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治理看到曙光-国内动态|园林动态-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滇池治理看到曙光
[日期:2009-12-28]  来源:春城晚报  作者:罗南疆 张勇 左学佳 张帜然   发表评论(0)打印



  几年前,新娘小裘在海大坝拍婚纱时,看到一个让她瞠目结舌的场景:一只洁白的红嘴鸥冲进水中再飞起来之后,全身都成了绿色。走近之后,在一股恶臭的气味中,小裘终于明白了昆明的母亲湖被污染到了什么程度。2008年以来,昆明市政府再次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整治滇池。从河长林、草海湿地、盘龙江金汁河的治理到《昆明市河道管理条例》,昆明对滇池的治理已提升到了法律层面。2009年,又有小孩在滇池边游泳时,滇池的变清真在从期待走进现实。

 


环湖截流有望彻底改变滇池污染现状

 


盘龙江水正在变得清澈

 

  ■新闻助读

  新昆明依水而建

  一边是劣五类水的滇池;一边是规模不断扩大的新昆明,脆弱的生态能否承载城市的扩张?

  10月,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说,要跳出昆明看滇池,跳出云南看滇池,站在全国看滇池,放眼世界看滇池,让滇池将来成为昆明最重要的综合增长点。

  10多年来,滇池这颗高原明珠失去风采,甚至与太湖、巢湖成为中国污染最突出的“三大湖”。滇池治理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年5月底,滇池治理已累计投入资金96.42亿元,但治理进展缓慢一直受到市民诟病。

  由于滇池是半封闭型湖泊,自净能力较低,水质状况受气象影响较大,平均每4年滇池水才能置换一次。加之滇池位于昆明城市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因此,入滇河道的治理是滇池治理的关键。

  36条主要入湖河道和90余条支流、沟渠是滇池的主要补给水源,这也是污染物进入滇池的主要通道。监测数据表明,由河道进入滇池的水量年均近9亿立方米,约占滇池流域入湖水量的73%,向滇池输送的污染物达到了8成左右。

  12月16日,昆明市环保局发布消息,实施“河长制”近两年来,滇池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36条入滇河道中15条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据了解,目前我国江苏、云南、黑龙江、四川、湖北、辽宁等地先后推行“河长制”,“河长制”已被实践证明是在河道污染治理中比较有效的一项制度。

 


新建公园改变城市景观

 

  盘龙江  日渐干净的水面开办龙舟赛

  今年10月份才结束的盘龙江龙舟赛让很多市民直呼痛快。不仅龙舟赛划得过瘾,连日渐干净的江水也让市民发出“盘龙江就是昆明多瑙河”的感慨。其实,盘龙江的这一转变和对其所采取的综合治理是分不开的。

  除了对沿江排污点进行查堵外,有关部门还力促沿江企业尽早尽快使用中水装置,使流入江内的污水得到控制。就在一个多月前,昆明环保科普协会发起组织一些市民徒步盘龙江时,还看到一些小鸟在江边找吃的,还有鸟叫声。此外,还有市民表示,盘龙江从圆通大桥到双龙桥一带,绿化面积大大增加,市民体育锻炼的设施也多了起来。

  野生鸟类在主城区安家

 


  据了解,自2008年以来,盘龙江沿岸已拆临拆违建筑物10.67万平方米,河道清淤2200吨,绿化河道7.4公里,建成占地1.2万平方米的龙川小游园一期工程。还对入滇河道沿岸200米范围内涉及的81户养殖户进行了关闭、搬迁。尽管昆明整治盘龙江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整个盘龙江水质仍旧较差,富营养化严重,水中漂浮物依旧很多。昆明的市民一天天地感受着政府治理盘龙江所带来的变化,同时也期盼着昆明人的母亲河早日变清澈,两岸绿树成荫。

  今年,盘龙江上段华坝至大花桥段整治结合了盘龙区北部山水新城片区的开发加快推进。建成了盘龙江“河长林”,完成了河道绿化3.5公里。除了龙川桥公园开工建设外,记者发现沿岸还有三四个公园的建设已步入招标阶段。

  未来的盘龙江绿树成荫,在江水掩映下,肯定会再增添几分多瑙河的分量。

 


张祖林检查入滇河道治理进度

 

  金汁河  “烂泥塘”变身小游园

  每天早上,状元楼社区的居民们都会到金汁河边占地5000平方米的拓东小游园里,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这个以往的烂泥塘已“变身”为精致小游园。奇石、翠、小桥令人赏心悦目。结合金汁河改造,拓东街道办事处首先和辖区内的13家公共单位共同协商拆除了河堤上的违章建筑。像金汁河拓东小游园一样,金汁河畔已经建成的16个沿河带状小游园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金汁河由松华坝水库左岸引水,顺盘龙江东西山麓南流,贯穿昆明东部,汇入枧漕河,最终流入滇池,贯穿盘龙、官渡两个区,在盘龙境内全长18.6公里。

  和盘龙江不同,金汁河有部分河道被地面建筑覆盖。去年以来,盘龙区便打开了被覆盖的河道1200多米,使金汁河现出了真身。这样一来更有利于河道清淤、沿岸绿化等工作的开展了。本来,市政府要求在金汁河沿河建设生态型河堤,但由于该河高于城市水平面,如将来流量增加,通过生态河堤渗透,河水将有可能在周围形成淹水区,故生态河堤至今未动工。

  从去年实施综合治理以来,省政府已审批了6900万元资金对金汁河5.94公里的河道进行清淤、河堤加固、沿河绿化、拆违拆临。但由于沿岸一些建筑物不具备拆除条件,为完成今年年底全面截污的任务,按照有关领导的指示,金汁河采取了截污但暂不整治的措施,把金汁河上游的河水全部接入了排污主干管。

  湿地

  5万亩“肾”调和滇池水质

  5月,准新娘鲁鲁把婚纱照拍摄外景地选在了滇池边的五甲塘湿地公园,而婚礼地点则选择在滇池边一家酒店。

  8月底,国家领导人站在西华湿地的亭子里,远眺茫茫滇池。走进这个被国家领导人赞许的湿地,始终伴在耳边的是鸟鸣声声,眼前是芳草萋萋。

  今年,经过昆明市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滇池水体水质已遏制了继续恶化的趋势。按照规划,2020年,滇池流域污染将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总体好转,滇池水体稳定达到Ⅳ类水质。这之后的背景是,滇池列为我省九大高原湖泊治理之首,已连续3个5年被纳入国家“三河三湖”治理规划和重点。

  湿地被称为滇池的“肾”,在调节、净化、提供动物栖息、生态治污等方面功效显著。湖外的农田回归水、地表径流、湖内的水体通过湿地的交换,水体中的氮磷物质通过水生植物的吸收,实现了氮磷的去除、转化,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湿地旁可下水游泳

  西华村53岁的杨自友在滇池边土生土长,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片大湖。他告诉记者在西华湿地旁有些水域下网打鱼,两米深的网都清晰可见。今年夏天,村里的娃娃已迫不及待地跳进水里游泳了,杨自友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管护湿地,滇池的每一丝变化都刻在他的心里。而在五六年前,“风平浪静看水面,海油(蓝藻)都有多厚!”

  西华湿地位于高海公路以东至滇池湖岸,北起碧鸡镇古莲村,南至西华红联村民小组,面积约781亩,其中生态湿地281亩,生态林约500余亩。“除了脚下的栈道,其他几乎没有人为设施”,西山区滇管局副局长袁亭聚告诉记者,栈道除了供人行走,也方便他们对湿地的日常管护。湿地的建设原则就是人工干预最小化、生态效果最大化,最大程度地依照其原有环境,就连栈道旁的野草也不会主动割掉。

  曾经,滇池边有大片的湿地,昆明人称之为草海。以海埂为界,堤内是茫茫草海,堤外是八百里滇池。今天的再次恢复湿地,正是奔着净化滇池水质而来。

  ■困难

  6大问题制约入滇河道治理

  记者在采访主城四区、晋宁等县区的入滇河道整治中,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坦言,面对入滇河道的治理,他们面临6大问题。

  资金缺口大。以西山区为例,今年市委、市政府考核的13条河道,预计共需整治资金14.6亿元,现到位资金仅7.17亿元,资金缺口超过7.43亿元;截止到今年下半年,五华区也已累计投入7.7亿元整治滇池入湖河道。入滇河道治理需要大量资金,而在目前新昆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让地方政府有些捉襟见肘。

  项目审批、综合协调、施工监督管理难度大。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河道整治中需报批各项规划、建设审批手续,因工程完成时限和资金的压力,工程建设在未完全取得许可的情况下开工,造成项目建设程序不完备。工程开展时工作需综合协调市级各职能相关单位,但协调工作问题较多。

  设计变更调整,需要及时完善各项手续的报批。在实施河道整治过程中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河道综合整治“158”标准实施,工程批复设计方案有关河堤修复、绿化建设等方面要适时调整、变更。但在实施相应设计方案调整后,未完善相关立项、规划报批手续,这些工作需要市级相关职能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以完成审计部门要求整改,完善各项相关手续。

  整治中土地使用问题给工程带来不利影响。河道两岸整治涉及的土地数量较大,按工程规范需对土地进行征用,但资金需求短期无法实现,为缓解资金压力,有些县区整治所需土地采用租用方式解决,但却不能满足建设工程土地手续办理条件,河道综合整治竣工验收难以完善。

  部分工程涉及协调问题难度大,影响工程进度。在综合整治过程中,部分地段需要自来水管、电线杆、光缆等迁改,涉及的范围广、须协调的部门多,手续复杂,影响了工程的推进。玉带河处于城市中心,整治工作受到一定限制,附近单位的消防栓、电线杆、自来水管、光缆、单车棚至今未拆除,昆华医院的氧气管至今未迁除,影响工程的整体推进。

  支流(沟渠)综合整治难度大,进展缓慢。某区水务局有关人士坦言,支流(沟渠)的整治,采用结合城中村改造、截污工程纳入雨污分流次干管及支管配套建设工程等方式分步解决支流(沟渠)拆迁量、截污工程量过大的问题,要在年底全面完成支流(沟渠)整治难度很大。

  ■专家观点

  滇池治理看到曙光昆明市社科院院长龙东林

  《昆明市河道管理条例》是滇池治理的需求,地方政府出台这样的法规,在全国内湖治理中昆明走在前列。

  当今的中国污染最突出的“三大湖”太湖、巢湖、滇池,以太湖为例,有7个省的河道汇入,出台统一的河道管理条例显然是不可行的。而所有入滇河道都在昆明,这为地方政府立法治理、保护滇池提供了天然优势。在昆明辖区内有效管制入湖河道的排污、治理,《昆明市河道管理条例》提供了一个法律的依据,形成了长效机制,依法治湖、科学治湖。

  目前,滇池治理进入关键阶段,一年多来的整治成效明显体现,这也验证了目前的工作思路是正确的。11月9日,国内环保专家参观了滇池从西到东的湿地,他们评价水质比西湖好。在今年大旱、水量只有往年60%的背景下,国内专家的这一评价是非常难得的。种种正在转好的迹象,让我们看到了滇池治理的希望和曙光。

  操作性更值得关注

  在强调立法创新、地方特色的同时,立法机构更要强调不能与上位法形成冲突。

  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的“鬼节”为例,市民会在盘龙江等河道边烧纸,这几年来城市管理无法遏制这一现象。现在立法对这种行为进行处罚,在实际中具有多大的操作性,值得关注。如果制定出来不实施,或实施不了,《昆明市河道管理条例》就将成为一纸空文,如何保证法的严肃性?

  地方立法的细节、操作,必须有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对于河边烧纸这样的社会传统习俗,政府应该采取柔性手段,移风易俗,给予必要的尊重,而不是一律以行政行为加以遏制。

编辑:Aggie | 阅读: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 请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评论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var k=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