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双宜城市 建设生态峨眉-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打造双宜城市 建设生态峨眉
[日期:2009-12-23]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   发表评论(0)打印



  省级生态县创建?峨眉山篇

  蜀中多仙山,峨眉天下秀。

  峨眉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因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而名闻天下。

  坐拥仙山福地,峨眉山市市委、市政府吃“生态饭”、打“生态牌”,珍视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做足生态文章。特别是近年来峨眉山市市委、市政府以保护峨眉山、建设生态市为目标,着力打造“宜居、宜养”国际旅游城市,积极建设生态峨眉,在探索生态文明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科学发展不动摇生态立市为根本

  峨眉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幅员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12镇6乡、253个村,总人口43万人。境内国家5A级风景区峨眉山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并于1996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多年来的精心建设,峨眉山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四川省环保模范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认识上,峨眉山市同样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坚持不懈的过程。上世纪50年代末,生态环境也曾遭受严重破坏,90年代,也曾过度强调GDP,发展传统重工业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经过实践和反思,我们认识到,作为世界双遗产所在地,以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以打造双宜城市为目标,峨眉山市的生态资源是最突出、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生态和环境是峨眉山市最大的竞争力,关系经济社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必须下大力气保护;生态投入是具有巨大长远回报的投入,关系旅游服务业发展、经营城市和投资环境,必须下大力气投入;生态工程是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市民人居环境和身体健康,必须下大力气推进。

  为此,我们坚定了环境也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围绕“旅游兴市、工业强市”战略目标,把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建设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发展的突出位置,采取“粉尘污染大治理、水污染大治理、固废污染大治理、产业结构大调整、市容市貌大提升”五大行动,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收到了显着效果:一方面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43亿元、财政总收入18.4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2%、16.6%、34.22%;共接待中外游客391万人,旅游总收入31.35亿元;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得到了不断加强,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峨眉山将以创建生态市为契机,加快推进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文化建设,实现峨眉山市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共峨眉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忠义)

  战略

  把环境作为最大的竞争力来打造,把生态作为最大的产业来发展,以生态立市

  峨眉山市委书记陈忠义在全市干部大会上说:“保护好这一方生态,走一条生态发展之路,是峨眉山市唯一正确的选择。作为执政者,保护不好峨眉山的生态和资源,将有负历史、愧对子孙!”

  “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在峨眉山,保护好生态就是抓经济、促发展,是真正对群众、对未来负责。”市长王毕泉说。

  对于“生态”的认识,峨眉山市干部群众达成了共识――

  作为世界双遗产所在地,2007年,峨眉山市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并率先在全省县级市中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随即,峨眉山市又提出了打造适宜居住、适宜休养的“双宜”城市目标,启动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市。

  建设生态市,被峨眉山市市委、市政府作为一项事关长久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市级相关部门和镇乡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市政府组织完成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市人大审议颁布,制定了《关于建设生态市的意见》和《生态市建设实施方案》,与28个市级部门和相关镇乡签订了责任书。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围绕生态产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生态人居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四大工程全面开展创建。

  “正如市委书记陈忠义所言,峨眉山市就是要把‘环境’作为最大的竞争力来打造,把‘生态’作为最大的产业来发展,以生态立市。”峨眉山市环保局局长彭启福说。

  行动

  以“生态发展”的方式处理工业、旅游业、遗产保护的关系,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旅游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始终

  作为继黄山和泰山之后我国第三处、四川省唯一一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所在地,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城市,旅游业,无疑是峨眉山市“不可动摇”的支柱产业。

  旅游兴市,是峨眉山市无庸置疑的选择。

  但与此同时,雄心勃勃的峨眉人,还制定了“工业强市”发展战略。

  “发展工业与发展旅游业、遗产保护相矛盾吗?旅游大市能不能够发展工业?”在峨眉山市,这曾引发了一场大讨论。“重要的不是我们发展什么,而是怎样发展!”在峨眉山市工业发展大会上,陈忠义指出,“如果我们发展的是生态工业,走的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以“生态”为纽带,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峨眉山市走上了以生态经济支撑生态市建设的良性发展道路。

  发展生态工业,针对传统的冶金、建材等高耗能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政府规划调控,一方面大力实施“产业归区、项目入园”,环评审批严把新上项目关口,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杜绝落地。另一方面,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改造生产工艺,发展轻净产业。三年来,开工建设投资过亿元项目27个,工业投资增长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年翻一番、今年可逾50亿元,工业贡献税收可达10亿元。

  推进生态农业,把发展高效生态型农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建设,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提升产业化水平。

  提升生态旅游业,以峨眉山为依托,建设天下名山广场,开发峨眉河、赶山河休闲走廊,配套完善城市旅游项目,建成大佛禅院、文化广场和旅游精品一条街,实现了景区城一体化、生态游一体化、文化游一体化。

  生态建设中,市委、市政府舍得投入,把生态市创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逐步实现了环保设施社会化投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三年来,全市累计投资数亿元,大力实施粉尘污染大治理、水污染大治理、固废污染大治理、产业结构大调整、市容市貌大提升“五大行动”,全面推进“山水城一体”战略,彻底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2009年,峨眉山市因生态治理、环境改善而被确定为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市。

  启示

  环境质量改善、经济发展增速,峨眉山市创建生态市的实践揭示,生态就是效益、生态就是生产力

  推进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经济,走生态文明之路,峨眉山市已经尝到了“甜头”。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据四川省“城考”报告显示,自2006年以来,峨眉山市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结果连续三年稳居全省县级市第一名,2008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峨眉山旅游形象的提升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仍实现31.35亿元,比2006年增长10%;城市形象的大变化带动了房地产、城市旅游的大发展,三年来经营城市收益累计达到21亿元,大佛禅院、峨眉象城、峨秀湖开发等一批城市旅游项目的推进,使峨眉城正从旅游的“必经之地”转变为“必游之地”,2008年全市接待游客391万人次中城区就有201万人次,外地人到峨眉购房比例已达40%;生态环境的改善还提升了投资吸引力,三年来累计引进到位资金49亿元,同时带动了峨眉山市整体经济实力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群众“幸福指数”显着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峨眉山市经济、社会效益显着,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峨眉河整治等一大批环保和城建工程,让人民群众真正受益。人居环境的改善,生活品质的提高,还激发了公众参与环保的热情,提升了市民素质,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已成为峨眉人的自觉行动。

 

编辑:jojo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