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塘划分之后,取土要先远后近。多留纵横走路,以防阴雨。
第三,土料运输。“浚河筑堤之迟速,一视运土之迟速而已”,主要是由于土方工程量大。当大力挑担不及供给时,最初多用驴驮。但牲口草料准备,饲养人工等相当繁琐,并不合算。最便捷的运输工具是独轮车。这是由于,双轮车运载能力虽强,但料场高低不平,道路又不宜太宽,不便运转。而独轮车一人操作,灵活便捷,比人的载重量也大,直到今天在水利施工场地仍然常见。
3.堤身夯筑规范
“筑堤如何使其坚?全在行硪得法耳”,概括了土堤夯筑的重要作用。
第一,夯筑器具:明代堤防夯实主要用杵和夯,单人、双人或四人同时操作。筑堤“必用新制石夯。每土一层,用夯密筑一遍。次石杵,次铁尖杵,各筑一遍,复用夯筑平”。见图4-8。到了清代,夯筑工具中既有杵、夯,更主要的是硪。早期的硪多用石料凿成,嘉庆道光以来又有铁铸的。硪有多种形制,据道光年间成书的《河工器具图说》记载,硪分两大类:云硪,(主要用于打桩,由于高高抛起空中而得名),和地硪(用于土工夯筑)。地硪之中又有墩子硪、束腰硪(主要用于平地);灯台硪和片子硪(主要用于两面堤坡)。地硪一般重约60斤到100斤,直径一尺一寸到一尺二寸,厚五寸,四周系有8至10条麻绳,由8至10人同时操作,夯打料土,提高了夯筑工效和质量。
第二,夯筑规定:在堤基之上填筑堤身,“上土每坯以虚土厚一尺二三寸为率,行硪打成八九寸;或每坯虚土八寸,即行硪三遍,打实五寸亦可,庶得壤五坚三之道。”
如果原堤断面不够,需要加帮宽厚者,夯筑必须保证新土与旧堤胶合,形成一体。因此,必须先在要帮宽的底宽上,行硪二三遍,使根底坚实,然后向上逐层做坯。为保证新土与旧堤胶合,必须将老堤坦坡树木草根铲尽,再将旧堤坡上切成阶梯形,每级宽尺余,每坯新土厚不超过一尺,泼水夯硪三遍,然后再上下一坯土。务使旧堤“与新土层层犬牙相吞”。
4.质量检验
土方工程夯筑坚实与否,古代主要依靠签试检验。签试用铁锥,长二尺至三尺六寸,用木槌打入新筑土方内,再缓缓拔出,于锥孔中灌水。视锥孔中水渗入速度,可知夯实程度。
第一,签试评价:若一灌即泻,名曰漏锥;半存半泻,名曰渗口;存而不泻,名曰饱锥。签试可以“每加筑三尺即签试一回”,关键堤段,“必须层坯层签”,即每夯实一层,签试一遍。
第二,防止作弊:签手包庇堤工作弊有多种手段。例如,入锥时将铁签倾斜(尤其是签试堤坡);起锥时用力四面摇晃,使锥孔四壁压实光滑;掌内藏一圆形土块,起锥时偷偷放入;在灌水的水壶内掺入鲇鱼涎或榆树皮汁等,都将妨碍签试的准确。
最新评论: |
中国风景园林网版权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CHLA.COM.CN