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洪山广场草坪还不能踩 记者许少峰摄
“在许多西方国家,人们躺在草坪上看书、聊天,我们的草坪为什么只能看不能躺?”夏日夜晚,很多出门散步的市民,对只能看不能玩的草坪颇有意见。
昨日,记者在中山公园看到,绿油油的草坪被半米高的篱笆围了起来。一些市民跨过篱笆,在草坪上铺好报纸或是桌布,席地而坐。家住永清街的吴爹爹怕这些娇嫩的草坪受不了折磨,坚持坐在石阶上,不肯坐到草坪上。
其实,少量的可踩草坪已在武汉落户。早在2003年,4个足球场大的可踩草坪在汉口江滩二期工程亮相。和平公园内2个足球场大的草坪,除了春天发芽时不许踩外,其它时间不受限制;汤湖公园20万平方米的草坪,任凭游客“亲昵”。
同样是草坪,为什么有的可踩,有的不可踩?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告诉记者,休闲草坪种的是不怕踩的狗牙草、拌根草等草种,只要游人不恶意猛踩,可全天开放。观赏草坪景观效果好,主要用于景点。
中山公园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草坪周围扎篱笆,主要是为了防止游客在草坪上做剧烈运动,如踢球等,如果市民只是一般性地踩一踩,也不禁止。
至于成本,汤湖公园的负责人称,一些广场上的观赏型草坪至少两年就要更换一次草种。而休闲运动型草坪如果养护好,不需要重新播种,种养成本比观赏型的低得多。现在,国外专家都提倡用这种草坪。
既然如此,为何武汉市不大量引进可满足市民“亲绿”需要的草坪呢?
武汉市园林局绿化养护处处长段建国说,西方国家人口少,绿化率高,草坪被踩几下不会“很受伤”;武汉城区人口密度大,你一脚我一脚,可能会把草坪踩成“光板泥巴地”。段建国说,武汉市会加大可踩踏草坪的建设,如新建成的范湖小森林,容许市民适度活动,但也希望市民能爱惜。
不少公园景点表示,有些市民素质不高,离开草坪后,留下了刺眼的白色垃圾。特别是到节假日,环卫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