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刀鱼银鱼去又回
http://www.chla.com.cn
2007-08-23
来源:http://www.fjms.net
作者:周雁凌 季英德
发表评论()
碧波荡漾,荷花映日,白鹭翩翩,鱼鸭戏水。8月13日上午,生活在南四湖畔微山县高楼乡的渔民拉起围网,向记者展示网里活蹦乱跳的鱼儿。“这几年湖里的水质一年比一年好,多年不见的毛刀鱼、银鱼都回来了。”
渔民们告诉记者,长江毛刀鱼是洄游鱼类,顺大运河逆流进入南四湖。前几年因南四湖承接的53条河流中有的被污染,对水质要求较高的毛刀鱼等几种鱼类都见不到了。随着南四湖水质的不断改善,不仅毛刀鱼、白鳝和银鱼又来了,就连久违的白鹭、鹧鸪等鸟类也成群结队地飞回来了。
南四湖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水面辽阔,资源丰富。南四湖由微山、昭阳、独山、南阳4个湖泊连接而成,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必经之地,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工程的成败。
治用保实施小流域单元治理
南四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一直是山东省环保工作的重点。早在1987年,山东省政府就成立了南四湖环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南四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1994年,山东省人大颁布了《山东省南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加强南四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2005年,山东省启动实施“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重点治理南四湖、东平湖和小清河流域。
山东省从沿线每一条汇水河流入手,按照目标、总量、项目、投资四位一体的小流域控制思路,实施“治”、“用”、“保”并举策略,综合运用经济、法制、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宏观管理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的作用,扎实推进流域污染综合治理。
“治”,即污染治理,包括结构调整、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面源污染治理、清淤疏浚、环境管理等在内的全过程污染防治,使流域内一切排污单位按照山东省发布的严于国家的地方标准稳定达标排放。
“用”,是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在污染治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利用流域内季节性河道和闲置洼地,建设中水截、蓄、导、用设施,合理规划中水回用工程,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辖区内部水资源的充分循环,减少废水排放量。
“保”,是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综合采用河流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河道走廊湿地修复、湖滨及湖区湿地修复等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对流域的生态恢复过程进行强化,充分发挥环境的自净能力,削减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确保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
斩污龙打造南水北调清水廊道
为实现既定的南四湖水质目标,山东省多措并举,实施“两减三保行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发布了《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和《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加快了治污步伐。同时,试点生态补偿,对退耕(渔)还湿的农(渔)民,在湿地发挥经济效益前,按农(渔)民的实际损失给予补偿;对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企业,因实施工业结构调整而造成企业关闭、外迁的,从补偿资金中安排一部分资金,统筹给予补助。
济宁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的“主战场”。去年仅市级财政就拿出配套资金1.7亿元,加上重点工程、企业投入,全市水污染防治总投入10亿元以上;35个不符合产业政策、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项目被否决;7家企业酒精生产线和全部麦草制浆小造纸企业被关闭。去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大规模专项执法活动6次,依法查处环境违法企业65家,对24家企业实行了停产整顿和关闭。今年济宁市将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对废水排放能够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的66家工业企业强化末端控制,确保达标排放;对煤炭企业、以废纸或商品浆为原料的造纸企业、火力发电企业、机械加工企业和南水北调核心保护区的98家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实施废水资源化,确保废水“零排放”。
建湿地构筑流域绿色生态屏障
南四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的关键环节之一,被纳入国家南北水调东线工程治污的总体规划,计划总投资5.75亿元。
2005年初,山东在南四湖流域新薛河入湖口开始建设人工湿地试验工程。截至目前,新薛河人工湿地实验工程人工种植面积已扩大到3000亩,恢复保护自然湿地2000亩,实验区已经形成5000亩的湿地规模,并实现了湿地内挺水植物带、浮游植物带和沉水植物带的优化配置,完成了与湿地试验区相配套的橡胶坝工程、配水工程,表面流工程正在建设中。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强水质净化能力和优美景观效果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已初具规模,呈现出“莲叶接天、荷花映日、游鱼戏水、岸柳成行”的和谐美景。
“十一五”期间,山东还将陆续在南四湖流域再建10处人工湿地生态群落缓冲净化区,总面积将达3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