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做“双向选择”的“真心英雄”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新闻频道经验交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城市绿化:做“双向选择”的“真心英雄”
日期:2009-01-16     来源:建筑时报     作者:   我要评论()



  园林绿化的设计与苗木是什么关系?业内人士郭华一语中的: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不错,设计师无苗木将是无米之炊;而苗木商离开了设计师,则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今天,在设计与苗木到底是谁选择谁的问题面前,似乎已经很难说谁主谁次。设计和苗木做“双向选择”的“真心英雄”在沪浙苗木交易会前全面热身。好的苗木为设计师时刻准备着,而优秀设计师正是让千姿百态的苗木成为城市景观。

  共同修补城市景观的缺陷

  与发达国家的城市景观相比,上海的绿化景观到底有什么缺陷?设计师自有设计师独到的眼光,发达国家的建筑有许多是座落在绿荫环抱中的,而上海的许多建筑是绿化所难以遮住的。上海诚培信园林股份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总设计师罗华非常形象地指出上海景观绿化的缺陷,再矮的建筑如别墅,也是房子在外,绿化宛如裤腰带、沙滩裤和袜子。造成这样的缺陷,除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以外,设计与苗木到底谁的责任重大?这需要景观创造者的设计师和苗木供应商共同去解决这个缺陷。上海的绿化环境比改革开放前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常绿树品种少、色叶树的色彩表现差、落叶树的“海拔”不高这三大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当然,这不能全怪设计师,也不能全怪苗木生产和供应商,但是弥补这个缺陷,却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在设计上,要全面突破“常绿树种做背景、落叶树种充天际线、常绿小灌木作前景”的程式化布置,通过苗木商生产和开发新品种来共同修补这个缺陷,让城市建筑的“裤腰带”绿化变成“风衣”、“大衣”、“外套”、“披肩”等。

  共同避免同质化

  在业内广为流传着一件事情,那就是浙江许多苗木商砍掉了大量的杜英、乐菖含笑等苗木,这是盲目跟风带来的恶果,而长期以来的盲目跟风已经使浙江的苗木品种普遍同质化。业内人士任梦非指出,上海的绿化如果需要红叶石楠,转眼浙江的苗圃就是“一片红”。以至于家家苗圃种一种苗木,千军万马挤一个市场,结果是自己种的树自己砍。上海北斗星景观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总经理虞金龙指出,苗木生产要本着多色彩、多样化、多形态、多品种的“四多”理念,全面丰富植物的供应体系,特别是在品种上全面走“上游”路线,每生产一棵苗木都要考虑一下设计的需要,建立起完整的一个苗木资源库和供应链,哪怕是一棵树的需求也能够得到满足。这就是市场,这就是设计与苗木双向选择的公平机制和公正的平台。

  共同培育景观大树

  都说上海的树有的长不大,许多地方几年下来,种下去的树好象大不起来。对此,业内人士姚振楠指出,上海最大的一棵悬铃木在长宁区,其投影是1000平方米;最大的一棵香樟树在徐汇区,其投影是680平方米,这些树是怎么长大的?除了年代的积累,与设计和苗木不无关系。设计与苗木的双向选择,基础是什么?就是要让进入上海景观绿地的树是可以长大的,设计师把这棵树安排在什么位置上,苗木商要提供先天条件较好的树,这就是一种基于同一个目标的“双向选择”过程,双向选择成功与否与这棵树能否长大有着太大的关系了。双方都要重视一点,这样才能在不远的将来在上海的各个角落里都能看到大树。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jojo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