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文化传承培育牡丹经济 年产值10亿-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编辑: | 阅读:
洛阳:文化传承培育牡丹经济 年产值10亿
[日期:2009-04-2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佚名   发表评论(0)打印



    牡丹经济每年带10亿产值

  2001年以来,洛阳旅游收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占GDP的比重由不足1%跃升到13%以上。

  “牡丹香韵邮万国,河洛芬芳传年年”。

  第27届洛阳牡丹花会与2009年世界邮展的联手牵合,使洛阳迎来单日接待游客73万人次的赏会盛况。

  国际集邮联合会主席约瑟夫·沃尔夫说,世界各国和地区集邮界的朋友们共享了集邮之艺术魅力与牡丹花海交相辉映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增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集邮爱好者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洛阳市政府在花会和邮会期间收获颇丰,签署了91个对外合作项目,总投资达507.1亿元,较上届花会增长12.5%。洛阳市市长郭洪昌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这些项目的启动将对洛阳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传承培育牡丹经济

  洛阳,因地处洛水之北而得名。牡丹在洛阳的种植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牡丹因洛阳名甲天下,洛阳因牡丹增辉添彩。牡丹已经成为洛阳重要的城市形象代表,牡丹文化已经成为洛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洛阳市花会办副主任蔡兰霞介绍,洛阳牡丹花会,起步早、规模大、持续性强,不仅是河南省政府确定的全省性重大节会,现已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地方节会之一。

  1982年9月,洛阳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牡丹为洛阳市市花,并决定每年4月15日至25日举办牡丹花会。1983年洛阳市开始举办首届牡丹花会,至今连续成功举办了27届。1991年4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洛阳牡丹花会更名为河南省洛阳牡丹花会,使牡丹花会发展成为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2005年年初,洛阳市实施了工业强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根据牡丹适应气候、花期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进一步扩大牡丹花会的规模、影响和拉动作用,将牡丹花会与“五一”旅游黄金周有机结合了起来。洛阳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市政府提议又作出决定,将牡丹花会会期改为每年的4月上旬至5月上旬,将花会会期延长为一个月。

  近年来,洛阳市还紧紧抓住评选国花的机遇,开展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牡丹宣传活动。拍摄了电视艺术片《中国牡丹》,精心制作了电视专题片《牡丹情》并在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播放,使海内外对牡丹和洛阳有了更多的了解。

  牡丹知名度的提高,对办好牡丹花会、树立洛阳形象、扩大海内外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古都的形象使者,洛阳牡丹在英、美、法、德、澳大利亚、荷兰、比利时、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生根开花;以花为媒,古都洛阳先后同日本、法国、保加利亚、美国、韩国等国家的一些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经过27年的实践探索和丰富完善,洛阳牡丹花会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2008年6月,洛阳牡丹花会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家级文化品牌。

  品牌支撑扩展牡丹经济

  为了实现对洛阳牡丹品牌的保护,2002年洛阳市申请了“牡丹原产地标志”,并制定了省级“种苗标准”、“盆花标准”。牡丹专业化的基地生产,增强了洛阳牡丹经济的竞争力。

  蔡兰霞说,洛阳市政府为了加快牡丹商品化产业化步伐,市财政贴息扶持扩大种植面积,在洛阳近郊农村扶持牡丹产业发展。积极发挥牡丹生产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扶持农户发展观赏型、商品型牡丹,建立了牡丹基地90处,扩展牡丹种植面积近2万亩。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现在已开发出近百个牡丹新品种,并且成功完成了让牡丹四季开花的技术研究。目前,洛阳已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基因库,牡丹品种发展到了千余个。

  牡丹品牌效应逐渐显露,牡丹经济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洛阳牡丹由最初的种苗销售、鲜花销售、切花,发展到现在牡丹化妆品、牡丹干花、牡丹茶等深加工产品,有了牡丹剪纸、牡丹刺绣、牡丹三彩等衍生工艺品;也有了牡丹舞、舞剧《牡丹魂》、歌曲《洛阳牡丹》等歌舞作品。

  靠着不懈探索,牡丹深加工产品以及其他牡丹文化产品得以迅猛发展。每年这些产品收入,就已占到了牡丹产业链总收入的一半以上。目前,洛阳牡丹年产值达10亿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日本、美国、荷兰、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牡丹经济激发城市活力

  牡丹花会举办以来,洛阳每年都要集中力量完成一批“花会工程”,积极创造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

  洛阳先后建设了飞机场,改扩建了火车站,完成了一大批路桥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道路网络和各县市快速通道已经形成,对外开放设施进一步完善。洛浦公园等一大批深受欢迎的公园、绿地、水面、广场及群众休闲娱乐场所,已成为城市的明珠和绿色项链。

  牡丹桥、牡丹大道、牡丹广场、牡丹大酒店、牡丹城宾馆等一批以牡丹为标志的建筑物,纷纷在牡丹花会中应运而生,不仅突出了洛阳牡丹文化的内涵,而且增添了新的城市景观,古老的城市依旧涌动着青春的气息。

  洛阳牡丹花会非常注重内容创新,以经贸活动为主线,围绕经济办花会,办好花会促经济。通过举办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经贸会展活动,不但给广大企业提供了展示形象和进行经济贸易的舞台,而且使牡丹花会从最初举办时赏花观光的文化旅游活动发展成为融经贸、赏花、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也为花会本身注入了旺盛活力和生命力。

  牡丹经济带动大旅游

  “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使洛阳成为我国建都时间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从而给洛阳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牡丹花会映秀了牡丹城,牡丹城串起了洛阳丰富的旅游资源。”洛阳市旅游局副局长林基建说。

  林基建说,洛阳市一直重视旅游业发展,早在上世纪80年代,洛阳旅游就已经蜚声国内外。进入新世纪,洛阳市委、市政府以宽广的视野来审视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洛阳市投入了大量资金,以办好牡丹花会为龙头,在进一步改善龙门、白马寺、关林、汉光武帝陵等原有旅游景点的基础上,新建了古墓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千唐志斋、都城博物馆等人文景观,开发了小浪底、万山湖、白云山、老君山、花果山、青要山、西泰山、鸡冠洞、龙峪湾、重渡沟、神灵寨、陆浑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风光旅游点,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多条旅游热线。

  唐三彩、牡丹书画、牡丹花会纪念品借旅游而走俏,旅游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完善又进一步促进了旅游。目前,洛阳有旅行社89家,注册导游员2600人,开放性旅游景区(点)63家,其中,2A级以上景区27家,旅游星级饭店58家,旅游车船公司12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500余家。从洛阳始发的列车8列,途经洛阳的列车72对,开通的航班12条,交通体系的日渐发达也逐步使洛阳构建出旅游大畅通的格局。

  据统计,2008年洛阳市接待游客4567万人次,同比增长14.10%。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0.79万人次,同比增长17.52%;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536万人次,同比增长14.08%;旅游总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15.26%。其中旅游创汇9729万美元,同比增长17.16%;国内旅游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15.04%。特别是2001年以来,洛阳旅游收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占GDP的比重由不足1%跃升到13%以上。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旅游业已成为洛阳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洛阳已成为全国20个黄金旅游城市和海外华人寻根问祖的热点地区。

  2009年世界邮展暨第27届洛阳牡丹花会的成功举办,使洛阳牡丹国际品牌的形象不断延伸,洛阳牡丹的国际化之路,正在从更宽广的视野走向更宽广的现实。

  【相关链接】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五千年文明史。市区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总人口654万,市区人口151万。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重要文物遗存400余处,出土馆藏文物40多万件。洛阳山河形胜,园林繁茂,牡丹久负盛名,洛阳牡丹花会,至今已历27届。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有关 洛阳  文化  产值  牡丹经济  的新闻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