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园林学习网 → 国内动态|园林动态 | www.chla.com.cn 中国风景园林领先综合门户 | 高级搜索 |
南京:摈弃大拆大建 老城南将逐院逐巷恢复
![]() ![]()
摈弃大拆大建,新版规划体现保护与复兴新思路 【新闻提示】 老城南是南京历史最为悠久、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地区之一,其保护与复兴工作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昨天,记者在市规划局组织召开的新版《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保护与复兴规划》通报会上获悉,老城南保护将采用小规模、逐院式、全谱式逐步推进的方法,实现全面保护、应保尽保。有关专家认为,逐院式复兴对城南其他地段保护工作具有示范意义。 据悉,该规划方案将于近期公示。 规划亮点 重点关注 亮点一:逐院式保护,已拆片区按老地图恢复街巷 此次规划的老城南历史城区范围为:北至秦淮河中支(运渎)、东西分别至外秦淮河、南至应天大街,占地约6.9平方公里。 和以前大拆大建不同,新版规划提出“小规模”、“逐院式”、“全谱式”地保护整治各类、各时期历史文化资源,所谓“逐院式”就是根据地块和建筑的条件一个院落一个院落地渐进地进行恢复保护。 门东、门西等片区已被拆迁的地块,将依据1937年地籍图、1951年地界图等鼎盛时期院落边界记录资料,按照原来传统的、真实的街巷进行建筑恢复,保留原有的空间尺度和记忆。 比如,上世纪城市改造过程中,南北向的箍桶巷被拓宽成30米左右,破坏了原有风貌。新版规划提出,按原有尺度把箍桶巷恢复到13米左右。 亮点二:保护名录中新增千章巷等10条街巷 在梳理原规划保护方案的基础上,新版规划把老城南98条历史街巷全部罗列出来,其中增补了千章巷、平章巷、信府河和磊功巷等10条历史街巷。这些街巷将在今后得到保护。 同时,规划还梳理出王泊沆故居、壹鉴堂、英王府、刘芝田故居、朱状元府、周处读书台等145处文物古迹;梳理出东市、西市、永安商场建筑群等175处推荐历史建筑(拟保护建筑);梳理出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33处。此外,规划还列出42处可定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45处不可定位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各不同街区相对应,同样加以保护,这在历来的规划里都是没有的。 亮点三:历史核心地段檐高禁超7米 新版规划将老城南的建筑高度控制分为五类。 其中,历史核心地段、其他未拆迁改造地段及中华门周边,檐口高度不得超过7米,并在外围划出10米的高度控制区;集庆路、长乐路以南其他地区的高度不超过12米;集庆路、长乐路至升州路—建康路之间的其他地区新建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8米;并将升州路—建康路以北地区的控制高度由35米调整为24米。 亮点四:资金不再就地平衡,保护资金主要由政府投入 围绕200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政府主导、慎用市场”的16字老城南保护方针,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的保护理念指导下,新版规划提出,改变以往资金就地平衡、就区平衡的旧模式,资金缺口部分将由政府牵头通过其他途径解决。而老城南保护方面的资金将主要由政府来投入。 本组撰稿 本报记者 邹伟 本报通讯员 万伟庆 老城南建筑恢复后,主要做公共设施 市规划局副局长刘青昊答记者问 记者:以前有消息说,老城南保护过程中鼓励居民回迁,是这样吗? 刘青昊:老城南保护与复兴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改善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改善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经适房、产权调换房、中低价商品房等,其中在一些有条件的区域,也会做居民回迁的尝试。但有些区域现在人口密度非常大,情况也千差万别,要都回迁不现实。 记者:老城南恢复的那些建筑主要用来干什么? 刘青昊:这些建筑的功能是混合的,其中大部分将用来做文化展示演艺中心、博物馆、旅游休闲等公共设施,也包括部分创意产业、商业、住宅等配套设施。 记者:老城南复兴与保护何时能完成? 刘青昊:这是一个渐进式的长期的过程,目前还很难确定要多少年能完成。但“二线三片”的复兴与保护,即明城墙、内秦淮河风光带一线和门东、门西、南捕厅三片将率先启动。 记者:原有的街巷都比较窄,如何解决交通和消防的问题? 刘青昊:新版老城南规划倡导绿色交通,在未更新的街区内部将建立电瓶车、自行车通行体系,在外围的停车场设换乘中心,鼓励居民与游客换乘电瓶车与自行车进入街区,并在街区内部设立方便的电瓶车站点与自行车停放。在明城墙边将建一条宽约7米的慢行道路,主要供旅游车辆、出租车和慢行交通使用。消防上,除建筑本身改造时要符合消防需求外,街区内还将配备一些便于通行的小型消防车。 记者:老城南复兴与保护将对南京的旅游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刘青昊:老城南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厚,新版规划将让未来的老城南形成旅游休闲娱乐的网络,而不仅仅是夫子庙一处“单打独斗”。今后,游客将从游夫子庙变为游老城南。 权威解读 重点打造“两带三轴四片四节点” 按照规划,老城南文化资源展示的空间结构可概括为“两带、三轴、四片、四节点”。 两带:城墙—护城河风光带、秦淮河传统风情带; 三轴:中华路传统城市中轴线;门东—门西传统民居展示轴;升州路—建康路历史文化资源展示轴; 四片:夫子庙传统科举和商业文化展示片区;门东传统生活文化展示片区;门西凤凰台历史景观与传统生活展示片区;南捕厅工坊生活文化展示片区; 四节点:夫子庙商业文化核心节点;水西门—朝天宫西入口节点;中华门标志性节点;东水关—白鹭洲东入口节点。 评事街设计效果图 南捕厅是老城南的重要片区之一。新版规划否决了以前建别墅的方案,凡是建筑结构较好、能保留下来的,将全部保留,并按照原有的尺度对其使用功能进行更新。以前南京有“十八坊”之类的说法,今后,南捕厅将形成以南捕厅巷、大板巷、绫庄巷、评事街为核心,以升州路、鼎新路为支撑的“江南七十二坊”的传统文化街区。七十二坊内主要用于云锦等非物质文化展示等。 一些老厂房也将获得新生。比如,原南京市纺织工贸集团公司和南京市贝尔德不锈钢制品厂的用地,占地约0.66公顷。此次改造与整治设计方案是,保留7栋厂房建筑,对其进行适当改造后利用;利用保留的一处厂房构架,结合景观设计形成文化广场等。 门东片区是老城南又一焦点。其中的蒋寿山故居为晚清老城南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保存较好,院落格局完整,以前居民在院落中的违建已拆除。在原规划中,蒋寿山故居计划变成一个大会所,周边是餐饮服务;而新规划中,蒋寿山故居则定位成故居博物馆。同时,其旁边的阳伞厂也纳入统一规划,作为一个整治单元。重新组合后,蒋寿山故居将摇身变成融博物馆、故居园林、街区公园为一体的旅游新去处。 【门东】 建“七十二坊” 传统文化街区 【南捕厅】 蒋寿山故居 将成博物馆 (本文来源: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
编辑:jojo |
阅读: 次
网友评论(调用5条) 更多评论(0)
最新推荐
企业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