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人韦
关键词:风景园林;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研究; 景观; 学科发展; 教育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tudy; Landscape; Subject Development; Education
摘要:国际上呈“退化的下降趋势”①的百年学科LA②,中国“迟到的春天”LA,今天都站在了十字路口。从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视角,探讨了LA教育的使命;提出明日的LA学科应在三大领域集结和拓展;阐述了LA教育的结构和内容。面对发达国家百年来LA教育的广域性走向,结合我国社会经济梯度递进式发展及其人才需求的特点,我国的LA本科生教育应强化能力培养;研究生教育则应明确区分职业型学位与研究型学位的差异,通过价值取向的先进性、方法途径的建设性(或创造性),强化LA的学科特质而获得新生。
Abstract:Whether it is a downward tendency internationally or a delayed spring in
内容:1 LA教育的问题
美国于1869年在农学院开设了相关课程《论风景园的理论与实践》。“大多数美国人认同”③,在1898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率先创立了LA本科教育,而不是很多人所听说的哈佛大学。两年后,哈佛大学也设立了LA理学学士学位,与7年前开设的建筑学理学学位并行。1929年又在LA的研究生方向中独立出城市规划专业。1936年起,上述3个专业被合并成设计研究生院,从此开创了建筑学、城市规划、LA“三足鼎立”的现代教育格局。
LA本科教育的创立早于美国的城市规划29年,早于英国的城市规划9年[1]。一个世纪后的今天,LA却相对落后了。
现在,中国台湾有15个高等院校创办LA专业,居然有造园、园景、景园、景观、景观设计、地景6个称谓。中国内地从20世纪40年代就出现了LA的“风景建筑学”翻译之争,时至今日,仍有风景园林、园林、园林科学与工程、风景建筑学、景观建筑学、景观建筑设计学、景观学、景观设计学、景观规划设计等更多的争论。除了名称争执,LA在学科内涵、学科方向、实践领域和行业规范等方面,许多国家仍处于缺乏共识的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孕育,近年来中国LA的社会需求呈“爆发”之势。然而好景不长。各相近专业争相涌入该领域;无数“景观公司”、“工程公司”毫无行业门槛地潮涌般进入该领域;在城市中,景观作为城市开发的外部性的典型问题,急需加强整治时,却不时地被带入“形象工程”的歧途;在风景区,“景观”不断地被作为“点睛之笔”,到处画蛇添足导致资源的开发性破坏。短短数年时间,“景观”成了破坏景观之源。
与全球性的LA学科“退化的下降趋势”相比,中国今日LA的“春意盎然”,是否潜伏着更为强烈的“退化”危机?具有百年历史的LA,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
2 明日LA教育的使命
人类步入工业时代时的矛盾冲突,孕育出了LA这一“新型的文明”。它被公认为处于人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艺术创造的交叉领域。
明日的LA教育,要跟上“后工业”、“知识经济”的步伐,需回归人类社会需求的本源,把准日新月异的“新型文明”的主脉,以百年前开创LA教育的勇气,重新承担起拯救人类、服务人类的历史使命。它们包括:
(1)教育、传播关于自然系统的知识,培训LA学生的构思、调整和实施的能力(Conceptualize、Coordinate and Execute),为确保高效发展过程中的和谐性做出不可或缺的贡献。
(2)为人类的健康权利、公共福利而创造公共空间产品,实现“影子价格”。以创造性的、科学的方法解决个人环境需求、社会环境需求和自然规律之间的冲突,而不是被越来越强大的私人资本的利益所左右。
(3)通过创造性的保护(Creative Conservation),确保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及其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环境与代际目标和区域目标相协调,为市场机制失效所带来的地状后果担起重任。
明日的LA教育,需要重新定位学科内核,需要明确界定其公共义务并动用公共力量推进其发展,需要设定职业门槛并将职业道德放在首位[2],这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态安全与生存质量。
3 明日LA的学科领域
从1843年英国设计师Paxton 设计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1:1比例的城市公园,到1923年哈佛大学沃伦.H.曼
为了LA 的生存,我们有必要清醒地定义LA的学科领域:维护、创造可持续的户外环境和区域地状。通过空间规划、设计和建设,达到资源保护,理性地使用土地,创造优质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的目的①。
从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视角,重新审视LA学科的历史起源、过程和有关国际宣言,预期未来并兼顾发展中国家的阶段特点,本文提出明日的LA应承担起以下三大领域的工作,即城市户外空间、地状、全感环境。
(1)城市户外空间(Open Space)
从解决极少数人与其环境的关系,到协调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跃进。Open Space作为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包括绿地、广场、街道、邻里和社区环境,现已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户外空间是现代城市的重要功能??户外游憩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城市中“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也是LA学科的历史起点。
(2)地状(Landscape)
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作为符号圈的载体,兼具着经济性、工程性、生活性和精神性,它无不记录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关系印记。土地的性状或面貌,对人类的意义具有两面性:作为人类改造活动的对象,能使人类的生活世界饱含意义;作为主体异化的后果,也能残留人类生存环境的破碎、耗竭和丑陋。
面对多专业交叉的符号圈,LA学科应该且有能力形成其特殊的优势,即以自然过程、工程技术、美学原理为依据,在土地与生态环境分析、土地规划与场地设计、生物配置与环境设计、环境(含视觉)影响评估等方面,磨炼和展现其无以替代的精湛技术,引导和控制自然和人文资源的文明利用。
(3)全感环境②(Environment Perceptibility)
土地作为生态环境、土木工程和社会经济的载体,或人类栖居地(Human Settlement),在各种开发条件下,是否仍然能保持天蓝、水清、树绿?人类是否有能力建设 “宜居的城市”?能否从大环境入手,从宏观上理解、解决局部的生态环境问题?能否维护与恢复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环境?能否重建(Restore)健康清新、鸟语花香、甜美祥和的“全感环境”?(笔者注:指充分友好的、通过人类感官所综合感知的宜人环境)
问题和需求,呼唤着明日的LA,能否像百年前那样再次勇敢地面对未来,为人类的生态环境做出新的独特的贡献?笔者认为明日的LA应在上述三大领域集结、拓展。
4 明日LA的教育结构和内容
本文对LA的庞大领域展开梳理,得出具有普适性的LA教育结构(表1)。
该结构以1:1 000为界,将专业核心分为设计、规划、科学研究3个层面。同时在客体的合规律性、主体的合目的性、“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性即专业能力三大方面,形成纵列。该结构提示LA教育应区分层次特点,集中有限的力量,教育培训学生掌握某层次上相对完备的专业基础框架,包括适用的先进价值观、匹配的专业知识、精湛(与相近学科相比)的专业能力。
4.1 价值取向(values and Attitudes)教育
西方的人本精神和东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二者已经融合成为LA的现代价值观。连同社会公正、环境可持续性等,应成为主流价值观贯穿LA教育的全过程。
LA的价值观教育须体现人类与自然共存共荣的自然之道,体现公共选择或政策目标,尊重文化和观念的多元化共存,满足不同的社会群体所具有的不同需求,打破“路径依赖”并重新寻求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方式。
未来LA的职业品行教育,要在处理公众利益、业主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时,坚持资源保护、资源合理高效利用、资源配置的社会公平原则,具备科学的态度、社会责任感、人本主义精神、环境可持续利用等价值观念和职业操守。
4.2 知识教育
植物学、工程学、人文艺术三大方面的LA经典知识,在现代条件下应作必要的扩展,至少包括如下知识①:
环境系统、生态系统、社会文化系统、经济系统、公共政策与法律法规系统、中外园林史、植物材料、种植设计、场地工程学、LA规划理论、LA设计理论、规划设计方法论、环境心理学、艺术学、新技术应用、城市学、乡村学、区域学。
以欧美国家为先,LA的领域跨度越来越大,对知识的需求目前正处在“爆炸时代”。文化多元化、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新的问题在不断地产生,人类期待着某些学科创造性地加以解决。知识更新和知识领域扩大的速度将不断加快,这对LA的知识教育提出了挑战。
如果明日LA的知识体系,能够发展成为动态的、系统的、成长性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那么知识爆炸的挑战,将成为明日LA新的发展机会。
4.3 能力教育
LA设计师作为一种现代职业,与其他现代职业、相关传统职业相比,其独有的核心到底是什么?100年来各国对此争议不断。
在知识方面,现代LA专业知识的特点是通俗易懂,且在各自领域有更深入、可实证的学科知识支持。相比之下,LA的专业知识日益地“不专业化”,正如 “园林植物学”面对植物学时,降如大众科普读物一般。随着现代社会的知识形成途径、教育体制和传播技术的日益信息化和全球化,明日LA的专业知识将会更加地“不专业”或即查即得。LA的专业知识不为LA职业所独立掌握的现象将更加明显。
相比之下,明日LA的能力教育,可以成为“重要性和无法替代性”的抓手,它与未来LA学科的地位和职业存亡高度相关。LA学科应不遗余力地抓住能力教育这个核心环节,把学生训练成为具有良好的思维素养,具备团队合作能力,能通过统领多学科团队,把复杂的素材、知识、成本、过程和预期,关联成为一个模拟的系统综合体。该模拟系统诸要素间的关系能够通过LA的职业化工作而显著优化,包括空间关系、生态关系、过程关系、工程技术关系、文化关系、价值链关系等。如果能将LA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培训和掌握这种专业(思维和行动)能力(而不只是即查即得的知识),并能在1:1到1:数百万的比例跨度上施展其社会作用,那么LA设计师将再一次成为了不起的、无以替代的现代职业。现代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使这种能力预期成为可能。
未来LA能力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科学、艺术、多目标、多解课题的破题能力、建设性方案的构思能力、调整能力和可操作化能力。具体至少包括以下专业能力,即:资料收集、调查研究、问题判定、地形判读、勘查分析、策划创意、方案综合、决策优化、社会协商、讨论组织等能力;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图形表达、多媒体表达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主动拓展相关知识的能力;发展或组织相关知识和职业群体协同工作的能力;把握和执行公共政策、影响决策的能力等。
专业能力教育是确保在信息化条件下作为一个百年学科不再继续“衰退”、在新的挑战中渡过危机、获得新生的关键。
5 明日LA的本科生教育
未来的LA教育,应在知识教育核心化、索引化的基础上,形成以能力培养为重心、价值导向教育为主线的现代LA教育体系。
面对发达国家百年来LA教育的广域性走向,我国现实条件下的LA本科阶段,难以实现完备的专业知识教育。因此,有一定条件的学校,本科教育应转变为以能力教育和训练为重心。该能力的核心是寻找关键问题、解决途径、主动组织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为未来职业水平的完善、终身学习与团队协作,打下基础框架。
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呈梯度递进式发展及其人才需求的特点,笔者认为:中国未来的LA本科教育,在突出专业核心知识的统一性、以能力培养为共性的基础上,工科、农科并举办出特色。执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教育培养体系,可借鉴欧美的经验,宜与本科毕业后的职业教育体系相结合。
6 明日LA的研究生教育
国际上的LA研究生教育总体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多学科交叉趋势。我们要珍视全国范围空前的LA办学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校特长,加速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缺。
各取所长的过程,也面临着学科边界模糊化、学科权威性下降的潜在危机。为此,我国的LA需要持续地强化学科的内核。各校的研究生教育在发挥学科背景特色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地聚焦主要的研究领域,合力解决国家发展中面临的特定问题,包括:国土利用与生态环境发展、开发项目的视觉影响评价、LA规划、LA设计、资源保护与旅游区规划等。
国外LA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课题大量源于科学分析,该趋向受到了激烈的异议。批评方认为LA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有别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本身,LA在科学性探索的同时须特别强调创造性。我国的特点是:科学性研究远未达到遭受异议的水平,不少领域尚有待填补空白;LA的学科内核更应得到加强,即站在新问题、热点问题和应用研究的前沿,为改革开放的过程性问题研究建设性的解决办法、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土地利用优化、工程技术可行性评估等。我国所恢复的LA工科可谓“迟到的春天”,需要格外地珍重,加倍地努力。
在多背景院校争办LA本科的条件下,我国的LA研究生教育,还应明确区分职业型学位、研究型学位的差异,以便保护和引导稀缺的高校资源为教育发展和国家建设服务。一方面,充分利用硕士点、博士点和社会性教育资源及其实践条件,强化职业型学位、突出能力教育,以弥补我国现存的总体性国际比较缺陷;另一方面,研究型学位则应在发挥各校特色、完善多棱面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勇敢地走到社会实践的前沿,突出明日LA价值取向的先进性和方法途径的建设性(或创造性),以强化LA的学科特质。
展望明日,我国的LA教育应团结协作,以改革开放和全球化为契机,争当21世纪国际LA教育发展的发动机。
作者简介:吴人韦/1963年生/男/上海人/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 200092)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