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积极推进城市园林绿化 加快构建生态园林城市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新闻频道经验交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苏州:积极推进城市园林绿化 加快构建生态园林城市
日期:2008-11-04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张永清   我要评论()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张永清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苏州近年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城市园林绿化所取得的成绩。以此为基础,为实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特有的山水格局,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城市绿化的工作原则,在完善绿地生态系统、加快实施城市绿化4大体系工程、彰显城市区域特色以及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打造适宜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城市园林绿化措施

  近年来,苏州市围绕"两个率先"、富民强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紧紧围绕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全力打造"绿色苏州,"生态苏州",促进苏州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在更高平台上协调发展。

  1.以生态立市为理念,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理念,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城市园林绿化在更高平台上有了长足发展,城市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4.2%,绿地率达到了38%,人均公共绿地达到了14㎡。2007年6月,我市被建设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城市。

  1.1科学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我们牢固树立规划的"龙头"地位,注重发挥规划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先导、主导和统筹作用。按照《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纲要》,结合特有的山水城市格局,注重分析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关系,编制完成了新一一轮《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一2020)》,形成了郊野绿地、城市绿地、居住区绿地、组团绿地四

  个层次,中心城区绿地系统骨架和"两带、三环、五楔"的生态结构,以相对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体系为城市空间组团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框架支持。在城市绿化管理中,以《苏州市城市绿线管理实施细则》为依据,重视抓好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控制。逐步把城市绿线管理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的强制性内容。同时,积极推行"绿色图章"管理制度,对建设项目的绿化用地指标进行严格审查和把关,城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满足绿地率指标要求,古城区要达到30%,新城区要达到37%。

  1.2大力推进园林绿化快速发展

  近几年,我市城市绿化建设在扩展延伸、增加总量、提升品位、创造特色上实现了新突破。9004年以来,我市累计新增绿地1960多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2004年的33.5%、39.6%和8.6平方米,增加到9007年的38%、44.2%和14平方米,分别增长了4.5百分点、4.6百分点和5.4平方米。坚持增量与提质并举,注重绿化景观营造和深化,实现了景观效应、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先后开发建设了石湖景区、沙湖生态园、白塘植物园以及东南环立交绿地等一

  批以植物造景为主、季相分明、精细秀美、生态效益明显的大型绿地。市区新增绿地45O万耐的市政府实事工程连续多次被评为年度苏州市"十佳民心工程"。同时,抓好老新村、背街小巷综合改造工程,按照350米服务半径的要求留出足够的空间进行绿化,建设一批大小适宜、分布均匀、便民实用的公共绿地,增加绿量。美化环境。

  1.3建立健全科学管养机制

  为加强市区绿地的管理养护,巩固绿化建设成果,提高城市绿化养护水平,我市出台了《苏州市市区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城市绿地实行市、区两级管理,城市绿地养护经费作为公共支出,纳入市、区两级年度财政预算,城市绿地养护管理实行政府采购,实施招投标制度,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来选择养护队伍。制定了《苏州市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标准》、《苏州市城市绿地养护管埋检查考核办法》、《苏州市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招投标评标标准与办法》等配套性文件,建立了"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一套科学、有序、高效的绿化养护管理运行机制。

  1.4依法治绿巩固绿化建设成果

  多年来,我市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园林绿化法律规章的基础上,结合苏州实际情况,先后颁布了《苏州市城市绿化条例》、《苏州园林管理和保护条例》、《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等地万性法规,同步制订了《苏州市区移、伐城币树木、占用绿地申报、审批办法》、《苏州市城市绿化监察执法程序暂行规定》等配套性文件,建立了一套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法规体系。《苏州市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苏州市易地绿化补偿办法》等也正在酝酿起草阶段,进--步完善我市园林绿化法规体系。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及时纠正和查处各类侵占绿地、破坏绿化的违法行为,有效保护了绿化建设成果。清理绿化审批项目,设立行政服务窗口,依法受理相关审批项目。开通"12345"便民服务热线和政务公开网站/及时受理市民的咨询和投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2.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努力构建生态园林城市

  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面对资源制约突出、环境压力增大的严峻挑战,我市将攻坚克难,继续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加快绿化建设进程,提高绿化管理水平,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

  2.1工作原则

  2.1.1突出生态优先,提高环境质量。倡导绿色GDP理念,确立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事业,形成城市产业经济、功能设施与生态体系统筹协调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大力开展节约型绿化建设,提高土地和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城市绿地生态效益最大化,构建良好的区域生态体系。

  2·1,2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始终将人作为城市环境的主体与核心,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申,以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充分体现对人的关爱与尊重。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先导,大力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各项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健康、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2.1.3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城市特色。坚持"崇文、融合、创新、致远"的苏州城市精神,彰显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的特色。弘扬苏州城市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保持古城"河街相邻,水陆平行"的双棋盘格局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古朴风貌,注重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注重环太湖、阳澄湖自然山水和植被的保护,体现城市亮点和文化底蕴。

  2.1.4注重建管并重,严格依法管理。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城市绿化、环境保护、遗产保护、风景名胜区管理等万面的法规制度,加强对城市所依托的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湿地等自然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重点做好道路

  红线、河道蓝线、文保紫线、绿化绿线的控制。规范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行为,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为城市绿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2坚持规划先导,构建自然与人文协调统一的绿色生态系统。

  2.2.1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结合城市及城乡结合带自然资源的保护,围绕"绿量适中、分布合理、类型多样、景观优美、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建设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郊野绿地、城市绿地、居住区绿地、组团绿地四个层次的有机衔接,将自然的和人工的绿色空间连成生态绿网覆盖市域,构建城市生态网络框架。

  2.2.2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为了严格执行《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苏州市城币绿地系统规划》,综合考虑区域开发现状、资源票赋、环境容量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对禁止开发、限制开发"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划定了基本生态控制线,进一步做好细化工作。

  2.2.3抓好重点项目的详细规划。我市市域范围内共有石湖景区、木渎景区、东山景区、西山景区等8个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此,配合江苏省太湖风景区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做好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深化完善石湖景区开发建设的详细规划及虎丘风景名胜区西扩建设项目详细规划。

  2.2.4积极推进绿线划定工作。根据新一轮《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按照《苏州市城市绿线管理实施细则》,组织开展苏州市城市绿地绿线划定工作。

  2.3坚持量质并举,打造景观与生态协调统一的城市宜居空间。

  2.3.1抓好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沿太湖、阳澄湖、东西山山体周边地段,按照水生植物带平均宽度为100米、生态林带为200米的标准,全面抓好太湖和阳澄湖的生态防护林建设,在沿湖水面及浅滩恢复水生植物群落,营造以乔木为主的环湖生态防护林。抓好君口复绿工作,"十一五"期间,完成沿路、沿湖、沿风景区的62个君口近150万平方米的开采面进行整治和复绿。

  2.3.2抓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工程。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对于城市生态系统至关重要,要充分利用我市49.1万公顷的湿地资源,在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做好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建立城市湿地公园与湿地生态保护区,重视湿地保护工作。三角嘴湿地公园(规划占地12辛方公里)、荷塘月色主题湿地公园(200万平万米)、太湖湿地公园(规划占地4.6平方公里)、白洋湾湿地公园(43.5万平方米)等项目建设,已全面启动,计划2009年全面完成。

  2.3.3抓好城市公园建设工程。按照《苏州市市区绿色行动计划(2004~2010年)》的要求,全面推进上金湾植物园、虎丘西部景区扩建、环古城风貌绿化带等一一批重点绿化工程。在城市公园建设中,既要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突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又要注意弘扬苏州传统园林艺术,突出地方特色,体现苏州城市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不断提高公园设计和建设水平。同时,结合市政府实事工程--老新村综合改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350米服务半径的要求留出足够的空间进行绿化,建设一批大小适宜、分布均匀、便民实用的公共绿地,增加绿量,美化环境。

  2.3.4抓好绿色廊道建设工程。以道路、河道为脉络,加强道路绿化、绿色通道、河道绿化建设,营造城市生态绿廊,成为联系城郊绿化与城区间组团绿化的绿色纽带。古城区结合水陆并行的特点营造滨河绿地,重点抓好肯江河、山塘河、上塘河绿化景观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环古城风貌绿化带工程,构建各绿地间的有效连接。新城区要根据区域特点,重点实施大湖大道二期、东山大道拓宽等道路绿化项目。按照绿色通道的建设标准加快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绿化隔离带的建设,营造以乔木为主的道

  路生态防护林网。

  2.4坚持因地制宜,彰显城市绿化的区域特色私鲜明个性。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突出绿化和文化两大主题,以艺术性和文化性来提升城市绿化的品位和档次,建设--批地域文化明显、生态效益良好的公园绿地、街巷游园和道路、居住区绿地,既保持江南水乡的传统特色,又融入现代文化气息。古城区结合水陆并行的双棋盘布局,建设各具特色的滨河绿地,营造绿意浓浓的林荫大道,借鉴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通过"见缝插绿"的形式建设街头绿地,增设绿化小品,点缀街景,突出"精细秀美"的个性和特色。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等新城区在保护山体、湖泊等自然资源的同时,结合区域形态和定位,根据新城区组团式发展格周。运用现代造圆手法建设公共绿地和生态湿地,彰显绿量大、植物丰富的特点,体现浓厚的时代气息,发挥绿地系统连接城市各区域的生态功能。

  2.5坚持资源节约,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按照建设部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要求,遵循资源节约的原则,创新城市绿化模式,处理好大手笔建设与节水"节地、节财的关系,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为市民提供最高效的生态保障系统。在新建或改造城市绿地过程中,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注重乔灌草的合理配置,提高城市道路隔离带乔木的种植比重,减少硬质铺装比例,发挥湿地污水净化的功能,构建复层结构的植物群落,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节

  约养护成本。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对东环、南环、西环、北环高架实施垂直绿化和高架挡墙悬挂绿化,种植爬山虎、西番莲等攀缘植物,增加城市三维绿量。注重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大园林绿化的科技含量,广泛推广和应用相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节水型绿化技术,促进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把我市建成生态园林城市目标,提升城市生态文明程度,我市将把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加快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加大力度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songgaofeng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