让国民充分享受大自然福利的美好愿景。为给公众提供更多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的游憩机会,对下一阶段的国家公园建设来说,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探索发展生态旅游的边界范围和强度

  “我注意到《管理办法》里有6次提及生态旅游。”在GEI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主任彭奎看来,“明确认可国家公园内可开展生态旅游意义重大。”

  一般而言,国家公园均处于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区域,是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也是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那么在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是否会与保护的初衷相违背?答案是否定的。

  “我认为真实的生态旅游并不是消耗性的旅游,它一定是对生态保护有积极作用的旅游。”彭奎告诉记者,“强调生态旅游也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我们应该明确它跟普通的旅游是不一样的。虽然目前《管理办法》还并未对生态旅游做出明确的定义,但总体而言,相关措施的落实需要在一定的框架下进行。”

  比如,《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区域、访客容量和路线,建设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生态旅游服务体系,探索建立预约制度,严格控制开发利用强度,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

  而根据《管理办法》,国家公园应当根据功能定位进行合理分区,划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并实行分区管控。这与以往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三分区的做法存在一些差异。

  《管理办法》还进一步规定,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内允许建设不破坏生态功能的生态旅游和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这意味着各国家公园都可以依据这一原则性精神,开始探索发展生态旅游的边界范围和强度。”彭奎感叹,“以前各地在探索生态旅游上有所顾虑,现在已经明确这不是禁区,各地就可以因地制宜地探索和试点。”

  不过,国家公园核心区依旧延续了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的规定。但其中也明确暂时不能搬迁的原住居民,可以在不扩大现有规模的前提下,开展生活必要的种植、放牧、采集、捕捞、养殖等生产活动,以及修缮生产生活设施。

  “这条规定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和创新点。”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护主任赵翔表示,“此前相关方一直在讨论原住民是否能继续在核心区生活。实际上,原住民的生活以及深度的自然体验都有可能涉及到核心保护区,如果相关活动能很好地与原住民的日常生活建立关系,在不改变原住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作为原住居民必要生产生活的一部分,或许可以将自然体验的区域做一些延伸和扩展。”

  基础设施建设需精细化管理

  虽然《管理办法》已经明确生态旅游可以发展,但各地具体又该如何开展?比如,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内允许建设不破坏生态功能的生态旅游和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而这个“不破坏”的尺度又该如何确定?又将由谁确定?各地在落实具体细则的过程中也必将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彭奎建议,“根据国家公园的管理规范,即便在一般控制区,也应通过科学评估了解哪些地方是可以开发生态旅游的,相应的公共设施能建设成什么规模。同样,对公众的访客行为也要有相应的配套制度进行监管和评估”,此外,“各国家公园可以出台相应的详细规则,在实践中实现精细化管理。”

  不久前,四川省就出台了《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其中明确,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包括依法批准的与生态旅游、生态体验、自然教育、科考探险、文化展示活动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以及符合大熊猫国家公园规划的建设项目或取得特许经营权的经营活动。并鼓励原住居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活动。

  除了管理规范,《管理办法》中也提及要建设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生态旅游服务体系。实际上,为游客提供能够方便接近自然、体验自然的基础设施非常有必要。

  以道路系统为例,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区域既要满足人类可到达的目的,同时又不能对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不好的影响。

  彭奎介绍,“道路系统应该是多样化的,功能细化可以分为自行车道、徒步道、马道和公路等。同时,要尽量减少对生态的破坏,比如保留原始道路状态不做硬化,避免增加道路围栏阻隔,设计合理的坡度和通道,利于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等。”

  此外,满足游客基本服务需求的基础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与环境相融的餐饮、厕所、水电等,以及应对火灾、暴雨、游客避难等突发事件的配套基础设施。

  升级“软件系统”,生态旅游还要惠及原住民

  实际上,除了大家关注的公共服务等硬件设施,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还应重视升级“软件系统”。具体而言,国家公园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需要配套构建合理的保护知识系统,比如针对其保护对象开发配套的科学解说系统,设置不同类别的路标路牌,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在深入体验中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感受国家公园的普惠福祉。

  对于游客而言,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不仅仅是前往一个风景美好的地方这么简单。

  “我们可以感受自然遗迹,可以看到丰富的物种,更可以了解为什么会留下如此珍贵的自然财富,以及为什么要保护生态和大自然。”彭奎补充道,“国家公园提供的是与其环境和文化相容的精神的、科学的、教育的以及休闲和游憩的机会和福利。”

  而如何才能保障游客获得精神上的独特体验?

  一些探索和尝试正在进行。2018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许经营项目——昂赛大峡谷雪豹自然体验项目正式启动,家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热情村二社的牧民才仁尼玛在环保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帮助下,成为雪豹自然体验项目中的一名向导。作为当地人,他对国家公园的地理环境更熟悉,对雪豹出没的习性比较了解。通过他的帮助,游客亲眼看到雪豹的概率将会提高。

  赵翔告诉记者,“用于接待的房间都是牧民的家,我们没做任何建设,自然体验项目符合满足牧民日常生活的基本生产经营活动的要求”。

  不仅如此,在国家公园的建设探索中,我国尝试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让当地居民成为提供生态体验产品的优先主体。才仁尼玛就是连接游客与国家公园之间的纽带之一。而成为向导,也让才仁尼玛享受着国家公园带来的生态福利。

  “生态旅游一定要与当地社区产生联系,要让原住民参与到国家公园的管理和建设中来,发挥他们为国家公园做贡献的独特作用,进而转化为当地社区的民生福祉。”在彭奎看来,国家公园的全民公益性当然也包括造福原住民。目前,很多地方也正在探索培养原住民成为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导赏员。

  未来,国家公园还将探索出更多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造福更广泛的人群以及子孙后代。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江苏扬州:今年实施五大攻坚行动提升城市绿化

城市道路绿化增绿行动。利用今年春季绿化黄金季节,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林荫路覆盖率等指标,全面开展道路绿化增绿提绿补绿,重点对87条道路的行道树“有绿无荫、有景少荫”、绿化品种单一等问题进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错落有致、层次清晰的道路绿化景观【详细】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滨水商业消费新地标

昌平新城东区位于昌平区南邵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围绕打造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编织街区控规已获批。未来,昌平新城东区将打造成为京北体验消费示范区、山水宜居典范城区、高水平综合服务承载区和智慧产研创新园区【详细】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南宁园博园举办“礼乐园博·南宁花朝盛典”

活动期间,南宁园博园还举办了汉服新秀大赛、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礼、国风婚礼妆照展示、明制婚礼仪式典礼、六艺游园、书画体验、国风集市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同时邀请众多知名国风模特参与表演展示【详细】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成都首届“最美公园”评选结果出炉

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最美公园”评选范围包括23个区(市)县已建成开放的1514个公园,包括综合公园、口袋公园,还有郊野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