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组织拨款10万元 抢救濒危郑州古树(图)-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民间组织拨款10万元 抢救濒危郑州古树(图)
[日期:2009-12-21]  来源: 中原网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没有古树的城市少了几分厚重,有古树而市民不知道保护的城市,是文明程度不高的城市。古树名作为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是论证历史的“活化石”,郑州有3600余年的历史,而这里生存着中国现存最古老的4500年前的古柏,同时还生存着大量古树名木。今年年初开始,《郑州晚报》与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协手,推出了发现保护郑州古树的活动,得到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团体的参与,找出了还未被保护的58株古树。12月1日,“阿拉善生态协会”民间组织,得知郑州在古树保护上的努力后,于14日,专门拨付10万元,帮助郑州抢救濒危古树。

  郑州的古树为什么这么少?

  3年前,本报就开始关注郑州的古树,从全国著名的嵩阳书院的大将军柏和二将军柏开始,再到黄河边来潼寨的古皂角树,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了长在他们身边的古树的价值,渐渐参与到保护古树的行动中来。

  几年来,在黄河路六里屯和二七塔东北方向300米,都发现深埋地下10多米的汉代古墓群,其实,1000多年前,墓主人下葬时,埋得并不深,是被黄河冲积的沙埋了一层又一层,这两个地方发现泥沙堆积有5~10米。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普查组组长汪枝介绍,邙山是黄河向东流的最后一座山,河出邙山后形成冲积平原,郑州是扇形平原上的第一座城市,市区西高东低,现在西侧还能见到丘陵和洼地并存。据绿化委在册登记的古树,郑州市建成区现存的古树只有23株,它们之所以能生存下来,是因为当年它们生在丘陵上,未被泥沙堆埋。

  现在的郑东新区,极难见到树龄过百年的大树。因为当年在低地的古树,都被河水浸死或被泥沙掩埋掉了。“郑州现存的大树,活下来的更是比其他城市艰难,但是与北方的省会城市比,郑州保存的古树还是较多的。”汪松枝说。从今年3月开始,媒体、专家和民间保护组织,深入郑州郊边乡村找寻,并呼吁市民保护古树。“保护这些大树,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汪松枝多次重复这句话。

  郑州和所辖市县,现存古树名木1390株,一级保护古树501株

  经过绿化部门登记在册已经被保护的古树和名木是在一起的。包括郑州和所辖市县,现存古树名木1390株,分属28科49种,其中一级保护古树501株(树龄500年以上),二级保护古树248株(树龄300年以上),三级保护古树520株(树龄100年以上);现存古树群4处,共计583.3333亩。城市建成区内有古树198株,名木121株,主要分布在市管公园内。

  今年3月24日,本报和市绿化委一道,以《郑州古树面临生存危机 哪儿还有古树请告诉我们》为题,呼吁让市民保护古树,并提供身边未挂牌入册的古树,几个月内,发现未入册古树58株。华山路与伊河路交叉口的周新庄内有株奄奄一息的300余年古槐,古荥镇古荥村有一株500年古槐等。仅古荥村一个村民组,就有古槐和古扁柏10株,树龄在300年的二级古树有6株。南邻的纪公庙村,有古皂荚和古槐5株。“我们古荥村相邻的4个村,就有18株古树,完全可以建一个名副其实的古树公园。”村民一边领着记者看树,一边提议。记者把这些未入册的古树,都上报到了市绿化委员会。

  [ 保护古树的他们 ]

  四处奔波救树的刘俊磊走了

  晚报的护树行动中,参与最早和次数最多的,是河南省林业研究院的林业专家刘俊磊,2004年,本报最先关注到环翠峪风景区千年古木畺,刘俊磊翻山越岭去考察救治;2005年5月初,驴友在尖山乡半山腰中发现大片古山楂树群,当时35岁的刘俊磊和记者一起,爬山寻树,确认是一片古树名木,并提出保护办法;2006年3月12日,新密凤凰山景区山间,发现一株快病死的300多年树龄的古杏树,刘俊磊带着药水和工具,赶到山间,爬到树上给树“把脉”治病,最终把树救活;2007年5月28日,记者发现淮河路阎庄村口有两株300年的古柏,相邻路面施工时的大量土方和建筑垃圾,把树干埋了一米多,刘俊磊立即与中原区绿化所沟通,最终把土方挖出,给树做了不锈钢护栏,救活了其中一株;2008年初,刘俊磊患病时,还和记者一起,赶到伊河西路周新庄村,商讨救治被水泥封死、绿化部门未入册保护的300年的古槐……“现在他走了,我们都很怀念他,他救活的很多古树也会怀念他的。”凤凰山景区负责人赵胜利,一谈到刘俊磊,就对他的英年早逝欷歔不已。

  为树动情大哭的翟福全

  翟福全,郑州四中植物学退休教师,今年初,76岁的他看到本报护树报道,第一个报名参加了护古树分队,他不辞劳苦,到人民公园和各小区内,查看古树生存状况,提出很多意见。翟福全的邻居曲书经老师介绍,1955年,翟福全开始代课,一旦他到外地出差,回来必买树苗或树种,植到四中校园内,现在四中校园内,翟老亲手种植并保存的乌桕、榉树、元宝槭、杜仲等5株树,被二七区绿化部门挂牌为我市“稀有树种”。“1999年,学校一位领导派人把老翟40多年前种的大杨树伐倒,老翟抱着树哭了半天,后来找了4趟市政局,要求处理偷伐树的人,最后校方再也不敢乱伐树了。1999年末,学校要在操场北侧建实验楼,听说红线刚好圈住40多年树龄的榉树和元宝槭,老翟三天两头跑市政局和规划局,要求重新设计规划图,楼最终向后退了4米。老翟得知后激动得直掉泪。”曲书经说。

  昨日,记者与在北京的翟老通电话,他第一句话说的是:“上次大雪,听说郑州的行道树压死很多,太可惜了,幸亏校园内的几株老树没事。我近期回去,咱们一起再看看今年上半年的那些古树。”爱树之心,溢于言表。

  [ 保护古树的民间组织 ]

  为护树尽心尽力的他们

  南曹乡从前有座千年古寺,遭遇多次劫难后主寺已毁,但一株银杏树却顽强活了下来。本报曾报道过一位老人,23年来一直守护着这株千年古银杏树,在她的守护下,树越长越旺,现在直径已达2米左右,是郑州市区内现存的直径最大的古树,也是市区唯一树龄过800年的古银杏树种。一般的银杏树都被称为中国植物活化石,而这株银杏树,更成了宝贝,现在,有很多人都为保护这树出点子。

  近一年来,经过本报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保护古树的行动中。古荥村的李文秀老人,40年来,一直保护着院内的一株古树,为了保护树,她舍不得拆房;二七区小王庄村主街上有两株350年的古槐,住在附近的王大妈每隔几天都会给两株古树浇水;积极植树、保护古树的徐凤洲老人,是二七塔边两株古柏的移植和保护者,本报曾连续对他护绿的事迹进行报道,今年11月,在郑州市新中国成立“60年60人60事”评选活动中,徐凤洲当选为感动郑州60人之一。

  为树捐款10万元的协会

  看到本报的报道后,中国自然之友环保组织河南小组,派工作人员王芳女士,加入到行动中来,成为保护古树的专员。今年以来,王芳与本报记者一起,多次深入偏远山村,找寻并救助古树。12月初,中国第一个由企业家团体组建的环保组织——阿拉善生态协会,提出拨付专款来救助郑州及周边古树的建议,14日,自然之友河南小组负责人崔晟,专程赶到北京,与该协会签订拨付第一笔10万元专项救护古树基金合同。

  政府将全力抢救濒危古树

  市绿化委负责人厉天斌介绍,我市近期将加大对濒危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力度,积极组织园林绿化专业技术人员对濒危古树进行及时抢救,改善立地条件,加强水肥管理,防治病虫危害,全力加以保护。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觉保护身边的古树名木,希望媒体更多地报道保护古树名木中涌现出来的个人和团体。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