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园林学习网 → 人物访谈|园林新闻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高级搜索 |
园冶杯优秀指导教师系列访谈之三:丁彦芬
解惑,而不是照本宣科 --2010“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系列访谈 ![]() 丁彦芬,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园林系主任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做研究需要创新性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而写论文需要强大的联系和分析能力。在研究性论文的指导方法上,虽然通常很难寻找一些固定的教学准则,但仍然需要指导教师从基本理念角度入手,把握整个论文写作的漫长过程。就这个问题,中国风景园林网记者独家专访了2010首届"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竞赛论文组一等奖获得者指导教师、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主任丁彦芬老师。 人物介绍: 丁彦芬,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园林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主持国家林业局课题"桂花育苗技术规程"、校内课题"江苏芍药切花栽培技术的研究"。此外,在屋顶花园植物选择、耐盐碱植物选择、切花保鲜技术等方面亦有研究。连续多年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曾获学校"十佳青年教师"称号。 在2010首届"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作品、论文)国际竞赛中,丁彦芬副教授指导的植物研究论文《五种屋顶绿化景天属植物耐旱性的研究》获得论文组一等奖。 教学是精彩的"解惑",科研是课堂实践案例的源头 中国风景园林网:在这个毕业作品的指导过程中,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丁彦芬: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这本身是一个非常美好而有意义的过程。 中国风景园林网: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您的主导思想是怎样?有哪些方法准则?您通常会从哪里作切入点,您又着重于哪些方面的引导呢? 丁彦芬:我的主导思想是能够让学生的科学思想自由放飞。在方法上,我指导的作品为研究性论文,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准则。我把握着一个基本理念,就是选题必须要有意义,研究内容必须要先进,研究方法必须要创新,结论必须要科学。 中国风景园林网:在对参赛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是否曾遇到具体的困难与麻烦?怎样努力克服的? 丁彦芬:具体困难是有的。比如开始时做试验的材料和仪器设备条件不够充分,后经学院领导协调,都圆满解决了。这次竞赛活动,学院从始至终都是我们的后盾和强有力支持者。 中国风景园林网:您本人长期、着重研究的课程议题方向?能否在教学中做相应的结合?能否谈谈理论研究在项目实践中的结合方法? 丁彦芬:着重研究的课程议题方向是园林植物生产及应用。我个人认为,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学生"解惑",精彩的解惑而不是照本宣科,是理论结合实践,同时旁征博引;而科研恰是课堂实践案例的源头。
编辑:jade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